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银行年报分析:盈利高增长,模式待观察
互联网银行高利润来自哪里?
传统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银行在资源禀赋和业务模式上存在差异,所服务的重点市场也有所不同,在这个“科技赋能”和“客户下沉”的时代,互联网银行的出现提供了新业态的观察视角。
什么是互联网银行?
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互联网银行的定义存在差异。
狭义概念 认为互联网银行是由非银行企业主导,独立于传统银行,无线下实体网点,全部业务依托网络进行并具有营业牌照的新型银行。
广义概念 认为互联网银行是以互联网技术、信息通信技术作为账户开立、风险管理、业务流程构建等关键方面的主导因素,在线为客户提供存款、贷款、支付、结算、资产管理等多种金融服务的新型银行机构或服务模式。
从以上定义来看,狭义互联网银行主要包括银保监会批准试点的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浙江网商银行和四川新网银行等三家;广义互联网银行既可包括苏宁银行、上海华瑞银行等定位互联网服务为主的银行,也可包括具有独立银行法人牌照的直销银行——百信银行,还可包括传统商业银行下设的直销银行服务模式。
本文研究所指互联网银行仅限于狭义范畴。
2018年,微众银行实现24.74亿元的净利润总额,受到广泛关注。其他两家互联网银行也取得了不错的业绩:网商银行净利润6.71亿元,同比增长65.9%;新网银行净利润3.69亿元,在2018年实现扭亏为盈。
2018年,互联网银行与其他民营银行业绩差距持续拉大,并继续保持领跑势头,详见下表所示。
互联网银行主要经营成果指标表 (单位:百万元)
(图表资料来源:各行年报资料整理,下同)
规模扩张是驱动利息净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2018年,新网银行资产总额同比增长154%,微众银行资产总额同比增长169%,网商银行增长较为稳健,2018年资产总额同比增长22.6%。
从横向整体看,互联网银行净息差表现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从纵向时间对比看,新网银行净息差有所上升,但微众和网商两家银行净息差有所下滑。
其中,微众银行净息差从2017年的7.02%降至3.8%;网商银行净息差表现较为平稳,微降1个基点至5.41%。
由此可推理,规模扩张是推动两家银行增长的主要因素。 手续费高速增长,营收占比大幅提升。
2018年受金融监管趋严和资管新规落地影响,商业银行手续费增长依然承压,2018年上市银行平均手续费净收入仅同比增长1.45%。与之相对应的是,互联网银行手续费净收入不仅高速增长,且在营收中的占比大幅提升。
微众银行2018年手续费净收入增长94.6%至44.2亿元,营收占比提升10个百分点至44.1%;网商银行手续费净收入增长189%至16.4亿元,营收占比提升13个百分点至26%;新网银行营收占比提高至14.7%。
互联网银行手续费的高速增长反映出与传统银行差异化的收入来源。 比如,微众银行手续费高速增长或与其大力推广“微粒贷”联合贷款等业务有关;网商银行则反映出“余利宝”等基金代销及各类账户服务受到客户认可。
图1 互联网银行净息差下滑,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互联网银行之间的业绩差异,源于不同的业务模式。
网商银行在利息净收入指标上与微众银行只相差9亿元,考虑到微众银行189%的生息资产增长,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对利率敏感程度的差异,网商银行在利息净收入指标上的差距并不算大。
微众银行比网商银行手续费净收入多增28亿元,成为拉开两家银行差距的主要指标。
手续费收入差距体现出两家银行完全不同的业务模式:微众银行大力推广“微粒贷”联合贷款模式等,向银行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网商银行则主要为中小企业提供账户管理服务,手续费率相对较低。
互联网银行高增长能否可持续?
当下,互联网银行仍处于业务发展的红利期。 微众银行、网商银行和新网银行分别拥有腾讯、阿里和小米生态圈,能够充分利用生态和流量优势,实现快速发展。
2018年,微众银行有效客户增加4000万户,与同期工行零售客户增长数相当。网商银行服务小微商户达到1227万户,提前达到了“5年内服务1000万小微企业”的目标。
需要关注的是,在互联网银行把握红利期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监管趋严、不良率稳中有升和资本充足率承压等压力。
存款爆发驱动资产扩张。
负债是银行资产扩张的重要手段,互联网银行也不例外。
2018年互联网银行推出“智能存款”,实现存款的爆发式增长,改变了负债高度依赖同业的局面。微众银行2018年吸收存款突破1500亿元,同比增长28倍,吸收存款在负债中的占比从7.7%上升到了77.5%。
然而,监管已关注到该类产品的流动性风险,2019年5月,银保监会官网发布《关于开展“巩固治乱象成果 促进合规建设”工作的通知》,通过设置“假结构”变相高息揽储的“智能存款”被清理整顿。
文件要求国有大行带头,半年内将规模余额压降至零,存量部分到期后自然终止,增量一律停发,不再允许新办。由于“智能存款”将有序停办,加上没有获得理财发行和衍生品资质,无法通过发行理财弥补存款不足,2019年互联网银行将重新面临存款难题。
不良率总体较低,但稳中有上升趋势。2018年互联网银行不良率仍处于行业较低水平。但从近3年的不良率来看,互联网银行均呈现出不良率稳中略增的走势。尽管微众银行2018年不良率下降13个基点至0.51%,但与2016年0.32%的不良贷款率相比仍有上升态势。
图2 互联网银行不良率稳中有上升趋势
资本充足率连续下滑,抗风险能力降低。
信贷规模急剧扩张引发了资本充足率压力。2018年三家互联网银行资本充足率呈现下滑趋势并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微众银行资本充足率连续三年下滑,网商银行则在波动中下滑。目前,三家互联网银行均没有上市,资本补充方式相对单一,业务发展存在不确定性。
图3 互联网银行资本充足率下滑
研发投入力度加大,为发展提供动力。
2018年微众银行研发费用同比增长53.04%,将近10亿元,全行科技人员占比超过50%。新成立了分布式商业科技和人工智能两个单元,尝试探索基于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的“未来银行生态”。
网商银行在2018年侧重于提升数据技术能力,更高效服务小微企业,在产品层面基本实现整个链路无线化操作,积极与各地政府开展“普惠金融+智慧县城”合作,为农户提供无抵押、免担保的纯信用贷款。
新网银行加强信息科技建设,截至2018年末累计提交专利、软著申请超过81项,当年提交专利申请数位列全球银行第15位。
新业态新启示
互联网银行通过研究与应用并行来承载科技的高投入和高风险。
比如,2018年微众银行研发投入增长53.04%。
面对科技研发的高投入和高风险,微众银行在科技方面坚持“基础与创新兼顾、研究与应用并行”的总思路,升级核心系统和基础架构,开展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等前沿金融科技的深度研发,相关研究成果应用于产品创新、客服、营销、风控和反洗钱等领域,为各项业务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技术应用使微众银行账户运维成本持续下降约45%,远低于国内外同业平均水平,为优化业务定价创造空间。互联网银行的实践为传统银行提供了商业可持续的普惠金融范本。从公开披露信息可以看到,互联网银行都在向着提升自身效率、让利消费者的方向努力。
微众银行2018年年末有效客户超过1亿,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8年新增放款利率下降1个百分点;网商银行累计服务小微企业和小微客户1227万,户均余额2.6万元,2018年下调小微企业贷款利率1.2个百分点;新网银行2018年成本收入比32.26%,较2017年大幅下降52%。
互联网银行金融科技先发优势明显,已利用科技赋能其他合作伙伴。
多方合作撬动普惠金融市场已成为发展方向。
相较之下,微众银行更加强调深度连接同业。正如其年报指出,其服务、营销、风控、运维等领域已广泛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并向金融和非金融的各类合作伙伴输出。
在连接业界过程中,顺理成章地实现了向合作伙伴技术输出,并推动自身金融科技生态的良性发展。大数据风控能否经受起经济周期有待进一步观察,商业银行需把握“贷款合作”和“风控外包”界限。
值得思考的一个新观点是,普惠金融风控不能唯大数据论。互联网银行不良率已经出现稳中有升,大数据风控能否经受住信贷大投放之后的新挑战仍有待观察。
首先,目前大数据模型还没有经历经济周期的检验;
再者,大数据模型只能总结历史规律,无法防范“黑天鹅”事件;
此外,客户行为变迁、数据增加、公债风险等因素都会导致大数据模型有效性的衰减。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初,浙江、上海银保监局先后向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下发文件,对银行参与联合贷款做出约束,比如要求核心风控不外包,不得变相异地展业。出于对地方银行异地展业受限的担忧,互联网银行已经将联合贷款合作目标从城商行转向大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
所以,商业银行应加强联合贷款风险审查和管控,不能过度依赖互联网风险控制体系。
推荐阅读:
FinTech壹周速览丨360拟入股金城银行;捷信集团取消港股上市计划
徙木金融创始人娄建勋:供应链金融是个“土行业”
编辑:马晓龙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