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清华大学博士后创新讲坛:未来十年中国创新要抓住前沿科技
4月29日,在 清华大学 106周年校庆之际,主题为“未来十年的中国创新”的第八届清华大学 博士后创新讲坛 在清华大学学生文化活动中心多功能厅举行。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博士后处处长、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 刘连军 ,中国科协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国际核能院院士、清华博士后校友会会长 张勤 ,清华大学副校长、校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主任 王希勤 以及百余位清华大学在站博士后和出站博士后清华校友出席了活动。
讲坛开幕式上,王希勤副校长介绍了清华大学一年来事业发展的情况和取得的成绩,以及学校博士后工作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计划。他指出,清华大学在博士后培养上要加强国际视野,提升博士后管理质量。另外,要加大海外招聘宣传力度,扩大博士后国际队伍来源,改善博士后居住条件,为博士后创造更好的环境。目前清华大学对博士后也已提供丰厚的资金支持。
清华大学是我国博士后制度的探索者,目前我国博士后培养已取得较大成就。刘连军主任说:“目前我国已基本建成博士后制度。全国共有3001个博士后流动站,完全覆盖了13大门类的111种学科,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博士后超过16万,有20%进入流动站,共培养了70多名院士,这些院士里面有博士后经历占比60%,清华大学要继续做博士后培养的探索者和践行者。”
张勤会长还介绍了清华博士后校友会一年来的工作情况,他认为,要推动质量为核心的博士后培养制度,博士后校友会为大家提供了沟通、交流的平台。
去年12月,国家颁发了《“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规划指出,到2020年,“数字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信息化发展水平大幅跃升,信息化能力跻身国际前列,具有国际竞争力、安全可控的信息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建立。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单志广认为,信息化建设是物联网、 大数据 、 人工智能 等技术的融合,目前我国信息化建设仍然存在八大困难:
1、新概念多,交叉重叠,信息化散光;
2、技术很丰满,问题很骨感,创新很缺乏;
3、智慧城市、大数据理念超前,四化不同步;
4、雷声大,雨点小;
5、一丑遮百俊,经不起反证法;
6、三高两低:高投入、高技术、高风险;低实效、低显示获得感;
7、以大中型城市信息化为典型特征的智慧城市建设没有取得期望的效果。
8、部分“智慧城市”、“大数据”名不副实,量大面广的试点实际上是某种程度的“虚假繁荣”。
他还指出,信息化的本质是改革创新的系统工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新型智慧城市: 是在现代化信息社会的条件下,针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感为核心,为提升城市发展方式的智慧化而开展的改革创新系统工程,体现了新型政策机制和创新发展模式。智慧城市不一定都是要技术革新,也要模式革新,比如提高公务的审批效率,从原来要盖几十个章到现在一个章。
大数据: 大数据发展的本质是现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固有秩序和利益的博弈,一方面要求数据资源的畅通流动、开放分享,另一方面要求社会管理体制、治理结构、公共服务、产业布局更加合理优化、透明高效。
信息化: 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是建设实效,本质是改革创新。
而且, 信息化时代的驱动力也在变化和翻转,正在从平台型(微型化+并行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向开放应用(资源化+普适化+服务化)的快速发展转化;从以摩尔定律为基础的平台化向以吉尔德定律为基础的应用转变。
2010年,南非开普半岛技术大学教授、南非科学院院士 孙博华 获得“海外华人十大新闻人物”,这个结果是来自全球各地32个国家的152家媒体,从4500万华人当中评选而出。 今日, 孙博华院士以非常幽默风趣的方式给大家分享了他对中国创新的五点深刻见解:
1、中国的科技已经逐渐从原来的跟班到现在并行,而且在个别领域已经是领跑者;
2、教育、人才和科技要三维一体,人才战略非常重要,人才是基础,人才决定创新高度;
3、中国的 科技创新 要抓住前沿科技,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
4、邓小平曾提出,中国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道理今天也非常正确,要继续深化下去;
5、在中国搞科研要有政治意识,懂国情,懂执政党的党情,做到事实就是,而且要结合世界形势。
最后,他对清华提出期望:“清华肩负着非常重要的责任,始终在引领中国创新,未来清华要更加国际化。习总书记讲中国梦,其实中国梦是所有人的梦,也包括清华校友的梦,未来中国的梦可能变成世界的梦。”
本文作者许伟军,亿欧专栏作者;微信:xuweijun24(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务”方便备注);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