为什么说这次药品集采把价格水分都去掉了?
【编者按】全国有更巨大的市场空间可以放量,尽管价格不断创新低,但我们的 药企 还是有一定的利润空间,药价目前大致已经挤干净水分了!
本文来源于珍立拍,作者Dr.2;经亿欧大健康编辑,供行业人士参考。
4+7 全国扩面结果9月底出炉后,据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公布的数据显示,参与本次联盟采购的企业共有77家,最后产生拟中选企业45家,拟中选产品60个。与联盟地区2018年最低采购价相比,拟中选价平均降幅59%;与“4+7”试点中选价格水平相比,平均降幅25%。
集采全国扩面仍然坚持“量价挂钩”,但不再是独家中标,实行多家中标,平分市场。随着采购规模和范围的进一步扩大, 带量采购 将使药企持续面临降价压力。大多数参加竞标企业报价都远低于“4+7”中标价格,多个品种价格再次创出新低。如第一轮“4+7”带量采购中跌幅超过了90%的恩替卡韦,此次报价再创新低。
那么,我们的降价幅度是否合理?药品价格是否足够低?还有没有继续下降的空间?是不是像很多人说的,必然质量会下降呢?
对此,我们横向比较美国同样品种、同样规格、原研药、仿制药的零售价格。以下数据来源于Pharmacy Checker、GoodPx、Drugs.com网站综合比较。
我们看到,在美国,原研药的零售价格也是大幅高于仿制药,有的原研药价高出10倍甚至更多,例如10mg阿托伐他汀钙片,零售价在0.13美元/片到1.3美元/片之间,而立普妥的零售价则在5-11美元/片。250mg吉非替尼的仿制药价格为6-8美元/片,而阿斯利康的原研药Iressa价格在80-100美元。
有的原研药的仿制药价格差距不大,高出2-3倍。例如瑞舒伐他汀钙片(10mg)的价格为0.5美元,而原研药阿斯利康的Crestor价格在1-3美元左右。
再来对比美国零售价和我们集采中标的价格。从上面表格可以看到,同样规格同样品种,美国的零售价格基本都高于集采中标的价格。例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仿制药我国的集采价格0.06元,而美国仿制药价格在0.5美元,约合人民币3.5元。这说明我们的药价过低,没有任何利润不合理吗?
首先美国市场的零售价并非药企的供货价,中国是因为零加成了,才保持一致,而美国由于有GPO和强大的商保,所以要打一个很大的折扣给渠道和保险公司,相对比较市场化。
虽然美国药品的零售价格高于我国,但是综合看人工成本,生产成本,物流成本等,美国的成本都要远高于我国。而且美国有三亿人口,中国十四亿人口,服药量的基数也不同,因此我国的药价要低于美国才是合理的。
之前有圈内朋友说去年第一次集采价格石破天惊,其实他们没有了解国际市场的价格,如印度和非洲等还是远低于第一次集采价格的,因此价格还是有大幅下降空间的!
因此结合采购量来说,全国有更巨大的市场空间可以放量,尽管价格不断创新低,但我们的药企还是有一定的利润空间,药价目前大致已经挤干净水分了!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亿欧,经亿欧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 转载说明 ,违规转载法律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