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创业30人」他说泡沫不可怕,下一代巨头在泡沫中酝酿
技术迭代呼唤模式创新
我们成立之初就给自己定了一个方向,那就是专注科技领域的投资,具体来说就是机器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这些领域。原因非常简单,因为我自己是一个互联网行业的连续创业者,从我2004年回国开始做互联网公司至今,已经过去了十多年。
在过去十年间,我确实经历和见证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蓬勃的发展。但是我也发现互联网的流量红利以及第一代互联网技术红利基本上都已经消失。如果再做纯流量模式或者其他的简单商业模式,很难实现超越。
人类近代史的发展曾经过三次工业革命的飞跃:第一次,蒸汽机时代;第二次,电力时代;第三次,互联网时代。每一次飞跃都有颠覆式的新技术出现,带动了人类社会整个生产效率的提升,帮助人们度过上一波的经济低谷。
今天全球经济包括中国经济遇到了很大的问题和挑战,实际上都是在迫切呼唤下一个新的技术革命的到来。 我们认为,人工智能一定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石,这也是我们把很多重点赛道都布局在这个领域的原因。
人工智能爆发的两大核心驱动力:算力和数据
我很早以前就接触到了人工智能。20年前,我在大学主修自动控制专业。当时课堂上讲到了工业机器人,我很清楚地记得教授讲的内容。当时的工业机器人想要做一个自主判断或完成抓起一个水杯这样简单的动作,涉及到技术复杂程度都会非常高。
人工智能 的技术发展了几十年的时间,到当前这一波爆发,背后有两大核心驱动力。 第一是算力的提升。 今天的一台普通智能手机的芯片算力都要远远超过二十年前价值几千万美金的IBM电脑。这是使得这次人工智能这个技术的爆发的核心原因。
第二点是数据的利用。 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各种各样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人类在每过去一两年产生的数据可以达到之前人类历史上产生数据的总和。举个简单的例子,照片。我们现在可以用手机随意拍照,过去两三年间产生的照片比人类有史以来所有图片数据总和还要多。
有了数据的积累,加上算力的提升,人工智能在语音识别、人脸识别等很多基础应用识别技术上都有了本质的突破。我们甚至可以说,人工智能已经超过了人的识别能力。
有了这样高的识别能力以后,人工智能在金融、安防、医疗等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们是投资者,不是科学家。所以我们做早期投资就需要站在未来看今天,摸准一种新技术有没有与产业结合的点。
实际上,刚才提到的那些领域已经有了大量的人工智能公司推进技术落地,带动了整个产业效率的提升。例如, 被高盛投资了的Kensho 使得人工智能做到了替代很多金融分析师的日常工作,只需要输入关键字就可以得出分析结果。比如当我们需要分析美国在南韩布置了萨德导弹对未来十天、半个月甚至是一年的石油走向、期货走向、世界经济走向的影响是什么?以前需要多个高学历金融分析师经过大量研究才能做出的报告,今天用人工智能可能十几分钟甚至半个小时就可以完成。
我也经常拿这个来威胁我们的分析师,跟他们开玩笑说,如果未来我们的算法更加先进、数据收集更加完备,我为什么还要付一年大几十万的工资来聘用你做这样基础的工作。当然这是一个玩笑,但可以说明尽管人的分析能力、洞察能力仍在发挥很大的作用,但是一些非常基础的工作已经在被人工智能替代。
下一代巨头在泡沫当中酝酿
纵观整个产业,我们认为最容易落地且最容易向产业化发展的一定是自动驾驶和无人驾驶领域。就目前来看,uber也好、滴滴也好,永远有一块巨大的成本无法削减,那就是司机的成本。这个成本占的比重非常大,而且未来人工费用会越来越高。
但是当车进入到自动驾驶、部分无人驾驶甚至将来完全进入到无人驾驶以后,整个雏形的产业链条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是我们认为解决出行领域变革下半场的决胜局。
我们评估项目的重要原则就是要关注商业核心本质。什么是核心本质? 何一个新的技术,不管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或者今天这么热的人工智能技术,我们首先要看它对原有产业效率是不是能起到巨大的提升作用。
某项互联网技术帮助消解了一个领域的信息不对称,就促进实现了巨大的效率提升。比如阿里在中小商业领域打掉了买方和卖方的信息不对称,腾讯解决了人和人之间沟通信息不对称,它们今天都发展为千亿美金级别的巨头。
另一方面,我们认为一项有潜力的技术需要给用户带来超过期待的价值。比如苹果智能手机,乔布斯曾说过”用户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直到我们拿出我们的产品”。挖掘潜在需求点,然后创造需求,才是有潜力的产品。
前两年O2O领域的一些项目特别火,比如风生水起的上门服务。但是我们评估这些项目时,发现除去补贴,它们在行业中并没有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所以当一个项目没有满足以上两点,哪怕它是市场上再火的一个项目,我们都会谨慎对待。
当一波大的浪潮到来时,永远伴随着泡沫。很多人问我人工智能有没有泡沫,我说一定有泡沫,当然会有泡沫,但是真正的下一代巨头公司就在泡沫当中酝酿。
现在市场的过热一定存在泡沫,但是从总的趋势来说未见得是一个坏事。当然,我们作为投资方,肯定不会追捧已经很热的公司。我们还是希望找更早期的一些公司,在它刚开始的时候就参与进去,去帮助它建立一番业绩。
重磅福利!【 2017中国互联网+新商业峰会 】, 6月15-16日两天3000人次,携程创始人梁建章,嘉御基金创始人、前阿里巴巴CEO卫哲,分众传媒创始人江南春等嘉宾已确认出席,期待你的参与, 限量钜惠 票 等你拿!
本文作者视也,亿欧专栏作者;微信:i-shiye(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务”方便备注);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