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巨头AT&T与IBM数十亿美元订单背后,新一轮ICT融合浮出水面
在PC电脑、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兴起的过程中,曾被称为“ 蓝色巨人 ”的IT巨头 IBM 似乎逐渐走上了一条被边缘化的道路。首先是在PC时代没有把握住PC电脑及其应用服务大面积普及的热潮,被苹果、微软等后来者硬生生切走一大部分原本属于自己的市场。随后在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兴起的热潮中没有赶上亚马逊、谷歌、Facebook等新兴机构的步伐,行业地位进一步受到冲击。
仿佛早已受够了总被后来者超越的尴尬,在5G通讯即将带来的新一轮科技变革浪潮面前,2019年以来IBM动作频频,仿佛已经在为备战下一轮科技变革大浪袭来之际未雨绸缪。7月9日,IBM宣布以340亿美元完成收购Red Hat,该动作被称作IBM史上最大收购案。 近日,IBM又联手美国 电信 巨头AT&T有了新的动作。
据IBM的一位发言人向CNBC透露,IBM正在接受美国电信巨头AT&T的数十亿美元超额订单,这笔交易在有效期内的价值将达到数十亿美元。据已经透露协议信息表示,作为AT&T旗下一个为企业客户提供网络服务的部门, AT&T Business Solutions将把它的运营应用迁移到IBM Cloud上,这次迁移将包括各种软件现代化方面的工作。此外, AT&T还将利用IBM的专业知识来重构它们无法轻松迁移到云端的传统工作负载。
对于一笔数十亿美元的巨型订单而言,因为涉及到具体项目服务能力以及后续长期合作稳定性的考量,即使是像IBM和AT&T这样的巨头机构在行动之初也是不得不思虑再三的,而且相信随着项目的启动,后续双方也将成立专门的项目组成员长期对接。所以对于这样的一次合作而言,与其说是双方建立了订单关系,不如说是双方联手成立新业务部门,开展新一轮的业务探索创新。
那么,在当下这一时间节点,IBM大手笔收购Red Hat有何目的?而现阶段电信巨头AT&T的加入又意图何在?双巨头联手后续的发展态势将会是怎样的?系列动作又是基于哪些新的行业认知以及趋势判断?
“蓝色巨人”创新窘境,被侵犯的无奈
2010年,时任IBM CEO的Palmisano在发布五年规划时表示:“IBM的客户不会为时尚和潮流付款,企业将有自己独特的模式,你不可能在云端做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然而事实证明,这一预判与后来科技产业的发展完全相悖。
据 Gartner此前公布的数据表示,云计算已经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科技领域,目前其整体增长速度为25%,但是IT市场的增长率仅为1.1%,云计算的增长速度是整个IT市场的25倍, 企业服务 上云已经成为了IT支出的主要驱动因素。遗憾的是, 对于新技术的错误预判使得IBM成功的错失了云计算产业发展的时代机遇。
据Canaly发布的2018年全球云计算报告显示,IBM云计算去年销售收入为31亿美元,只获得了3%左右的全球份额。而作为对比,亚马逊以250亿美元的营收占据了32%的全球份额,排名第二的谷歌也获得了8.5%的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对新技术的忽视让IBM整体营收在很长时间内处于萎靡状态。 2014年-2018年期间,IBM营收持续下滑。IBM 2019年一季度营收为181.8亿美元,低于市场预期,较去年同期的190.7亿美元下滑5%,这是IBM连续第三个季度收入同比下降。
云计算市场作为眼下增长最为迅猛的一大领域,同时也将会是未来AI时代数据聚合程度最高的一大领域,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对于目前云计算市场能力相对薄弱的IBM而言,想要在下一波科技浪潮当中立稳脚跟并且取得进一步发展,重新调整布局并大力发展云计成为了其不得不重点布局的方向。尽管近年来IBM开始对外显示出拓展云计算市场的决心,却始终收效甚微,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通过资本运作实现收购优秀的企业,以最高效的方式聚合相关的人才以及资源,这成为了IBM这一类大型企业抢占市场的另外一种方式——对于Rea Hat的收购就是最好的例证。
7月9日,IBM正式宣告完成对Red Hat的收购,而红帽能给IBM带来混合云的整合能力,这无疑是IBM本次收购案中最为看重的。对于本次收购而言,红帽OpenStack、OpenShift以及CloudForms等产品以及良好的生态合作体系有望为IBM在云计算市场开拓出新的市场。而进入IBM大家庭,透过IBM的交叉销售也将会为红帽的发展带来新的机会。
但是,对于并购后的企业双方而言,在看似互利互补的基础之上,并购双方却也存在着不小的挑战。 与之前完全独立的红帽相比,收购后的红帽会如何与IBM的产品整合,是否能保持开放独立还有待观察。另外,红帽开放的企业文化与IBM的传统绅士文化如何融合,这些都是一个值得长期探讨的问题。
对于一个企业或者组织而言,完成企业组织或者文化的融合以及传承最有效的方法便是打硬战,将不同文化属性的员工或者领导放置到一个共同的环境当中,让他们产生碰撞,并在同一个目标的指引之下完成愈合,这将是一条最为行之有效的企业文化凝聚道路。所以对于当下时期接受到AT&T数十亿美元的超额订单的IBM而言,除了物质上的直接回报之外,对于并购后的团队锻炼以及企业文化凝聚的提升又是另一至关重要的“盈利”。
AT&T入局,去管道化的破局之道
对于IBM来说,它期望获得一笔超额的订单,能最大成分带动并购后的Red Hat与IBM已有部门之间团体作战的巨型订单。即使这样的订单在盈利的层面可能会少一些,但是它们也更愿意尝试合作。 那么对于电信巨头AT&T来说,这一次的合作除了将其AT&T Business Solutions部门上的运营应用迁移到IBM Cloud上,其更深层次的目的何在呢?
首先,在业务层面,IBM能够满足AT&T的业务需求这是大前提。作为传统IT巨头,IBM在技术层面的创新可能不如微软,谷歌等巨头,但是它的服务部门在业界是排名第一的,而这也是AT&T能够与IBM有着长达20年合作关系的关键。而伴随着这一次红帽的加入,IBM在混合云和多云网络方面的能力进一步提升,这为进一步满足类似于AT&T这一类巨头机构更加复杂多样化的云服务需求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这是这次合作能够顺利开展的另外一重关键因素。
而另一方面,对于目前正在积极开展5G商用化建设的AT&T而言,与IBM的合作将更加的有助于AT&T开展其新一代5G通讯网络的建设及其软件定义网络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虽然已知透露的信息比较有限,但是根据已知的协议信息可以得知——IBM正在与AT&T探讨有关于“边缘计算平台”等方面的合作,IBM致力于帮助其所服务的企业更好地利用AT&T正在推出的5G高速无线基础设施。
从5G通讯技术本质的维度来看,5G区别于前几代移动通讯的其中一个关键之处就在5G通讯协议在设定的过程中大规模采用了软件定义网络(SDN)以及网络功能虚拟化(NFV)技术,这使得5G技术在面向一些垂直行业的企业提供服务的时候具备了更加灵活多样的服务能力,也允许了垂直行业企业定制开发更加适合于自身需求的运用以及网络服务。
从云计算对外提供服务的本质来看,云计算服务的本质还是在于将更多的IT、网络、计算以及数据等资源统一聚合到一个统一平台之上,在满足多样化与定制化需求的同时以最小单位成本计价的方式将相关服务从云端提供给企业。而到了5G时代,当通讯网络资源变得能够更加轻松并且灵活的从云端实行租赁的时候,这个时候的云计算服务中如果不能提供网络租赁服务其性价比也将因此大打折扣。
所以对于IBM而言,在这样的情况下提前选择与拥有频谱实力,并且能够最大化程度集成企业通讯需求的AT&T合作,这自然成为了其不失先见之明的选择。而对于AT&T而言,鉴于前几代通讯技术本身的限制,作为运营商的它们长期面临被管道化的风险,网络云化、白盒化等方面的转型诉求它们也提了许多次,而这一次耗费巨资将相关运营应用全部迁移到IBM Cloud上,更可以看做是AT&T在去管道化道路上所迈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
ICT 融合发展趋势之下,最先浮出水面的是?
在IBM与AT&T巨额订单合作的背后,其实也能够将其上升到5G时代,传统IT服务与电信(CT)服务的进一步深度融合,或者又可以称其为ICT服务的再度崛起。
在3G/4G时代,由于技术层面的设定所致,运营商在铺设好网络之后,却面领着被大型互联网机构以及相关应用服务提供商与用户架空的风险,直接成为了提供通讯能力的单一管道,话语权受到了严重削减。它们掌握着最稀有的频谱,但是却由于不能灵活调整网络服务而受制于下游企业端发展,不能做更加精细化的频谱以及通讯资源运营,服务以及营收方式过于粗放。
然而到了5G时代,通讯技术的升级使得运营商群体重新获得了一次合理规划自身频谱资源以及网络服务能力的机会。在频谱有限同时又掌握在运营商群体手里的情况之下,5G商用化的开展使得它们重新获得了一次制定游戏规则,重新进行信息领域蛋糕分配的主动权。
可以确定,在新一轮5G通讯变革的科技发展浪潮当中,同时拥有频谱以及IT服务能力的巨头企业将会是第一波享受到5G产业发展红利的企业。 而对于能够将频谱技术发挥到极致,做到能够结合 5G切片 技术、IT能力、云计算技术等构建出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业务场景专用网络能力的机构而言,它们也将随之构建起自己的5G切片商城,并一举奠定自身在下一时期的科技竞争力,长时间享有5G商用红利。
这一点,除了AT&T通过巨额订单与IBM合作企图从传统电信领域跨到IT领域之外,谷歌、亚马逊等机构最近也正积极参与Dish Network的合作恰谈,企图借助其手中的频谱资源建立美国新一代的第四大运营商企业,这又是另外一个维度的IT企业向CT领域的进军。而所有这些的行动都明确指出了IT与CT的边界的模糊的事实。
5G时代,大家都在积极竞抢频谱资源,并企图进一步基于5G切片技术构建自己的竞争壁垒。对于无论是从IT领域跨到CT领域,又或者是CT跨到IT领域的企业而言,战争才刚刚开始。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亿欧,经亿欧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