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方支付聚合支付风险解析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第四方支付聚合支付风险解析

聚合支付 ,是连接着 第三方支付 机构和商户的中间商。直观理解是,一些商家出于成本考虑,不再单独一家家去接微信支付宝 、银联等各个支付通道,而是直接由聚合支付服务商提供一次性对接,同时支持多个支付方式,包括了第三方支付平台、银行和其他的服务商等。

看似挺简单高效的一种方式,但却暗含风险。2017年1月,央行下发《关于开展违规“聚合支付”服务清理整治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各省对辖区内提供聚合支付的服务商进行摸底清查工作,这份文件将聚合支付定位于“收单外包机构”,且划了四条红线,严格规范聚合支付机构的行为。根据《通知》要求,央行各分支机构对辖区内的聚合支付进行摸排清查,并要在2月28日之前完成摸排,在3月31日之前完成对不合规企业的整改。

第四方支付聚合支付风险解析

该文件一出,在支付行业引起巨大震动,这意味着以往某些聚合支付机构以打擦边球的“二清”模式行不通了。这则文件,也让不为公众所熟悉的聚合支付成为关注焦点。

移动支付 火爆的产物

随着移动支付方式越来越多,由于商家没有精力对接所有的支付机构,一些之前做POS机推广的机构就开始提供聚合支付的服务。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聚合支付就是第四方公司,拿到第三方支付的接口通道,然后自己把这些接口通道进行整合,进行技术开发。聚合支付的支付通道多,一个二维码就可以支持多个通道,无论是用户主动扫商户二维码,还是商户主动扫用户,都会经由聚合支付通过技术自动识别相应的付款账户。

聚合支付它的优势就是集合市场上主流的支付方式,一般情况下包括银行卡支付、支付宝、 微信支付 等,由于互联网支付的跨界崛起,以及需要“商户接洽服务”的硬性需求,在市面上衍生出不同类型的聚合支付服务商,比如做线下支付扫码的 收钱吧 、 钱方好近 ,做移动支付聚合的Ping++、、Paymax、BeeClound等。

《通知》将聚合支付定位于“收单外包机构”。但收单外包的范围非常广,目前在市场上,聚合支付机构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营,一种是代理。通过代理,将收单业务层层外包,由这些二级三级代理商开发商户,这里面就会产生央行所认为的风险问题。

而事实上,所谓的风险也出现过。微信支付在2016年12月,就公开了一批从事扫码违规的服务商名单,其中不乏一些知名收单机构和银行。

风险在哪里?

聚合支付机构最大的风险点就是“钱”和“信息”。

根据《通知》要求,提供聚合支付的企业不能碰钱,即不能做“二清”机构。

“二清”是指没有获得央行支付业务许可的单位或个人,在持牌收单机构的支持下实际从事支付业务和资金清算的一种模式。

换句话理解,聚合支付公司只是为商户提供第三方支付通道的技术服务机构,不能沉淀资金,更不能为商户提供支付和资金清算。

那聚合支付公司是不是就不能做了?

不是的,经过科长分析,央妈的要求:对于以上违规踩红线的“聚合支付”公司则归纳到无牌经营支付业务整顿当中,并再次给各聚合支付公司敲了个警钟,切勿踩线。一位央行人士表示,如果纯粹是技术整合,不涉及资金沉淀和客户敏感信息,就属于比较规范的聚合支付。

那商家该如何区别聚合支付“一清二清”行为?

方法十分简单:只要资金是银行或者第三方打给您的,就安全,就是一清;资金是某个公司或者个人打给您的,就是二清。

在行业内,一些聚合支付机构,由于扩展业务需要,就招许多代理商。而一些不太规范的聚合支付机构在给商家进行资金清算时,是先把某地区的资金结算给代理商,再由该代理商把资金划给该地区拓展的几百家甚至上千家商户。

近两年,不少从事这种资金沉淀的二清机构发生“跑路”事件。而上述《通知》,出台的背景正是由于市场上有聚合支付服务商,违规开立支付账户和实质性从事特约商户资质审核、受理协议、签订资金结算、收单业务交易处理等业务。

因此,《通知》对聚合支付划了一条明确的红线,即四个“不得”:不得从事商户资质审核、受理协议签订、资金结算、收单业务交易处理、风险监测、受理终端主密钥生成和管理、差错和争议处理等核心业务;不得以任何形式经手特约商户结算资金,从事或变相从事特约商户资金结算;不得伪造、篡改或隐匿交易信息;不得采集、留存特约商户和消费者的敏感信息。

随意打赏

移动支付风险微信支付风险支付风险聚合支付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