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改两年:社区门诊年净增1千万,节约340亿资金
【编者按】 北京医改 已有两年,其中成效如何?从北京医改中我们又能借鉴什么?
本文来源于医学界智库;经亿欧大健康编辑,供行业人士参考。
5月11日上午,在“2019第十五届中国健康产业论坛”上,北京卫健委主任雷海潮围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了《从
医药分开
到医耗联动综合改革》主题演讲。以下内容由“医学界”根据雷海潮大会发言编辑整理。
最近《柳叶刀》发布了全球195个国家的卫生服务可及性和质量评价(1990年-2016年):其中中国排48。由于中国日益崛起的大国地位,柳叶刀特别分析了包括中国在内7个国家的省级水平,其中,北京排名21,介于法国和德国之间。
今天以北京为例,简单分享一下我们在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医耗联动改革。
北京医药分开改革于2017年4月开始实施,到今天已经有2年时间。今年6月北京马上要实施医耗联动综合改革,两项政策将继续同时推进。
北京“医药分开综合改革”涉及哪些方面?
2017年4月8日,北京宣布全面取消药品加成,紧接着,北京开始实施药品阳光采购。
所谓药品阳光采购,即拿到全国30多个省份当中所有药品的成交价格,形成数据库,在数据库做价格比对。如果发现同厂家同品规价格在其他省份销售价格低于北京,那么,北京会与厂家做谈判,希望能够执行全国供应别的省份更低价格来供应北京市场。
其中,药品价格数据库是成功谈判的重要前提。北京估算在用药品品规有三万个,三万个在乘以30多个省份,庞大的数据库差不多花了北京医改改革小组一年多时间。如今,这份数据库已经提供给了全国使用,在药品采购平台上即可获取。
北京也同步整了一部分 医疗服务 价格:检查类价格调低,技术劳动类服务是调高。这样一个价格调整会引发低收入人群或者是高费用病种对价格规范调整敏感性。
我们设计医疗保险制度方面一些变化和改革,主要是提高医保的报销比例和提高报销的风险性,这对于稳定和推进改革举措起了很好作用。
从表格来看,医事服务费随着医疗机构等级变化的,越高等级费用越高。在同一个机构内随着出诊医生职称级别发生变化,级别越高医事服务费越高。
“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为北京带来了什么?
北京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已经完成门急诊量近4.5亿人次,近730万出院和在院者治疗下有序,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成效初显,医疗机构功能出现可喜变化,新的补偿机制有效发挥作用,改善医疗服务取得阶段效果,公众和患者给予了较高评价。
从药品阳光采购来看,我们实施以后使得药品整体价格下降9%,两年来节省了整个药品费用133亿,如果再加上药品加成机制取消带来210亿-220亿费用节省,就意味着两年来药品费用北京地区节省了340亿以上。
带来另外一个效果就是医药费用增幅变得比较平缓,与GDP、人均收入协调程度也得到改善。根据我们对全市330家监测单位分析,这两年费用增幅只有6%。以往北京地区包括上海也是这样,基本上药品费用增幅每年是在9%-10%,甚至有的年份是12%-13%,改革之后仍然增长,但是增幅明显下降,我这里给大家报告是初增长,还没有剔除物价指数影响。
从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来看,医疗机构内部呈现很好分级诊疗格局,大家利用专家服务行为变得更加理性,可以看到普通号增长1%,其他副主任,主任医师是下降,北京最近两年有一个感受,看专家仍然难,但是比以前似乎容易一些,这是医疗机构内部分级诊疗方面出现的变化。
同时,北京三级医院两年诊疗量下降7%,二级医院降低2%,社区卫生服务、一级医院上升30%,如果把它折算成绝对数,一年北京社区卫生服务净增一千万诊疗人次,这是巨大的分级诊疗方面带来的效果。
此外,住院服务也有分级诊疗新调整:三级医院出院量增加了,门诊向基层分流。
新的补偿机制方面,调整了医事服务费,新的运行机制上医疗机构能否获得合理补偿?在两年时间,医疗机构整个补偿状况是改善的。
2019年7月25日-27日,亿欧大健康将主办 “GIIS 2019第四届中国大健康产业升级峰会” ,峰会以“雁栖健谈——从【规模】到【价值】的医疗变革”为主题,围绕医疗大数据、医药创新、非公医疗和科技医疗四大细分领域的市场环境、投资热点和产业变革等话题展开探讨。
活动报名链接: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785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