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背景下分级诊疗制度研究(中)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新医改背景下分级诊疗制度研究(中)

【编者按】我国的医疗资源与居民的就医需求呈现“倒三角”配置,制约了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影响居民的就医质量。基层医疗机构闲置率高与医疗需求缺口不断放大的矛盾日益突出。

本文发于新康界;经亿欧大健康编辑,供行业人士参考。


我国的医疗资源与居民的就医需求呈现“倒三角”配置,制约了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影响居民的就医质量。基层医疗机构闲置率高与医疗需求缺口不断放大的矛盾日益突出。

居民对健康的需求升级,老龄化阶段的来临,导致国家本来就不足的医疗资源更为拮据。然而,国家在逐年加大医疗资源的投入,居民的就医质量和满意度提升却不尽如人意,这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卫生机构的布局和居民就医的方向错配。

分级诊疗 政策推行多年,然而成效并未达到预期

1、国家陆续推出分级诊疗政策,鼓励推动各级机构落地

2015 年 9 月 8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70 号文——《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明确要求以强基层为重点,逐步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分级诊疗保障机制。

4 月 28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发布《关于印发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的通知》。

《通知》指出,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制定的《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是针对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现状,着眼未来 5-10 年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应用和发展要求,明确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决定开展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工作,目标到 2019 年底,100 个试点城市全面启动城市医联体网格化布局与管理,每个试点城市至少建成一个有明显成效的医联体,到 2020 年,100个试点城市形成医联体网格化布局。在分级诊疗等政策背景下,医联体建设有利于推动落实急慢分治模式的同时共享医疗资源,基层医疗机构的药事服务能力有望逐步提升,引导群众基层就医。

2、全国各地对分级诊疗制度进行探索和实践,主要有四种模式,其中,医联体是主流模式

建设一个成功的医疗联合体,能够有效促进资源合理分布,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卫生事业人才良性流动,转变广大患者的就诊模式,提高地区的整体医疗水平。

可以说,医联体建设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一次自我整合、自我优化、自我提升,是典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它是实现资源上下贯通的有效途径,将为解决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发展不充分问题发挥积极作用。这是回应群众呼声、以问题为导向的谋划和设计,使群众能就近就医,在家门口享受到与大医院一样优质的诊疗和检查检验等服务,提升就医获得感。

3、然而,分级诊疗落地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医院诊疗人次/住院人数不降反增

2018年总诊疗人次中,医院35.8亿人次(占43.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4.1亿人次(占53.1%),其他医疗机构3.2亿人次(占3.9%)。与上年比较,医院诊疗人次增加1.4亿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减少0.2亿人次。2018年公立医院诊疗人次30.5亿人次(占医院总数的85.2%),民营医院5.3亿人次(占医院总数的14.8%)。

2018年入院人数中,医院2亿人(占78.6%),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375万人(占17.2%),其他医疗机构1061万人(占4.2%)。与上年比较,医院入院增加1017万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入院减少75万人,其他医疗机构入院减少10万人。2018年,公立医院入院人数1.64亿人(占医院总数的81.7%),民营医院3666万人(占医院总数的18.3%)。

4、基层医疗资源闲置的现状并未发生大变化,床位使用率仅60%

三级医院床位使用率比基层医疗机构高 40%。三级医院床位满负荷运作,在二级医院的床位使用率刚超过80%,但在一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的床位使用率才 60%,闲置率较高。假设一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的床位使用率提高20%,那么这两种机构服务的住院人数容纳量就能提高几千万人。

分级诊疗推行主要障碍包括两个方面:居民不均衡的就医习惯和基层医疗机构专业性不足

1、不均衡的就医习惯源于不信任感,使得医疗费用支出偏高

居民不均衡的就医习惯源于居民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不信任。理想的诊疗模式是“基层医疗能解决大部分基本的医疗需求,二级、三级医院主要处理疑难重症和医学科研”。

然而,由于多年基层医疗建设的投入较少,让居民对于基层医疗信任感缺失,近年来加大投入并引导,然而就医习惯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和扭转。

三级医院的人均门诊费用、人均住院费用、日均住院费用基本上达到了二级医院的 2 倍,比其他医疗机构的费用支出高得多。基于医保控费的需求,需要合理调整居民的就医习惯,有效地降低医疗费用支出。

2、目前基层医疗机构专业性受制于执业医师短缺,分级诊疗的成效主要受医疗人力资源影响

目前来看,分级诊疗政策逐步进入了重点攻坚期,人、财、物是发展的三大要素,其中“人”是限速的重要瓶颈。一个非常大的制约因素是执业医师长期以来供不应求,任务繁重。尽管执业医师团队不断壮大,2018年达到 301万人,但是执业医师增长速度仍然慢于诊疗量增长,2018年平均一个医师的年诊疗量接近 3 千人次。

执业医师分布不均也是制约分级诊疗推进的阻力之一。高等级医院数量少、诊疗量大、科室齐全,一直以来拥有大量高水平的执业医师,2018年平均每个三级医院拥有接近400位医师,远超二级及一级医院。对比而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师更是寥寥无几,2017 年平均每个城市基层机构拥有 2.5位医师,农村则不足1位执业医师。

“目前,社会、政府、业界对分级诊疗制度的认识和把握并未完全到位,还存在各种分歧。即便在医疗行业内部,也有不少人认为基层医疗就是低水平医疗,这一观点是不科学的,亟待纠正。”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方来英表示,基层医疗服务并不等于低水平医疗服务。之所以推进分级诊疗建设,并不是要区分不同层级的优劣,而是要根据不同定位,突出和强化各级医疗机构自身的优势和特色。

“只有基层医疗机构满足了百姓大部分医疗服务需求,分级诊疗的“底儿“才能兜住。现在很多老百姓不愿意到基层医院看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担心基层医院看不好病,甚至会担心出现误诊误治情况,从而延误治疗。”吴浩介绍,为了解决群众的“心病”,方庄社区正在加紧探索基层医疗机构提升服务能力的路径,目前已构建出智慧化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并利用 人工智能 为全科医生赋能。“去年方庄社区的‘智慧家医’模式还入选了北京市改革开放40周年成果展,被北京市政府重点推介。”


2019年7月25日-27日,亿欧大健康将主办 “GIIS 2019第四届中国大健康产业升级峰会” ,峰会以“雁栖健谈——从【规模】到【价值】的医疗变革”为主题,围绕医疗大数据、医药创新、非公医疗和科技医疗四大细分领域的市场环境、投资热点和产业变革等话题展开探讨。

活动报名链接: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785

新医改背景下分级诊疗制度研究(中)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