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泛滥、资本横行,中国零售业再现发展迷之逻辑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泡沫泛滥、资本横行,中国零售业再现发展迷之逻辑

4月26日,家家悦发布公告称计划投资一家 新零售 创新基金。该基金投资方向围绕新零售技术、新 消费升级 、新连锁业态以及与互联网结合的大消费创新展开。公告显示,基金目标规模为5亿元,家家悦认缴2亿元,剩余部分由基金管理人广州珺诚投资负责募集。

对于试图在“每一个钢镚里抠钱”的零售企业而言,2亿元是什么概念? 2016年家家悦净利润才不过2.5亿元。也就是说,家家悦将去年挣的大部分钱投向了这支基金,谓之豪赌亦不为过。好在家家悦不差钱,去年底家家悦IPO融资11亿4千余万元。按此计算,家家悦投向新零售基金的金额几乎占到融资总额的两成。

笔者想起不久前看到的另一家零售业上市公司财报。去年人人乐净利润6000余万元,但其中1600多万来自购买理财产品获得的投资收益。除去出售资产及投资收入,人人乐主营业务实际上亏损将近1亿元。

利润在哪里,资金就流向哪里。 上面两个案例揭露出一个尴尬的零售业现状:做实体零售不如搞创投,卖商品不如买理财产品。实体零售业净利率不到两个点,与收益率4%往上的理财产品相比,这钱赚得既辛苦又心酸。

在《第三只眼看零售》看来, 目前的零售业与前两年中国制造业遭遇的状况非常类似。 受到人口红利消失、成本上涨、产能过剩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国制造业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阵痛。有制造业企业家算了一账,炼一吨钢材赚的钱甚至不够买一瓶矿泉水。

因此,赚钱无路的制造企业开始向金融进发、向房地产进发、向容易赚钱的产业进发,从而导致实业遇冷而金融和房地产火热的现象。

网上流传这样一个段子:2015年A股市场上有46家企业净利润不超过1500万元。而这笔钱甚至不够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买一套位置优越的商品房。可另一方面,这些企业却市值极高,卖掉一些股票可以套现很多钱。这个算术题堪称数学家也解不开的题目。

这正是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所担心的中国经济“脱实向虚”的状况。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傅成玉在“第一届国家发展论坛”中表示,由于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结构需要调整,实体经济基本不赚钱了,但金融市场可以赚钱,所以“流动性不断增大,不是我们的物质财富生产越多,由于你物质财富没生产,你的流动性越来越大,就得把我们很多产业金融化,比如说房地产,实际上就是金融化了。房地产变成了金融属性远远大于物理属性。”

需要警醒的是,中国零售业正在往“脱实向虚”的方向靠拢。 在互联网视角下,零售企业商品经营的“实体价值”被忽视,而其嫁接互联网、作为流量入口的“虚拟价值”被放大。以三江购物为例,它当前的市盈率为66倍,而行业平均水平为30倍。但它实际的商品经营能力怎么样呢?我想知道内情的业界人士大概也就“呵呵”了。

曾经有投资人坦言,很多创业者的商业模式是B2VC,只要被资本看上了,他们认为自己的创业便算成功。但现在看来,一些实体店正在走B2VC的这条路。与此同时,一些裹挟着互联网基因的资本几乎把能数的上来的传统零售企业都问了个遍,进一步助涨了行业的浮躁气氛。

因此,零售业便出现这样一个“迷之逻辑”。 实体零售企业只要“+互联网”便可获得资本市场认可,而只要获得资本市场认可,便有私募基金跟进投资,而在实体零售业日子艰难之际,企业经营者不得不向资本低头,违心唱起“新零售”的赞歌。

我们虽然看不懂其中的商业逻辑,但常识告诉我们,这是极不正常的。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随意打赏

零售业发展趋势资本市场泡沫资本 资源中国零售业资本泡沫零售业态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