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华创公元:中国商业运载火箭大规模商业化还需3
在2019年中国航天大会上,行业主管、 商业航天 企业、相关专家、投资人甚至国家队集聚一堂探讨商业航天的未来。
在此期间,华创资本前沿科技投资负责人公元接受了网易科技的独家专访。2018年国内民营火箭公司蓝箭航天宣布完成B+轮3亿元人民币融资,本轮融资由华创资本领投,中冀投资、西电天朗创投(聚卓资本)、36氪基金跟投,金风科技、创想天使、中天世纪等老股东继续追加投资。
蓝箭是华创资本投资的第一家商业航天企业,据公元透露,华创用了2年多时间才决定投资商业航天的运载火箭这一环节。
对于华创来说,选对赛道很重要。公元表示从2016年开始华创就在看商业航天。但一直迟迟未出手,主要原因是政策未明朗。但从2018年之后,军民融合推到了基层,火箭市场真正开放,发动机也可以实现外采,体制内推动了商业航天的发展。
另外,Space X的快速发展也倒逼中国商业航天快速发展。
但众所周知,商业航天涉及产业链非常长,有火箭发射、卫星发射、卫星制造、卫星应用、卫星测控、卫星运营等环节。在经过2年的考察之后,华创最终选择了运载火箭领域。
“因为她是通往外太空的唯一交通工具。但现在整个市场发展,这个交通工具还不成熟。”公元认为。
但对于资本来说确实个成熟的进入时机。公元分析道,商业航天的发展就像2011年-2012年的生鲜电商,当时冷链物流不成熟,造成了生鲜电商一单生意的物流成本高达50元,从而导致了消费客单价必须增加到200一单,让用户体验很不好。但在2015年冷链物流成本降低,从而使得生鲜电商客单价变低,产业链成熟,用户体验增强。
“运载火箭就像当初的冷链物流,物流太贵了。现在每一公斤需要1.5到3万美金,这是非常昂贵的数字。”公元表示,“这就导致市场端消费不起,享受不到好的服务。因此,这个市场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等一个时间点再投应用。”
在选定赛道之后,就是选择赛道上的选手了。公元认为,目前运载火箭整个赛道能吸引的一级市场资金也就5、60亿人民币,而一家运载火箭企业如果要真正的走向商业化需要20亿人民币,这意味着运载火箭领域也就容纳2-3家企业。
经过考察之后,华创认为蓝箭领先了整个行业1年半的时间,因此,华创投资了蓝箭。
而所谓的“商业化”,就是看谁嫩先掌握发动机及火箭的核心技术,并且降低火箭发射成本。公元认为什么时候中国的运载火箭拥有了自己的火箭发动机核心技术,就可以真正开始商业化了,这个时间不会太远,就在今年和明年。而将成本降低到-5000美元一公斤才真正可以大规模的商业化,这个时间还需要3—5年的时间。
QA&
以下为网易科技专访华创资本前沿科技投资负责人公元的部分内容:
网易科技 :当初为什么选择进入商业航天领域,毕竟商业航天是一个投资周期长,回报周期长而且风险很高的领域。
公元 :我们从2016年就开始看商业航天了,我们一直在关注这块,但是2016年、2017年我们看下来没有出手的原因还是因为国内政策不明朗,因为当时有各种声音说发动机不能外卖,特别是发射场不给民营火箭开放,中国就四大发射场还不给民营火箭开放,那民营火箭去哪发射。这些都是整个体制的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
但在2018年发现军民融合已经真正推到了基层,火箭市场开放了,发动机外采也可以了,体制内的推动是很大的原因。
另外,SpaceX这几年发展的太快了,也是倒逼中国民营火箭去发展,因为SpaceX这几年的估值,其实投资回报的问题,我们看到投SpaceX的投资人其实都是赚到钱了,其实它的回报率是非常非常高的,接近300亿美金的估值。所以SpaceX发展的迅猛也是对于中国商业航天的一个反逼和压力。
我们觉得SpaceX都要送人上月球了,中国不能连自己的交通工具都还没有。因为火箭其实是作为人类通往未知世界的唯一交通工具。
网易科技 :所以华创目前更倾向于投运载火箭这个领域?
公元 :商业航天是一个很长的产业链,它是一个系统化的东西,我们只是选择火箭作为切入点,因为它确实是通往外太空的唯一交通工具,但现在整个市场的阶段就是这个交通工具还不成熟。
要上天,要去那的东西太多了,交通工具现在班次太少了,上去的东西也少、车票也贵,转嫁给上去的应用就更贵,所以整个系统都还处在非常早期的阶段,所以去投A点到B点的运输工具我们认为是第一步,也是解决整个商业航天现在看上去还没有商业化的最重要的一步。
网易科技 :华创有考虑商业航天的其他环节吗?比如卫星?
公元 :卫星我们也一直在看,但一直在等待一个时机的成熟点。
网易科技 :为何感觉运载火箭是个成熟点?
公元 :不管从技术积累还是国家政策、还是人才的供给都到了足以支持一到两家世界级的中国民营公司了。从商业模式上看,火箭的商业模式就是物流的商业模式,商业上相对成熟和直接,所以不管是技术还是商业,我们觉得在国内都已经到达了一个很好的时间点了。
网易科技 :那卫星不是一个成熟的时间点的原因是什么?
公元 :我经常做这个类比,我觉得还挺像的,就是这个很像在2011年、2012年看生鲜电商。像在哪呢?就是2011年、2012年的时候,有一波订阅式的生鲜电商,当时的情况其实是冷链物流不成熟,当时的冷链物流一单要40块钱在2011年、2012年的时候,这样反推过来生鲜电商一单就需要200块钱。200块钱是什么概念?是一家人一周的生鲜。他就硬生生的把生鲜这种本来该即时性消费的东西变成了计划性消费,我需要计划和订阅我一家未来一周吃什么。
但生鲜是一个需要即时性消费的东西,我今天想喝酸奶可能明天就不想喝了,它是一个非常即时性消费的东西。但是由于整个产业链的不成熟、由于冷链物流这个环节没有解决,导致它必须要把这个不好的体验加在最后的消费者身上,所以40块钱的冷链导致它的客单价必须要到200块钱,这个也是为什么在整个生鲜电商当时那一波起不来的原因,他到一定瓶颈就起不来了,因为产业链的不成熟被转嫁给了消费者,让消费者既买了单又买了体验不好的单,其实本质原因就是物流成本太高。
网易科技 :所以当时不如投物流。
公元 :对,当时还不如投冷链物流。我们在2015年投资每日优鲜的时候,在2015年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当时发生的变化是冷链物流从40块一单,当时的基础设施已经建立的差不多了,已经从40块一单变成14块一单,我们在投每日优鲜的时候大概是14块钱,这意味着我的客单价可以从200块钱变成60-70块钱,其实这就是一家人一天的晚餐费,晚餐+水果。所以这就很好的满足了消费者在生鲜上面真正的需求,所以每日优鲜得以迅速的起来,我觉得每日优鲜起来的原因就是时间点对了,整个产业链成熟了,所以让他的整个体验感可以去真正地做到增强。
现在类比回来火箭和卫星,我们觉得就是2011年的状态。物流太贵了,现在每一公斤1.5万到3万美金,这个其实是一个非常昂贵的数字,什么东西送上去一公斤3万美金能产生一个好的应用呢。卫星也一样,如果卫星建网这么贵的话,建好网以后的应用肯定也不会便宜,这个成本转嫁给用户以后用户体验必然不会太好。现在的问题就是物流成本太昂贵导致它的应用非常的昂贵,所以市场端真正消费者付不起,他们所付的价钱享受不到一个好的服务,所以这个市场还处在非常早的阶段。所以我们也在等一个时间点再投应用。
网易科技 :那在运载火箭中选择企业的标准是什么?
公元 :首先我们要确定投火箭这件事情我觉得是比投哪一家更重要的。因为很多时候投资也好、创业也好,95%都是死在选错赛道上面。
从2016年-2018一直在看,觉得火箭是一个大赛道,中国需要SpaceX这件事情,我们一直在论证这件事情。当我们已经确定了中国会出一个SpaceX,我们中国需要一个SpaceX的时候,我们再说选择哪一家火箭公司。
其实投火箭的逻辑相比投其他的产业的逻辑会更简单一些。这个“简单”是简单在它的终极目标是确定的。
怎么理解这句话呢?投资火箭,我们需要回答一个问题,人类需不需要火箭或者中国需不需要火箭?这个答案我想是大家的共识,就是需要。那就是说火箭必定是件成功的事情,只要给与足够的钱和时间,它的终极答案是Yes。
所以有了一个“航天没有失败,只有尚未成功”的底层逻辑做支撑,火箭就是一个非常具备确定性的赛道,我们所有人都知道它一定能成。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其实投资火箭的风险并没有猛的一想那么大。当这点确定以后我们顺着往下面想,如果说结局是定的,它一定是对的,那谁会是对的呢?那就需要找到一个世界顶级的团队,给他足够的时间和钱,陪伴与耐心,就一定能走到最后。
理论上来讲市场上这20家,只要谁走到终点谁就都会赢。这个赛道的终点是对的。理论上讲这20家有足够多的钱和足够多的时间,让他们都走到终点,那他们20家都成。但是在这个赛道上面有没有那么多钱支持20家?我们觉得没有。因为成本太高了。对于一家火箭公司跑出来需要20亿人民币左右。
网易科技 :您提到的“跑出来”是什么意思?
公元 :开始真正商业化的火箭。
从一家公司成立到自己研发发动机,到建试车台到试车,到最后把火箭整体做出来到最后发射。加起来量产一支火箭大概至少需要20亿。也就是说我只要给一个公司20亿,这个公司理论上来讲就有机会成为中国的SpaceX。但是市场上有没有20亿×20家公司的钱?肯定是没有的。
所以这个赛道我们觉得,把所有愿意投资这个赛道里我们熟悉的一级市场的钱综合在一起可能也就只能支撑两到三家跑出来。
我们选的时候肯定是选在真正的资金使用效率上面最高的公司,希望企业把资金都花在了刀刃上,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有形和无形的资产,真正把所有资金转化成自己的核心资产沉淀下来,而不是去做一些烧过无痕的事情。
网易科技 :当时投蓝箭的时候一定也看了很多企业,有没有跟其实力相当的?
公元 :没有。包括现在我们也不认为有。我们看了试车台、火箭制造工厂以后决定的。因为看了试车台和火箭组装厂之后你会发现这个是一年半左右的一个领先。其他公司即使要做,从零开始:选址、建设、搭系统,这是一个物理时间壁垒。
所以看了以后我们觉得蓝箭是真真实实认真地干这个事情,他从第一天开始就决心要把这个事情死磕到底,所以他就没有做过任何烧过无痕的钱,他将资金投入到必要的核心基础设施上,这些东西是蓝箭一定会像试车台那样长期屹立在那的东西。
我们也反复论证了为什么需要试车台的问题。我们看国外的行业标杆企业,Space X 和蓝色起源目前均在离自己厂房不远处建立自己的试车台,也是做航天发动机的基本基础设施。而国内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台全部归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有。由于国家各类卫星、空间站、探月等航天工程的需要,以及各型发动机的研制任务,现有发动机试车台的使用频率很高。仅在2017 年国有试车台实验任务累计达100 余次,均已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且优先保证国家任务,不可能为商业航天特别是民营航天企业留出充裕、灵活的试车时间。
网易科技 :真正的商业化大概什么时候?需要多长时间?
公元 :真正的商业化就是看谁嫩先掌握发动机及火箭的核心技术,并且降低火箭发射成本。
网易科技 :需要多久呢?
公元 :至少3-5年
活动推荐: “5G物联峰会”
作为信息社会通用基础设施,时下5G产业建设以及发展如火如荼,并将最终带动数十万亿规模的社会经济发展。但5G在正式进行商用化普及应用前的态势如何发展?5G将为哪些领域的变革带来有益赋能?5G将在各行各业掀起什么样的市场风暴?系列问题依然困扰着各界人士。
为进一步深入了解产业发展脉络,理解5G产业现状以及未来趋势,让各界人士更清晰的洞察5G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机遇点。6月14日,经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政府指导,由亿欧公司联合承办的“5G物联峰会”将于上海虹桥世贸展馆举办。
亿欧“ 5G物联峰会 ”将特邀政府、学界、商业、投资机构等领域的专业人士,以多领域视角切入,深究5G产业发展脉络,探索5G赋能各行各业的新思路、新方法,供行业内外各界人士参考。活动详情请戳: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824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