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智·新场景丨频获高校青睐,配送机器人能否迎来大爆发?
人口红利拐点将至,机器替人迫在眉睫。传统工业机器人在生产场景中的应用不必赘述,现阶段是时候探索更多商业机器人的落地场景了。抛开工业生产,机器人将在哪些领域焕发生命力?如今的机器人产业发展需要何种助力?产业链上下游又该如何协同发展?先行者们已经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亿欧新制造推出机智·新场景专题,探索机器人商业落地新场景。如果您有更多新发现,欢迎添加专题负责人余欣婷(WeChat:xinyusunrise)进行交流。
据外媒报道,上周食品配送机器人公司Starship Technologies的六轮食品配送机器人已经在普渡大学的校园内,为其校园师生群体提供指定送餐服务。据悉,超过30台机器人将为校园内的43000名学生提供食品配送服务,每次送货都需要额外支付1.99美元的固定费用。
事实上,Starship Technologies主要为大学校园和企业园区提供配送服务。自2015年推出第一台送货机器人,公司已经承担了不少工作,例如为Domino公司提供比萨饼并参与欧洲各地的试点项目等。
随着市场需求扩大及技术条件逐渐成熟,国外配送机器人市场一片繁荣。 在此情况下,拥有美国人口四倍多的中国市场,又怎么能缺席配送机器人市场呢?
多场景需求迫切,全球配送机器人渐入佳境
实际上,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于配送机器人的需求大致相同。随着电商快速发展,快递物流行业迅速崛起,且消费者对速度的要求也逐渐变高。在低成本情况下享受便捷的服务是共同的追求。
一方面,全球配送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据相关报道,早在2017年,全球食物配送市场就高达1000亿美金;而包裹配送市场高达3000亿美金。其中,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份额,约为800亿美金。由此可见,送货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另一方面,传统的人工配送成本较为昂贵。 在营收确认规则下,配送人工成本是外卖业务最主要的成本支出。在2017年,人工成本大概占外卖收入的87%,2017年的情况约为2.9元/人。这是国内人工配送成本,而国外人工成本比中国昂贵许多是不争的事实。在此背景下,若配送机器人能实现大规模量产,将极大降低人工成本。
市场发展空间广阔,机器替人需求扩大,国际国内众多企业争相入局配送机器人市场。
就美国而言,近三年来,巨头公司与初创企业先后推出了多款配送机器人。今年8月,亚马逊自家的的Scout送货机器人已经开始在南加州测试包裹运送服务。
而初创公司除开篇的Starship Technologies之外,在2017年,美国新兴机器人初创公司Marble与Yelp合作推出了自动食品递送机器人;2017年至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所孵化的机器人初创公司Kiwi(奇异果) 推出的送货机器人Kiwibot 已完成3万次交付,目前已打造超过150个机器人;由MIT 校友所创立的Robby机器人,采取了多种安全设计,除了用户才能打开箱子取货的电子锁设计外,还使用了GPS等多种定位追踪技术。
就中国而言,配送机器人市场更是呈现出“百舸争流千帆竞”的局面 。2016年9月,阿里巴巴旗下的菜鸟ET物流实验室研发出配送机器人菜鸟小G;2017年6月,京东配送机器人在中国人民大学顺利完成全球首单配送任务;同年11月,苏宁上线物流机器人“小biu”派送。最近,初创企业Segway Robotics配送机器人已经在美团正式上岗,此外还有深兰科技、云迹科技也先后推出了配送机器人。
针对消费者更快更便宜的需求,机器代替人工是更好的选择,将降低运营成本的希望放在了机器人身上,这给各大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商机。在日用品、饮食、药品等小体型商品市场,配送机器人可以便捷人们的日常生活。随着相关技术逐渐成熟,国内外配送机器人市场渐入佳境。
5G赋能,应用场景无限可能
随着智能化、数字化的推进,配送机器人被应用在越来越多的场景中。 纵览国内配送机器人市场,其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快递、外卖和医疗等行业。
首先,配送机器人优化了快递配送的劳动力问题。 快递被公认为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在智能导航、通信等技术的支持下,配送机器人致力于解决物流“最后一公里”的行业痛点。配送机器人能够躲避障碍物、辨别红路灯,还能完成自动驾驶、路线规划,将快递送到人们手里,而我们能够通过人脸识别或者依据取件码等信息顺利完成取件。
其次,配送机器人助力智慧医疗,极大地优化了医院物流配送体系 。医务人员不足与高密度工作之间的矛盾,催生了医院智能配送的落地,智能配送赋予医疗以安全、高效,解决了人们看病费时、排队难等问题。手术器械、药品、医疗弃物等物品配送,成为智慧医疗建设的突破口,配送机器人能够将手术器械迅速地交到医生手中,并准确无误地完成患者的药物配送,完成医疗弃物的站点回收等工作,实时记录物品交接状态。
根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最新消息,我国5G已经具备商用基础,工信部将于近期发放5G商用牌照。5G时代有三大特性:高带宽、低时延、广连接,在其技术的支持下,配送机器人能够高速回传采集的高清画面,并通过指挥中心对配送机器人实行远程操控,实时记录下的数据,将为配送机器人的场景落地提供基础。
此外,跨界合作或将成为配送机器人发展的趋势。 8月22日,可口可乐欧洲合作伙伴(CCEP)发布消息,旗下创新投资基金CCEP Ventures正与自动驾驶专家TeleRetail合作,在英国公园测试自动驾驶送货机器人,为顾客配送饮料。其实,不同的行业对配送有着不同的要求,例如:外卖、饮料等对配送温度的要求较为严苛,货物配送则对配送机器人的承载能力有更高要求,针对特定行业跨界合作或许是配送机器人研发的新方向。
我国配送机器人的研发、应用不断传来捷报,针对应用于快递、外卖、餐厅等不同场景的配送机器人多已完成试点测试,但在人流密集的街道、崎岖的山区等地,配送机器人完成配送任务还比较艰难,可以说,目前配送机器人还处于人机协作阶段。
蓝海已至,配送机器人发展道阻且长
科技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无需赘述,但新事物的发展必然会有难点需要攻克,配送机器人也不例外。
目前,降低成本是机器人行业发展过程中一个必须攻克的难题。国内外的配送机器人交付规模最多达百台,暂无法满足全球配送百亿市场。在产品仍未量产背景下,单个机器人的成本必然很高,配送机器人研发成本仍然居高不下。若机器人成本不能覆盖其所带来的效率提升,很多企业可能不会选择配送机器人。
此外,配套设施亟待完善。室内外的机器人配送需要遵循一定的路径。然而,现如今国的道路铺设基本没有考虑机器人道路。若机器人与人行道、车辆道路共用,可能会引发交通拥堵甚至交通事故。
除性能、成本、道路设计问题外,还必须考虑与人机交互过程可能产生的矛盾以及社会和谐的问题。今年5月,Kiwibot公司价值2500美元的送货机器人被45岁的代课老师偷走,他表示仅仅是因为“看到这些机器人漫游在街上,赶到很沮丧”,以及“不喜欢这些机器人”。因此,配送机器人的市场教育仍需时日来完成。
尽管目前配送机器人的落地、普及还存在诸多问题,但随着物流、外卖等行业订单的激增,人们越发依赖于配送机器人的“跑腿”服务。在5G、机器视觉等技术的支持下,未来配送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有着无限可能,写字楼、商场、酒店、医院等地或许都能看到配送机器人忙碌的身影,人类必将向智能生活迈进一大步。
为了探索更多机器人商业落地秘密,亿欧将于2019年10月18日上午,在深圳举办「机智·机器人商业应用论坛」,与业界共同展望机器人产业发展新机遇。更多详情,欢迎点击活动链接查看: https://www.iyiou.com/a/jqrsyyy_shenzhen_2019/
推荐阅读
机智•新场景丨未来教育的无限可能,需要“机器”创造
一件包裹的AI之旅
由亿欧公司主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广外)联合主办的“2019大湾区国际科创峰会(BATi)”结合湾区科创和青年特色优势,将第二届大湾区国际科创峰会的主题定位于“科技赋能、青年引领”,将围绕5G生态、硬件创新、工业数字化、AI企服、科技出海等热点展开探讨,欢迎科技创新的观察者参与!
报名链接: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875
本文系投稿稿件,作者:倪霞/杨嘉慧;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