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好医生:是风口上的猪,但比之前更危险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平安好医生:是风口上的猪,但比之前更危险

文/苗三波

不出所料, 平安 好医生发了一份看起来还算不错的2020年中报:上半年营收27.47亿元,同比增长20.9%;净亏损2.14亿元人民币,收窄 22.1%;在线 医疗 板块收入6.95亿元,增长106.8%,占收入的比重从 去年同期的14.8%,上升到25.3%;2020年6月的月付费用户数为300万人,同比增长32.3%。

这是平安好医生新任董事长方蔚豪交出的第一份 财报 ,尽管力图向外界传达出新气象。但和前任王涛掌权时一样,平安好医生的业绩和市值看起来不错的背后逻辑没有变:

背靠强大的平安集团,无论是用户,还是实际的收入,相当比例和母公司有关联;

另外,疫情使大量用户转到线上,加上互联网医疗的政策东风,让平安好医生股价大涨,超过了正常的估值范围。

当前的背景下,有个好爸爸,并不是劣势,千万创业者求之不得。但对于已经跨过了千亿市值的平安好医生,要想再进一步,得表现出独立生存能力才行。

无论是前任操盘手王涛,还是现任的方蔚豪,在平安好医生都没有什么股份。从人性来讲,这缺了点让人拼命搏杀的动力,独立生存的血性和决心都会受影响。

另外,此前平安好医生面临的竞争,大多来自中小玩家,巨头在这个领域大多还处在小规模试水阶段。疫情大背景下,政策的东风把平安好医生股价给吹了上去,同时也让各大巨头感受到了风向,于是今年纷纷大举杀入。

同样在港股上市、市值是平安好医生2倍的阿里健康,虽然收入构成还很不一样,但两者会越来越像,已经是直接竞对关系。

最针锋相对的京东健康,相互之间各业务线高度雷同,平安好医生的几大业务在京东健康上都能找到。

8月17日,平安好医生对外宣布推出名医工作室,紧接着8月18日,京东健康就宣布正式推出家庭医生服务产品——“京东家医”。

而借助强大的外卖物流体系,送餐的美团、饿了么卖药卖得顺其自然;即时性的物流能力,可以支撑用户的即时性用药需求,美团和饿了么用高频餐饮带低频药品,不需要做广告就能拥有海量用户,它们甚至比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在卖药这个事情上更有竞争力。

此外,刚收购了百科名医的字节跳动,目前还很难看出其背后的战略意图。不过,它不太可能去走百度的老路,仅靠卖医疗广告赚钱,未来杀入互联网医疗的可能相当大。

而被疯狂吐槽的百度,不可否认地在医疗领域根基也很深。至于多次推迟上市的微医,除了缺了一个好靠山,整体实力未必比平安好医生差。

江湖的位置,讲究德位的匹配。平安好医生的业务虚弱+高市值,遭人觊觎再正常不过。

2020年上半年,平安好医生的营收为27.47亿元,净亏损2.14亿元,对应的P/S倍数为22.5倍。这个P/S倍数,可以给到代表核心技术方向的芯片公司(如寒武纪),也可以给到GMV增长高达100%的电商公司(如拼多多)。甚至,给到行业龙头阿里健康也说得过去。

而给到平安好医生,则需要很大的勇气和想象力。

确实,被纳入恒生科技指数后,平安好医生被各大国际券商看好,纷纷调高了其目标价。但这些国际券商有个通病,就是很可能没有体验过平安好医生和其它玩家的服务。当然,这些国际券商虽然没对比过服务,但深谙大道理:那就是有足够理由相信平安集团的马明哲总。

方蔚豪面临的任务很艰巨,2019年平安好医生就号称有3亿多的注册用户,这么大的数据再大幅往上涨,很容易让人觉得假。而占收入主体的“卖药”(商城)和“消费医疗”业务,明显会打不过阿里、京东、美团这些电商平台。在线医疗这个业务,是个好故事,但做收入不容易。

进一步整合母公司平安集团的内部资源,是方蔚豪为数不多的选择。用花旗银行的话说就是:平安好医生新任首席执行官加强了公司与平安集团的协同效应,并有可能增加在中国商业保险的长期参与度。

用更直白的话说:平安好医生可以借助平安集团的背书,比同行更快和各地政府建立起合作,打通互联网医疗平台的医保报销,顺便兜售平安集团的商业保险。

方蔚豪不会坚持前任王涛的流量打法,一是确实打不过互联网电商平台,二是身兼平安医保科技、平安租赁董事长的方蔚豪作为更为纯粹的平安人,更有动力去整合和盘活平安内部资源。

一个悖论是,平安好医生越是向平安内部整合,作为投资者,更应该买的是平安集团而不是平安好医生的股票。

更大的挑战是,等京东健康登陆港股后,平安好医生会成为互联网医疗股的第三选择。过往的经验说明,排在第三的,是真的不会受投资者青睐。从这个角度看,平安好医生确实比之前更危险了。

本文经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欧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