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开放 or 继续封闭 | 多品牌信号机统一平台建设成为热点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拥抱开放 or 继续封闭 | 多品牌信号机统一平台建设成为热点

当前很多城市都安装了多个品牌的交通信号控制机,由于各厂家系统之间通讯协议的不兼容性,不同控制系统的信控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也存在差异,导致各厂家生产的信号机之间不能进行(区域)协调控制,交通流检测系统无法与信号机联动实现实时自适应交通控制,跨平台勤务管理过于繁琐、复杂,容易导致一座城市或区域内的 交通信号控制器 /系统的后续扩容和维护维修仍只能使用这个品牌的产品。

国家层面虽然通过标准《GB 25280-2016 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GA/T 1049.2-2013 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通信协议 第 2 部分: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制定希望改变这一状况,但由于是推荐性要求,市场实际状况是各品牌信号控制器仍处于割据和用户被绑架的状态。

就问题解决,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无锡所”)近两年提出新方案。希望通过建设统一的大数据平台,实现不同系统数据的互联互通,支撑信号控制系统优化,并且能将方案下发到各家信号系统去执行。

大数据平台接入包括整合信号控制器、电子警察、卡口、视频监控、汽车电子标识、路网信息、事件检测、 浮动车以及互联网等数据 。

另外一方面,由市场中企业主导的方案则比较活跃。

方案一,城市中多品牌信号控制器/系统平台基础上,上层再建设一个统一的信控平台,或由多个品牌中某一企业平台延伸出,可以接入其他品牌。

这些平台也都可以进行特勤任务管理,具有数据融合的功能,形成优化方案,或下发给子平台执行或直接将指令下发到信号机端。

由企业主导的方案二, 智慧路口类概念今年以来开始出现 ,其主要功能是多元数据的融合,各子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并将信号优化方案下发到信号机端或上传到信控平台,再下发执行。

从目前智慧路口的方案来看,没有明确提出要链接多个品牌信号机,但功能上具有潜力。

在赛文交通网近日发布的《2019年中国道路交通信号控制器市场研究报告》中, 对这一问题面向60座城市 (样本城市遍布一级城市到四五级城市)的公安交通管理一线信号控制技术人员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样本城市中有多座城市已经建立了统一的信控平台,如海口、长沙、银川、武汉、南宁、合肥。

在样本城市以外,赛文交通网也了解到还有北京、十堰、广州等城市已经或正在准备建设城市级的统一信控平台。

目前国内有能力实现在一座城市将多品牌信号控制系统统一,上层再建一个平台,或可以接入其他品牌信号机,并有落地案例的厂商包括海信网络科技、北方工业大学智能交通实验室、北京博研智通、科大讯飞、深圳交通中心等。

调查结果还显示,60座城市中已经接入统一信控平台的占11%,而正在考虑论证或已经立项将要实施的城市占36%。合计47%的城市有建设需求。

城市级统一信控平台已经成为市场热点,特别是在有勤务需求,希望打破一家品牌独大的一线、二线的城市,希望进行区域协调控制以及信控系统基础上与其他系统之间有更多信息关联功能开发需求的城市。

多品牌信号机是否已经或有计划要接入统一的信控平台

拥抱开放 or 继续封闭 | 多品牌信号机统一平台建设成为热点

数据来源:赛文交通网《2019年中国道路交通信号控制器市场研究报告》

目前这种信控平台主要功能只有四个:

1、信号状态监控

2、故障管理

3、配时管理(下发方案)

4、勤务管理

另外,一旦用一个平台代替现在各家的信号系统, 必然面临着控制执行过程中的运行和安全问题 。

调研中有用户反馈:当前阶段,很难依赖一个平台能解决已经研发多年的信号系统的整个执行体系。如果出现相位运行异常、配时方案未执行、冲突灯色同亮等问题,平台是否具备相应故障检测和降级保护机制,这些都是要认真考虑的。

近两年,无锡所在信号控制方面着力信号控制系统的数据开放,与其他子系统之间实现更多的交互。

其目的:

一是为了重构信号系统的优化控制算法;

二是将信号控制系统中的数据信息,控制状态信息互动给互联网导航地图终端, 车联网车载信息终端等 ,以此给出行者更多实时出行信息,引导出行行为,从而进行路面交通管理。这应该也是无锡所积极参与车联网/无人驾驶相关工作的目的。

从市场角度看,赛文交通网调研了解到,目前已经有国内信号控制头部厂商确认要向全市场,其他厂家开放信号控制系统,可以接入平台。只是目前还在掌握推进节奏,适机正式对外公布。

更加开放的信号控制系统让厂家本身也拥有了与各方数据源 ,各方应用更多的可能互动机会,而不再是单打独斗式的发展。

就企业营收,市场现实来看,信号控制软件平台市场报价200万左右已经是高位,在一些成百上千台信号机需求的城市,免费送掉平台差不多相当于20-30台信号机的价格。现阶段,对于信号小规模厂商来说这可能还是一道难以选择的题,但破茧在即。

未来的交通信号控制市场一定是多方融合的发展趋势。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