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时两年推出“AI双师课堂”,智童时刻破解幼教师资瓶颈
这个开学季,有两件事让智童时刻(厦门)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郭长琛感到欣慰。一个是销售部源源不断发回的战报,首期推出的AI双师幼儿编程课反馈良好,酝酿多时的“AI双师”概念获得了市场的认可;二是不时有海外的朋友发来报纸和网页的截图,内容是某著名通讯社关于智童时刻keeko机器人受到幼儿园欢迎的报道。
“创业多年一直默默努力,最这突然有一种‘网红’的感觉,还一不小心红到海外去了。”郭长琛说。
不过即使如此,他依然十分焦虑。行业里对AI的错误认知甚嚣尘上:要么AI无所不能,要么AI不过是浮云泡沫。
“在教育机器人领域,很多不负责任的玩家过分神化AI,导致用户发现产品与描述不符时十分失望。”郭长琛告诉亿欧,“这对行业伤害很大,是很不健康的。”在他看来,AI就像互联网一样,是行业的水电煤,应该作为基础设施渗透到课程中。
2015年1月,郭长琛创立了智童时刻,践行自己的理念,把AI应用到幼教领域,提供教育机器人、AI教玩具及AI课件工具等产品,为幼儿园、早教机构开展教学创新提供整体方案,同时探索家庭端的AI幼教课程服务。
AI双师服务是智童时刻近期正式推出针对学前教育的一项服务。郭长琛告诉记者, 智童时刻的定位是“AI+幼教”,以AI技术为中国的幼教行业赋能,在他看来,“AI双师”则是打开未来幼教场景最好的钥匙。
硬件切入早幼教,AI技术不是门槛
2003年从东京大学毕业后,郭长琛在美国太阳计算机系统公司和甲骨文担任高管,学习人工智能专业的他一直想把AI应用到某个领域。
转折发生在2013年,这一年郭长琛拥有了第一个孩子。孩子的出生让他意识到,父母在儿童教育上存在太多痛点:想要在孩子身上多花些时间却没有好的教育方法。恰好此时AI不单单活跃在论文上,已经开始逐步商业化应用,郭长琛认为,AI可以在幼教领域找到场景,“AI+幼教”市场非常有前途。
智童时刻迈出的第一步,是名为“keeko小骑兵”的教育机器人。经过一年半的打磨,这款产品于2016年6月正式发布。
对于选择从硬件切入市场的原因,郭长琛谈道, “孩子对物品有天生的亲密感,很多小朋友的床头都放着蜘蛛侠或芭比娃娃。这是因为儿童思维能力发展需要一个过程,3岁以前是动作思维为主,3-6岁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这意味着对于六岁之前的儿童来说,学习玩耍的成长过程中需要实物让他的体验感更丰富,认知更强烈。”
“AI在幼教的应用需要一个载体。” 郭长琛说,在早幼教阶段,即使孩子接触到的内容或者服务是相同的,载体不一样,孩子的体验和学习效率也不一样,如果产品体验不错,客单价不高,父母的付费意愿会非常明确,基于这些判断和考虑,智童时刻以实用型产品为主,用户群定位为0-6岁的幼儿。
经过两三年的研发,智童时刻完成了软硬件的准备: 硬件方面, 有keeko系列教育机器人,包括机构版的“小骑兵”和家庭版的“小水滴”;有AI教玩具,今年智童时刻刚和央视智慧树栏目联合发布了一款智能吸色笔,接下去还规划了一系列产品陆续发布。 软件方面, 智童时刻基于安卓底层开发了自己的keeko OS,又开发了自己的AI内容平台,提供便捷的课件定制工具。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软硬件的准备是我们工作的重心,占据了公司大部分的资源。”郭长琛说,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开始熟悉幼教行业,实现从门外汉到入门的转变。当被问起其间最深的感受,他回答: “AI技术不是门槛,场景才是。”
图为智童时刻keeko系列教育机器
最好的场景在幼儿园
从一开始切入教育行业,郭长琛的初衷就是要做对孩子成长有帮助的事情,用他的话来说, “智童时刻的产品肯定不是娱乐产品,它首先是一个教育产品。”
作为教育产品,最好的场景肯定在学校里面。而作为一个闯入者,郭长琛特别重视行业内的经验。
之所以面向幼儿园和培训机构推出“keeko小骑兵”,郭长琛总结说:“除了产品使用场景外,一线老师在使用‘keeko小骑兵’的过程中,能给智童时刻带来很多有效建议,这些建议对产品迭代和公司发展非常有价值,老师同时也是课程的生产方,能根据孩子的需求定制出适合孩子的课程。”
另一方面,老师影响家长的市场宣传路径是通畅的,当家长了解到孩子在幼儿园接触了智童时刻的教育机器人,智童时刻的市场教育成本和解释成本变得很低。
推出keeko小骑兵一年多后,顺理成章地,智童时刻把产品的使用场景从学校延伸到了家庭,推出家庭版教育机器人“keeko小水滴”,2018年又推出了客单价更低的AI教玩具智能吸色笔。
不过最初推广机器人的时候,智童时刻吃了不少苦。首先是忽视了不同的幼儿园和老师对课程研发的差异化需求。碰壁之后,郭长琛带领团队重新梳理思路,在产品设置上,先是在机器人中内置1000多个通用教学模块,满足老师的基本需求,再给老师提供可以简单修正的教学模板,最后还将提供AI幼教内容平台,让老师可以自定义自己的课程。
“教孩子们认识春天时,虽然每个老师的教学方式各有千秋,但是和春天有关的花、草等元素是相同的,我们把这些分解成颗粒度比较小的教学模块,由老师自行调用。当讲到王子和公主的故事时,如果发现公主和幼儿园的整体风格不搭,可以在我们提供的模板基础上进行修正,最后,有的教研员级别的老师,对做课程充满热情,他可以使用我们内容平台后台提供的工具自行开发。”说起这次调整,郭长琛侃侃而谈。
接下来,智童的市场工作依然聚焦在幼儿园场景,家庭场景的推广对智童时刻来说是一个To C的生意,投入较大,智童时刻的打法是从加强B端入手,从To B拓展到To C。 “目前我们测试了几个校区家长的转化率,数字表现不错。”郭长琛表示,而AI幼教内容平台的意义不止是让老师们优化课程生产,同时也能为平台积累更多的UGC课程内容。
什么是真正的AI应用?
在郭长琛看来, 用AI赋能幼教,已经是行业发展的题中之义。但很多AI+教育内容往往只是视频+平板播放,离真正的AI互动非常遥远。
智童对AI的应用之一就是让互动变得更自然, 郭长琛用他在很多公开场合提过的“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举例:区别于传统的用图片和视频讲故事,“小骑兵”的加入让孩子可以和机器人语音交互,比如老师通过系统让“小骑兵”扮演蝌蚪,五个小孩分为一组,随机抽取卡片扮演不同的角色。“小骑兵”会问孩子,“我是小蝌蚪,我在找我的妈妈,请问你是我的妈妈吗?”,如果第一个孩子抽取的图片是鸭子,孩子会说“我是鸭子,你的妈妈是两只眼睛、嘴巴宽宽的”,这时候“小骑兵”就会走到下一个孩子的面前,继续和孩子完成交互回答问题。
第二个应用是视觉层面, 孩子们上动物识别课的时候,机器人可以呈现不同水果的图片,提问孩子,哪一种水果是猴子喜欢的,或者是大象喜欢的,从而让孩子了解到不同的动物类型。
第三个应用是联想层面的, 让机器人发挥联想功能,和孩子们讲故事。
在教育行业没有太多经验的郭长琛,通过实践和探索不断重构对AI+幼教的认知,不止幼儿园需要个性化定制服务,不同孩子在不同成长阶段需要的技能也不一样,“如果我们忽视孩子的成长阶段和不同教育阶段所需要的技能,我们的产品会非常难落实。”
“AI双师”:AI赋能破解幼教师资瓶颈
郭长琛还有一个梦想:用人工智能技术帮助学前教育解决问题。
而中国学前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师资瓶颈。
“在中国,师资瓶颈已经对幼教行业发展造成很大的困扰。”郭长琛说,“从数量和结构,都有很大问题。”
西南大学教育政策研究所曾经对缺口做过估算,到2021年,我国学前教育阶段的在园幼儿数将达到5750.82万人,需要专任教师383.39万人,保育员191.69万人,教师总需求量575.08万人。
除了数量缺口大,幼师素质参差不齐也是一个问题。 根据教育部统计,2016年全国幼儿园教职工的学历主要集中在专科水平,占总数的56.37%,但有22.4%的教师只有高中及以下文凭;本科以上学历仅21.23%。
郭长琛认为,要破解幼教师资瓶颈,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给幼师减负,减少师资流失的情况;二是为幼师赋能,帮助幼师提升教学水平。
通过AI幼教内容平台可以降低幼师制作机器人课的难度,帮助幼师提高教学水平。但对于更广大的普通幼儿园而言,“他们希望能够有更简单、更有体系化的产品。”郭长琛说。
于是智童时刻打造了一个名为 “AI双师课堂” 的产品,这个产品包括三个部分:名师做课、机器人交互、普师助教。公司邀请优秀的幼教名师、内容商制作成体系的AI机器人课程,让机器人做名师的“分身”,普通老师只需要在现场组织管理,相当于助教的角色。“由于机器人的介入,普通幼师也可以上出名师课。”郭长琛表示。
针对当前幼儿园提倡减少集中授课、增加分组活动的特点,AI双师把直接互动变为AI互动,更适合幼儿园日常教学场景。同时,通过将名师、内容商的优质课程“封装”到AI教案中,优秀的经验可以摆脱时间、空间的限制,更低成本、更大范围服务更多的幼儿园,帮助普通幼儿园提升教学水平;而机器人交互与现场老师引导互相补位,保障互动效果。
AI双师的优点不止于此,“机器人承担主要的互动,也可以为老师提供更大的空间,用来观察幼儿的反应,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郭长琛说,此外,机器人可以记录幼儿的活动数据,为课程进一步优化提供大数据基础。
郭长琛认为,AI双师也可以向家庭场景延伸,由家长充当现场助教的角色。同样,通过机器人收集、分析幼儿的使用习惯,还可以向幼儿智能推荐适用的课程,实现自适应学习。
9月,智童时刻正式推出基于keeko机器人的第一个“AI双师”课程。keeko“执教”的第一个课程是幼儿编程课,这套课程目前有16节课,让小朋友们在游戏中系统了解编程的概念,培养编程思维。郭长琛介绍,目前推出的16节编程课只是“小试牛刀”,未来这门课程还将继续拓展,覆盖学前教育的各个阶段。此外,智童时刻还与不少著名的合作伙伴,已经有几套课程正在研发当中,范围包括幼儿英语、思考力开发、幼儿安全教育、情绪管理等等。
发现孩子,为了孩子
AI对智童时刻来说不可或缺,但AI并不是企业壁垒。智童时刻的愿景是“科学启蒙智慧”,强调的是用科学的方式启发孩子的思维,并非必须是AI或者机器人。
郭长琛坦承:“很多企业都在用AI技术,现在也有了很多开源的东西,真正的差别并不是AI本身,而是AI在课堂教学上的实际应用,这个行业目前还没有任何成熟的企业可以学习,我们必须勇敢地决定智童的发展方向,和产品近距离接触,不断更新和加深对行业的理解判断。”
现阶段的智童在产品验证上已经结束,最重要的是渠道化扩张,机器人,AI教玩具会规模化走进无数幼儿园和家庭。秋季开学后,首批“AI双师”课程已经在不少幼儿园使用,“反响比我们预期的还要更好一些。”
“智童时刻未来会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正如郭长琛对未来的规划,“会是一家连接老师和孩子的公司,发现孩子,为了孩子。”
相关推荐阅读:
智童时刻创始人郭长琛:机器人创业的风口已经来了,坑也跟着来了
智童时刻创始人兼CEO郭长琛:AI正在定义未来的幼教场景
近几年,教育行业可谓热闹非凡,一大批企业在这样的环境下快速地诞生、成长、跑马圈地。同时,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教育行业正面临和展开着一场“升级”。
从大数据到人工智能,新技术不断出现,教育行业面临技术升级;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教育行业面临理念升级;从减负令到相应的政策法规,教育行业面临政策升级;从争抢一二线城市到下沉三四线城市,教育行业面临市场升级……未来教育还将有哪些可能?
11月2日,由亿欧公司主办的教育产业创新峰会,将在上海举办,注重围绕教育产业的技术升级、理念升级两大方面,邀请行业人士一起探讨未来教育。
报名链接: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706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亿欧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北京亿欧网盟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