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万倍回报背后!安防教父龚虹嘉的隐秘投资帝国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智东西”,作者季瑜生。亿欧智慧城市对文章进行二次编辑,供读者参考。
距离2001年龚虹嘉投资成立海康威视已经过去十八年了。当年,他曾以49%的股权占比,成为如今这家全球安防市场第一大公司有史以来最大的个人股东,成为业界传奇。
如今,海康威视已经从一个偏安杭州一隅的板卡销售商,变成了如今市值2625亿,连续八年蝉联全球市场第一的安防巨头。
根据最新的海康威视最新财报显示,截止2019年3月31日,龚虹嘉仍然手握海康威视3.14亿股价值约90亿的海康股票,加之从2010年上市初期到今年年初套现的一百多亿总额,仅仅在海康威视,龚虹嘉所获得的投资回报便已高达二百亿。
但他的身份远不止是安防龙头海康威视的早期投资人这样简单。
作为中国最早的一批创业者,当年风靡万家的的德生收音机以及在3G时代把控了流媒体核心技术的富年科技都是来自他早年的创业成果。
而作为天使投资人,海康威视之外,他还是德康通信、握奇数据、海康威视、富瀚微、联合光电的早期投资人,一路目送着这些企业从寂寂无名到成为细分领域佼佼者,直至上市。
智东西经过深度调查,我们试图还原以下三大方面的事实。
关于龚虹嘉,在那个民营企业发展尚在起步阶段的90年代,他的原始资本是如何积累起的?
关于海康威视,一个民营企业家何以能够在长达18年的时间里在一家国资控股的企业中,长期周旋其间,并将投资人与股权激励的理念渗透到这个庞大的集团之中?
此外,围绕着海康威视与视频编解码技术,他又是如何构建起了一个庞大而又隐秘的安防帝国,将产业链的半数环节网罗而尽?
龚虹嘉的财富积累与一路以来的创投历程,是个人的努力,但本质上更是一个中国安防产业从0到1崛起的时代缩影。从昔日的镜头、芯片、产品全数依赖进口,到如今稳居世界第一,读懂了他,也就读懂了海康威视乃至中国安防发展至今的不竭动力所在,以及天使投资人这一称谓背后“天使”二字的分量与担当。
创办德生起家,积累原始资本
如果说,要用一个合适的词语定义龚虹嘉,“企投家”或许是其中最合适的一个。这个词语是财经作家吴晓波在2017年3月提出的全新概念,他认为企投家具有鲜明的两栖型特征,一栖于钟爱的实体产业,让它迭代进步,永续发展;一栖于“非理性繁荣”的资本市场,让自己的财富在运动中增值。
而龚虹嘉“企投家”故事的开端,我们还要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龚虹嘉考入华中科技大学讲起。因为无论是他后来的创业还是投资,几乎都紧紧围绕着校友、朋友以及老乡等这些身边的人展开,其中最知名的海康威视这一笔投资便是来自于对大学校友创业的支持。
1982年,高考恢复不过五年时间,高校还未扩招,企业制民营商业还尚在萌芽。
这一年,湖北省唯一一名高考作文满分的考生龚虹嘉,阴差阳错考入了如今的华中科技大学前身——华中工学院的计算机系。
说阴差阳错,这并不是为了造噱头才讲的。确确实实,当年文科异常优秀的龚虹嘉理科成绩其实并不理想,引用他的个人原话“在理工科学生强手如林的华中科大,我在学习方面毫无优势可言。”之所以能考得上,还是多亏了当年国家标枪三级运动员以及优秀学生干部的加分。
那时候,他的人生梦想其实是成为一个记者、律师,或者其他与人文相关的工作。但“天不遂人愿”,就像当年马化腾也曾有过当天文学家的梦想最后却考了深圳大学的计算机系一样,有着记者梦想的龚虹嘉在与一位中学老师恳谈之后,进入了华中科大,并与他后来在海康威视的合作伙伴胡扬忠、陈宗年两人成为了同班同学。
在校期间他还组建了一支足球队,用播放世界杯比赛录像带赚来的钱来养活足球队的日常开销。这时候,龚虹嘉的经商天赋就已经显露出来。
1986年毕业后,龚虹嘉进入了一家位于深圳的国企,从事电子产品贸易。那时候,香港与广州算不仅是产品进出口的重要港口,同时也是中国最先接受创业与技术浪潮洗礼的一个圣地,后来的不少民营企业家发家的第一站就选在了这里。
接着到了1994年,这时恰逢邓小平南巡不久,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开始了真正的市场化进程,“十亿人民九亿商”的理念这时候在许多知识分子心中蔓延,经商,成了他们对未来的一大重要规划。
这一年,龚虹嘉已经通过产品代理积累起了不少的原始资金,他的两位领导刘俊峰和梁伟也看中了他的才能与人品,于是三人便各自出资100万,成立了东莞市德生通用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并在后来打造出了中国收音机第一品牌——德生收音机。
当年,市场上的收音机大概分了两类,一类是以索尼、松下为代表的洋品牌,一台就要卖到上百元的价格,另一种则是国产由每个省无线电厂做出的产品,最便宜的不过七八快,平均下来也只有十二三元一台。两者不仅品质有差别,价位与利润空间更是差之甚远。
最终,德生将产品定位对准了高端市场,而定价则选在了五十元左右。相较国产收音机,德生的质量与外形更好,而相对洋品牌,德生则价位更便宜。据龚虹嘉后来回忆,当时没过多久,德生就做到了收音机市场的全国第一,在中高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高达70%。
但龚虹嘉的目光并没有局限在德生或者说收音机这一小片市场之上。
那时候,中国的移动通讯市场兴起不久,各方面机会都一片大好,后来的通信巨头华为与中兴的崛起也正是在这一期间完成的。
于是在1995年,龚虹嘉投资了德康通信。这是一家由三个人均年龄60+的老教授创业组成的中国第一家开发手机即时计费系统企业。
尽管技术含量高,但这完全是一个草台班子,创始人们在研究所干了大半辈子,不仅没做过公司,也没有所谓的市场化经营概念。甚至一度因为历史斗争的原因,拒绝了摩托罗拉伸来的橄榄枝,觉得对方是来搞自己的。
而这时候杭州的东方通信也看上了移动计费这一块市场,时任东方通信董事长施继清猛砸3000万,在德康的马路对面租了1000平方米的写字楼专门用来挖人,不仅将德康技术骨干和市场经理以上的人全给挖走,甚至连文档也给带走了,只剩下龚虹嘉与一位管市场的副总经理。
正值用人之际,宁波电信局的一位领导向德康的创始人推荐了老部下丁磊。但丁磊志在互联网,最后跑去了广州选择创办网易。不过在拒绝的同时,丁磊向德康推荐了他的中学通过——张涛,用人不疑的龚虹嘉选择连夜提拔入职不足四个月的张涛为公司总工程师,负责重组公司的技术团队。
最后,张涛不仅成为了挽救德康的最大功臣,还带领德康逐步复兴并且完成与亚信的合并以及股权置换,而在他背后,龚虹嘉则逐渐退出这家公司的一线。
2000年5月,亚信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股价100美元每股,这也成为了龚虹嘉人生第一次通过公司上市退出的公司。
在这一段时间里,除了德生、德康两家公司,龚虹嘉还参与投资了握奇数据,与清华毕业的老乡李竹,也就是后来的英诺天使创始人成立了天使投资基金,成为中国最早一批天使投资人。
根据创业邦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国内86%的天使投资人都是在2005年后才开始出现。以龚虹嘉为代表的老一代天使投资人们,在那个年代,不仅成为了这个市场的教育者与先行者,同时也通过自身的创业实践与敏锐的市场判断,为资本的运作带上了一丝温情的气味。
最成功的天使投资——海康威视
如果说德生收音机让龚虹嘉成为了一名成功的创业者,德康的投资让他成为了一名成功的天使投资人,那么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的海康威视的这一笔投资,可以算得上是他迄今为止最成功同时也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一家企业。
当年大学毕业后,龚虹嘉选择了先就业再创业然后转道投资,而他的同班同学陈宗年与胡扬忠则选择进入了当时的热门国企中电科,并在旗下的52所担任研发工程师。
到了2001年11月,911事件所引起的国际安防浪潮以及国企办厂风潮一同赶至,中电科52所凭借早期研究的数字视频压缩板卡技术,脱编了28位工程师,成立了海康威视。后来的海康威视总经理胡扬忠以及董事长陈宗年就是这28人中的负责人。
但是想要完全市场化经营,这时候的海康威视还有两道门坎要迈过,首先是缺技术,其次是缺钱。
关于技术,发展监控系统,最核心的一大技术来源就是视频编解码技术。
而所谓的视音频编解码技术,主要分为视频编解码和音频编解码。一般来说,未经压缩的视频常常伴随海量数据,仅通过扩大存储器容量、增加通信干线的传输速率来存储或传输,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编码,也就是将光信号、声音信号转化成为数字信号,然后再将其进行压缩,进而完成传输以及解码还原的过程。
海康威视缺的正是这种技术。
但是一开始,龚虹嘉并非海康威视的首选,他们最先将橄榄枝伸向的是龚虹嘉的好友兼老乡——李竹,但李竹思虑再三,因为觉得海康威视属于国资控股,而且创始人并不占股,这样的企业可能会出现发展动力不足的情况,故而拒绝了投资海康。
与此同时,龚虹嘉与他的两位老同学谈到了一起,因为龚虹嘉不仅愿意出钱,还愿意出当时海康所急缺的视频编解码技术,而且还是最时新的H.264技术。
双方一拍即合,龚虹嘉出资245万,在海康威视占股49%,成为当时仅次于占股51%的中电科的海康第二大股东。
但海康成立后,龚虹嘉并没有做一个甩手掌柜,他不仅为海康带来了最新的视频编解码技术,这一技术的由来,关于这里算得上是龚虹嘉在安防领域的另一大传奇,我们会在后文详细讲到。同时,还在坚持不懈的为海康的创业团队灌输股东的概念。
当年海康的创始团队认为“对早期投资人就是交些管理费,而不应该按照股权分享利润。”为了向他们灌输分红、股权的理念,龚虹嘉每个月都要跑去杭州10天,不断强调“不能因为到了18岁可以自食其力,就不要父母了,要养他们一辈子!股东就是你们的父母啊!”最后才完成了对这群人的“洗脑”工作。
事实上,不仅是投资人的股东概念,龚虹嘉还为海康带去了管理层的分红概念,并将自己手中海康威视15%的股份在上市前夕的2007年以最原始的价格,卖给了包括胡扬忠在内的一众高管,让他们从“职业经理人”变成了海康的“主人”。
这样的江湖义气与传奇经历的重重叠加,让他成为了日后在海康历史甚至中国安防历史上都留下了一笔浓墨重彩的风云人物。
凭借着龚虹嘉带来的H.264技术,海康威视创立伊始就在2003年率先推出了基于H.264算法标准的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以及相关的DVR(用于存储监控视频)产品。
由于H.264技术具备的高压缩能力以及对存储空间的极大节约,海康威视的产品一经推出便立刻成为监控行业的革命性产品,到了2004年,海康仅仅板卡就已经实现2.5亿营收的目标,市场占有率达到80%。
在这之后,海康威视又逐渐将安防产品从偏存储的后端向前端的摄像机延伸,并在2006年取得了在ISP(图像信号处理)领域的核心突破,一跃成为安防前端产品中的龙头老大。
到2019年,海康威视已经连续8年蝉联 HIS全球视频监控市场 份额第一位,海康威视的市值则在经历了2018年的贸易战带来的低谷之后已经保持着2626亿的市值,龚虹嘉对海康的投资回报已经高达两万倍。
而回忆起那一段时光,龚虹嘉只觉得“开始投资之所以靠情怀,因为都是同学,觉得如果给他投资一点钱能够改变他,也许可以改变他的命运。”
围绕H.264,龚虹嘉成安防关键先生
龚虹嘉的存在不仅是一位“独角兽捕手”更确切来说,他是一位“独角兽制造者”,对于所投企业,老牌投资人 们的目光与见解相比如今的创投机构总是会多出一份温情与耐心。
海康之外,龚虹嘉的安防布局早已超出了很多人想象。在3G时代大出风头的富年科技是他当年创业的成果,如今在芯片、光学领域依旧知名的富瀚微、联合光电等企业都是他的早期投资手笔。
而投资这一切,他凭借的实际上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对于H.264技术的押注。
2002年前后,中国的手机还处于2.5G时代,又刚好赶上了H.264标准草案的发布,龚虹嘉认定这个技术的出现将会带来极为广阔的市场前景,因此基于这一技术,他一口气成立以及投资了五家相关联的企业。
从技术研发的富年科技,到作为手机门户的富信掌景、从事芯片设计的富瀚微、做内容整合的富美视、还参与一家与国内最强势电视媒体有合作的SP,这些都是他的手笔。
而关于这里,其实还有一段趣闻。
1999年的一个偶然,一个叫王刚的年轻人走入了龚虹嘉的眼中。
这时候,年轻人王刚是个一心想要做媲美微软操作系统的技术奇才,业余爱好,做视频编解码的研究。
但是对技术异常敏感并且已经对安防等行业有过初步了解的龚虹嘉判定,趁着这一段时间里中国通讯技术的飞速变革,以及安防安防行业逐渐显现出的巨大需求,视频编解码技术相较操作系统,将会是未来更容易够做出一番大事业的方向。
想清楚这件事情之后,龚虹嘉下定决心招揽王刚入伙入伙。但王刚提出了三个条件:第一,不坐班,只在家干活;第二,先给一笔钱,保证下半辈子后顾无忧;第三,只签一年合同。
对于王刚的三个条件,龚虹嘉一口气全答应了下来。
另一边,埋头家中卧室半年,王刚几乎一个人将H.264编码技术扛了下来并做到了世界前沿。产品上,则做出了可在 DSP 上高速运行的H.26L(H.264正式发布之前的未定名叫法)编解码格式的视音频压缩和解压缩软件,并锁定了该项技术成果在2006年12月31日前的独家经营权。
后来,基于H.26L编码技术,龚虹嘉、王刚以及海康威视签署了三方《软件特许协议》,也就是说直到2006年12月,海康威视的产品在H.26L技术方面都是全球领先的存在。
后来的回报证明了龚虹嘉眼光的狠辣,仅仅截至2003年9月,王刚从海康威视获得的软件许可费用、软件移植费就已经高达480万元。
如果说只是一家海康威视,那么龚虹嘉还远远不足以成为安防领域的关键先生,他真正的成就在于不仅提前押注了事关安防行业未来五年多的重大技术,同时还围绕着这一技术与产业,做出了严密的布局。
编解码问题之外,安防领域的芯片与镜头,当年还主要把控在美国的德州仪器一技日韩企业手中,芯片、镜头不自主,那么中国安防产业的崛起实际上也无从谈起。
围绕这两个方向,龚虹嘉又相继在2004年与2005年投资了主攻安防芯片的富瀚微以及主攻光学镜头的联合光电。
迄今为止,这两家企业都位列海康的核心供应商榜上。
首先是富瀚微,作为中国安防芯片领域的一大重要玩家,它的存在,可谓是海康威视的最后一块根据地。
在面临海思芯片占据了70%市场份额的华为围剿时的最后一块根据地。
2012年, 华为宣布进军安防市场 一亮相便提出了当时尚未面世的H.265编码标准,而在之后的几年间,华为又陆陆续续推出了各种对标海康威视、大华的摄像头产品,甚至将安防研究院直接开在了海康的门前。与此同时,华为的海思芯片更是占据了安防产业70%市场份额。而海康威视,正是华为海思安防SOC芯片的最大客户。
但如今,随着华为在安防领域的步步紧逼,物美价廉的海思芯片,随时都可能成为压垮海康威视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富瀚微在安防芯片领域的进展,则正式海康威视前行中应对敌手时的最后一块压舱石。
联合光电方面,根据其2018年业绩报告显示:2018年联合光电生产的安防视频监控变焦镜头销量约占全球安防变焦镜头10.5%的市场份额,但在20倍、30倍及以上高端变焦产品中,联合光电的份额已经占据全球总销量的77.8%。
当年,为了抢占行业机遇而围绕此布下的一颗又一颗“棋子”,到了如今已经全数发动,他们不仅是海康的供应商,同时也是海康的护城河。
而对于这些被龚虹嘉投资的其他安防产业链企业而言,龚虹嘉除了为他们提供了创业资金以及大客户海康威视之外,或许更多的还有信念方面的东西。
当年,富瀚微在拿到风险投资的投资款后,龚虹嘉觉得自己应该退出历史舞台了。于是便在企业的年会上,告诉富瀚微创始人杨小奇说,这是我最后一次来参加你们年会了。
但是在龚虹嘉后来中途离开时,杨小奇亲自把他送到了门口,拉着他的双手久久不愿松手再三挽留,表示龚虹嘉的到来会让富瀚微的每一个人心理都能踏实,鼓舞员工的士气和信心。
而龚虹嘉每年参加富瀚微的年会也就一直坚持了下来,至少到富瀚微上市成为中国A股上市的芯片公司的那一刻。
事实上,截止他投资联合光电与富瀚微,那时候中国市场关于天使投资人的概念都还尚处萌芽阶段。
老将重出山,瞄准生物医学
最近几年,龚虹嘉的身影逐渐淡出安防产业,转而关注生命科学,并将一众这一领域的国内创企一网打尽。
而如果从这个角度看,龚虹嘉的投资经历与信念,甚至是近些年的投资轨迹,都与一位硅谷的创投大佬——彼得蒂尔产生的高度重合。
2004年,蒂尔向初出茅庐的扎克伯格提供了50万美元资金,后来脸书创立,2012年上市并逐渐壮大,彼得蒂尔获利6000倍。
几乎同时,龚虹嘉2001年投资海康威视,并在2010年海康上市后获利20000倍,成为投资领域奇谈。
对于如何成功,彼得蒂尔表示“投资的关键在于别去竞争”,而龚虹嘉则提出了有名的投资三原则“做别人不想做、不愿做、不敢做的事情。”
现如今,彼得蒂尔在伦敦乃至中国都布局了一些列生物技术的投资,并且资助了包括Cynthia Kenyon, Aubrey de Grey 在内的一大批其他的致力于抗衰老的科学家的研究。
14000公里之外,龚虹嘉相继投资了泛生子基因生纳科技、中源协和、上海傲源、嘉博文、博雅辑因、美联泰科、天科雅等生物医学领域知名创企。其中,泛生子的早期投资,现如今也为他带来了超百倍的投资回报。
一次又一次的布局之后,继安防之后,龚虹嘉成为了中国新兴生物医药领域的关键先生。
结语:安防投资教父背后的时代神话
如果要为今天的中国安防风云人物排一个座次榜,那么龚虹嘉无疑会是榜上的三甲,甚至称其为中国安防产业的启蒙投资、创业教父都不为过。从2001年投资海康威视,到2002年创办富年科技,再到2004与2005年相继投资富瀚微与联合光电,他的资本身影遍布国产安防的各大重要环节,彼此串联,构建起了一个庞大而隐秘的安防产业生态。
同时,在他参与其间的数十年中,我国的安防产业完成了从外资独大,到民营资本改革,国产品牌崛起的时代浪潮。模拟视频监控转型数字模拟监控,继而转型 网络视频监控 的三次产品更新迭代浪潮也穿插其间。
资本改革与技术前行的两股浪潮交替行进,让这十八年来,安防产业诞生出了 海康 、 大华 、 宇视 等冲在一线广为人知的大众品牌,同时也孕育出了富年、富瀚微、联合光电等一大批默默无闻的产业链玩家。
也塑造了如今龚虹嘉、王刚、胡扬忠、陈宗年们的成就。而他们如今的成就背后折射的,则正是我国国企改制、安防技术以及资本创投发展的时代步伐。
而在万人瞩目的企业家背后,投资人、研发者他们的存在也同样耀眼,他们是企业发展体制的创新与技术的突破的无声推动者,同时也是这个产业不断向前发展,企业轮回兴替之中,最重要也最隐秘的变量。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