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赶考记”:这一次是否将诞生真正的“中国纳斯达克”?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科创板“赶考记”:这一次是否将诞生真正的“中国纳斯达克”?

【编者按】一如早年新三板,由于和美国纳斯达克存在一定共性,科创板也被业内人士解读为“中国纳斯达克”。更有乐观人士认为,随着政策放开,未来甚至会有海外科技企业来科创板上市,而创板将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国际化的资本市场。这一次是否将诞生真正的“中国纳斯达克”?

本文发于贝壳社,作者为天一; 经亿欧大健康编辑,供行业人士参考。


依据受理审核期限为3个月的时间规定,也就是说,通过科创板审核的首批企业,最早将在6月揭晓。

自2018年11月宣布科创板将被设立以来,有人用“光速”来形容其推进速度。毕竟,早年的创业板,从概念问世到正式落地,花费时间近10年;中小板和新三板,花费时间均至少两年。

而这位“后来者”的光速前进,也被认为是中国资本市场即将来临的重大里程碑时刻。尤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科创板被认为有望进一步引爆医药研发创新浪潮。

只是衔枚疾进的另一面,贝壳社在医药领域的采访中,也收到“看空”、“要看具体如何落地”、“流动性如何判断”、“是否将成为当年的新三板”等等反馈或反问。

还有更多的受访者则选择了“不予评论”的观望立场。

如此来看,被给予厚望的科创板正经历着一场“大考”,而所有人都在期待着答卷。

中国生物创新公司新纪元?

科创板无疑再次点燃了生物医药市场的热情。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上市推荐指引》,科创板不以盈利为指标,定位关键核心技术以及科技创新能力;生物医药科技创新企业将成为推荐重点,主要包括生物制品、高端化学药、高端医疗设备与器械及相关技术服务等。

不难看出,“定位关键核心技术以及科技创新能力”和“允许未盈利公司申报”成为吸引生物医药领域的关键点。暂未盈利的创新医药公司,再次看到了上市融资机会,同时PE、VC短期也将多一个绿色退出渠道。

在当下医药行业“创新驱动”阶段,允许“研发周期长、技术壁垒高、研发投入大、尚未上市实现盈利”的医药公司上市,增加其融资通道,可进一步为医药研发工作注入活力。而有利的上市退市机制,也将鼓励更多的创投布局。

东方高圣执行董事瞿镕此前表示,“科创板对传统生物医药企业影响不大,反而对非盈利性的创新药企业,是一个比较大的突破,这类企业应该是重点支持方向”。

也有分析认为,科创板将重构整个创新药及器械估值体系。

公开数据显示,全球生物药市场已超过2000亿美元,并保持高速增长。但另一方面,生物医药行业呈现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高技术密集等特点明显,新药研发阶段对资金需求巨大,而无具体产品上市,企业也就多处于非营利状态。

从此前纳斯达克长期接受未盈利科技股上市,并形成了未盈利科技公司较成熟的估值体系来看,科创板上市条件的推行,或有望促进A股创新药械企业整体性风险偏好的提升和估值体系的重构。

受此影响,业界大多认为生物医药公司在科创板可能会获得更高估值,不少创投也开始要求标的公司申请科创板上市。

此外,很多观点指出,科创板推出,会对香港联交所新涌现的新兴医药板块带来强分流预期,很多国内创新医药企业可能更倾向于国内上市。

下一个新三板?

可看似无疑的划时代变革,为何大多数人依旧持疑观望?

这就不得不提及几年前同样被寄予“中国版纳斯达克”厚望的新三板。同样热闹的开局,最后却成了一场空谈,黯然退场。

“总市值3万亿,日成交量1-2亿”,投资者门槛高,几乎没有流动性,制度推进缓慢,定位不清晰的新三板,很多企业终年没有流通,最终纷纷退出。

其中最大的两个极端在于,“过低的准入门槛”以及“过高的投资门槛”。前者带来的是,短短几年内上万家企业涌入,鱼龙混杂,后者500万元的起投门槛,几乎将散户拒之门外。

可新三板上市却并不便宜,从券商保荐到完成上市,花费往往数百万。除了缺乏流动性,也几乎没有券商愿意给新三板股票做质押,企业彻底失去变现手段。

基岩资本副总裁岑赛铟也曾分析,新三板虽然企业数量非常庞大,但二级市场的交易不活跃,定价功能薄弱。

如今,科创板是否能够足以摆脱同类困窘?

“科创板与注册制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适合的投资门槛”,一位发审委员表示。

而有分析认为,从科创板规则来看,虽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企业上市,但国内良好标的一点不缺,而投资门槛也从新三板的500万降低到了50万。此观点认为,两边“双降”,意味着科创板买卖难题已经解决。

如此来看,科创板算是弥补了新三板饱受病诟的一些规则问题。

“科创板不会成为‘新三板第二’”,华商基金宏观策略组组长张博炜则分析,科创板将会与新三板各司其职,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就是说,这相当于在新三板和创业板中新设一个版块,把进不了创业板,又不愿意上新三板的企业吸引到科创板。

但依旧有人持疑。

“当年在新三板融资的很多企业依然面临窘境。如今的科创板也会遇到类似挑战。”华南某私募机构人士直言。

更有多位医药投资人表示,仅以上市门槛来看,科创板的40亿对比去年联交所的15亿港元估值要求,上市门槛相对偏高。

此外,50万元证券账户资产,以及至少2年的证券交易经验,一定程度上也将小微散户阻隔在门外,流动性依旧会受到影响。而根据上交所公布的沪市年鉴数据,2017年拥有50万元股票市值或以上的个人账户仅约200万-300万,绝大多数个人投资者不具备开立科创板交易的条件。

面对不确定性,企业也同样担心上市后的融资会受到影响。

一家正在接受IPO辅导业务的工业制造企业就坚定表示,“选择在A股排队,做好正常的IPO准备工作”。

当然,更多公司还是表示,会持续关注科创板相关动态及进展。

或许大家都在等待,一个条件成熟的时机到来。

还是真正的“中国纳斯达克”?

据统计,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中,生物医药类公司数量占比27%,位于全行业第一,过往10年的生物技术指数明显跑赢纳斯达克指数。

一如早年新三板,由于和美国纳斯达克存在一定共性,科创板也被业内人士解读为“中国纳斯达克”。

更有乐观人士认为,随着政策放开,未来甚至会有海外科技企业来科创板上市,而创板将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国际化的资本市场。

此前,由于缺乏相关机制,国内大批优质生物药公司纷纷选择赴纳斯达克或港交所上市。特别是香港开放生物医药企业在港的上市,引发了我国生物医药公司赴港上市热潮。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赴港上市的6家生物医药企业,两极分化明显,破发也是常态。

一则分析文章则指出,无论A股还是港股,脱颖而出往往是研发实力强的公司。因为往往投入越大,产品产出概率也就越大,企业收入往往越可观。

拿赴港上市的百济神州来说,其2018年研发投入高达6.79亿美元,超过了中国市值最大的药企,因此市场给其的估值则高达700亿港元。

2018年,国际大型药企研发费用平均为37.5亿美元,最高可达百亿美元量级,占收入比重中位数为16.10%。反观国内,2018年前三季度,A股医药研发投入排名前40名药企,研发费用均值为2.9亿元,全年最高值接近30亿元,占收入比重中位数为5.05%。

可见,相比国际先进水平,国内医药研发投入仍有巨大空间。

因此,对于生物医药企业来说,比选择“港股”还是“科创板”更重要的,或许是研发管线的落实和强化。

“中国的药研处于黎明前的黑暗阶段“,正如某医药板块分析师表示,长期来看,科创板成为另一个新三板还是中国的纳斯达克,还需市场检验。

往期文章推荐:

信达生物发布首份年报,2018年度亏损14.82亿元

医药创新如何从“规模”走向“价值”?3月22日的广州沙龙给你答案

首家医药公司表态赴科创板上市,复旦张江计划募资6.5亿元

康恩贝9000万元再投工业大麻,收购并增资云杏公司

累计投入1.27亿元,上海医药两项药物临床试验无奈“折戟”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发布和医改政策纵深发展,我国医疗服务行业也正迎来一个新的升级阶段,即是从“规模”向“价值”的变革。医疗产业与新技术逐渐融合,单纯“走量”的医疗项目不再是投资首选,大量“伪需求”将在消费者“用脚投票”下出局……如何能够转危为安,借力打力,最终在资本寒冬后的2019脱颖而出?

2019年7月25日-27日,亿欧大健康将主办 “GIIS 2019第四届中国大健康产业升级峰会” ,峰会以“雁栖健谈——从【规模】到【价值】的医疗变革”为主题,围绕医疗大数据、医药创新、非公医疗和科技医疗四大细分领域的市场环境、投资热点和产业变革等话题展开探讨。与此同时,亿欧大健康将会在3月-4月陆续举办: 医药创新产业沙龙(3月22日) 、 医疗大数据产业沙龙(3月29日) 、 非公医疗产业沙龙(4月26日) 、 科技医疗产业沙龙(4月19日) 。欢迎大家关注!

活动报名链接: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785

科创板“赶考记”:这一次是否将诞生真正的“中国纳斯达克”?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随意打赏

阿里巴巴股票代码科创板首批名单纳斯达克指数科创板注册制最后这一次科创板股票科创板门槛科创板细则科创板基金科创信息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