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众到大众,娱乐竞技真人秀外机甲文化还有哪些变现途径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从小众到大众,娱乐竞技真人秀外机甲文化还有哪些变现途径

2018年上半年,内地综艺界似乎掀起了一股机器人格斗风潮,多档机器人竞技类真人秀纷纷涌现。继浙江卫视的机器人格斗真人秀《铁甲雄心》完结之后,爱奇艺于3月29日上线了S+级综艺《机器人争霸》。时隔半月,优酷在4月13日推出了《这!就是铁甲》,与爱奇艺开启“正面刚”的战斗模式。

这股机器人格斗综艺风潮的到来,不仅掀起了观众对机器人的记忆,也引起了大众对“机甲文化”的关注。今天,华谊兄弟研究院(ID:HBresearch)将带大家一起 回顾“机甲文化”的发展历程,并浅析其从小众化走向大众流行的可能性。

从“机器人文化”到“机甲文化”

在这里,我们首先对“机甲文化”与“机器人文化”做一个简单的概念梳理。 机甲是科幻的一个分支,归根结底是一种艺术想象;而机器人则是现实主义的体育竞技,“机器人可以通过技术将想象呈现出来,是从科幻到现实的一种映射,展现了一种现代人的技术自信。” 《铁甲雄心》的联合出品方,创客星球的CEO茹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区分了二者的不同。而在更深层次上,机甲(Mecha)是人身体的延伸,是人的力量、智慧、勇敢、情感的外化与扩展,肯定与赞美的是人本身,这一点也与机器人(Robot)强调机器智慧有所区别,这一区别也是机甲文化内涵中颇为重要的一点。

机器人格斗竞技节目早已有之,无论是美国的《博茨大战(Battlebots)》还是英国的《机器人大擂台(Robot War)》,都已有近20年的历史,也拥有一大批死忠粉。其中,《机器人大擂台》自1998年在英国播出后即一炮而红,连续6年获得同类节目收视率第一,该节目更在全球27个国家陆续播出,成为许多“机甲迷”或“机器迷”的童年回忆。

中文的“机甲”一词来源于日语中的“メカ”,英语里称为Mecha,是Mechanism和Mechanical的缩写,一般是指出现在科幻或超现实影视、游戏和小说作品中,由人类操作的大型战斗机器人,例如我们熟知的高达就是机甲的典型代表。

值得注意的是, 无论在欧美还是在国内,“机甲文化“与“机器人文化”的消费群体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重合的。 说到底,二者都包含了大众对于未来科技的理解与想象,热爱和情感寄托,机器人更是将科幻的“机甲”想象照进现实。因此,我们今天就透过国内机器人格斗真人秀的涌现,来一探“机甲文化”的起步和发展,看看“机甲文化”是否能真正融入中国年轻群体的文化生活中。

机甲文化的源起与衍生发展

谈起机甲文化的起源,不得不从日本的机器人动画作品说起。20世纪50年代末,作为“巨人机器人”动画始祖,《铁人28号》中那个被人类操纵着的巨大人形机器人奠定了后世“机甲”的基础。1972年,从日本漫画家永井豪创作的《魔神Z》开始,机器人进一步摆脱了被遥控的操作方式,而是由驾驶员真正进入体内进行驾驶,“机器人动画”也真正开始成为一个完整的动画品类。在《魔神Z》之后又陆续出现了《机动战士高达》《EVA新世纪福音战士》等经典作品,进一步完善了机甲动画作品品类的完整性。而机甲战士也早已成为日本流行文化的标志性符号。

除了日本,美国也对机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贡献。首当其冲的就是著名科幻大师罗伯特•安森•海因莱因所著的《星船伞兵》。这部与《铁人28号》同时代出版的科幻小说讲述了在遥远的未来,人类和虫族之间的战争,其中许多设定,如轨道空降舱、动力装甲等内容,仍然持续影响着各种科幻机甲作品的创作。

机甲文化发展到今天,种类已经异常丰富,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例如根据风格和设定,可以大体分类为超级系与真实系。

  超级系

顾名思义,超级系机甲普遍拥有远超现实的能力,其外观、构造、动力来源、设定等诸多方面都脱离于现实,设定的基础是幻想而并非科学。《魔神Z》《盖塔机器人》《传说巨神伊迪安》《勇者凯撒》等都可以划进这个范畴。

 真实系

真实系机甲中的大部分设定都参考了现实的科技原理,这类作品中出现的质量武器、电磁炮、机体能源、操作方式等多数内容都可以在现实中实现,即使存在一些超脱于现实的科幻设定,但总体基本都还能自圆其说。《机动战士高达》系列就是这类机甲作品的代表。

其实还有一些作品则混合了超级系与真实系两种作品的特质,如《新世纪福音战士》就混合了两类作品的特点。此外,还可以根据控制机甲的方式和机甲基础形态来对其进行分类。

机甲文化除了从横向发展出不同的系列类别外,还在纵向衍生出了机甲游戏、动漫、音乐、小说等多个领域。一些经典的机甲IP也通过全产业链的“IP流转”在各个领域扩大影响力。 例如高达就曾推出了自己的《高达VS》系列游戏,颇受玩家欢迎。而这股日益成熟的机甲文化也开始慢慢从日本及欧美流行到了世界各地。

机甲,从小众走向大众

在国内,机甲文化从规模上来说一直都处于小众文化的范畴。但它也拥有一批忠实的粉丝,且这种现状正在发生转变,我们可以从电影、综艺及动画等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是机甲在电影中的多次亮相。 以机甲为主要卖点的《环太平洋》,在中国电影市场整体大盘还未真正爆发的2013年就已经创下了接近7亿元的高票房;在《环太平洋2》中,更增加了很多中国元素,说明机甲文化在国内的受欢迎程度并不低且可开发空间充足。

另外,加上近年来科技日益成为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以科技为主要元素的综艺节目也不断涌现,这也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观众对机甲文化的接受门槛。 《铁甲雄心》《这!就是铁甲》等综艺推出后广受好评,更在豆瓣上获得了超过8分的高分,后者的网络点击量截至目前已超过6.6亿。机器人格斗真人秀综艺的出现更像是一种水到渠成的结果。由此可见,通过这些“机甲”格斗综艺,将进一步提高中国年轻人对“机甲文化”的认知。

这一波“机甲”类综艺热,也再次体现了小众文化走向大众化的引领趋势。 在“得年轻人者得天下”的网综界,去年大火的《中国有嘻哈》,就可以作为一个典型案例来论证这一趋势。《中国有嘻哈》表面上切入的是一个看似小众的青年嘻哈文化细分市场,但最终却引爆了大众的关注与影响力。 而这一次,爱奇艺和优酷也试图将过去偏“直男系”的机甲文化朝“合家欢”的主流模式打造,以格斗真人秀来提高节目的娱乐性和可观赏性。 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机器人争霸》的总监制陈伟表示,机器人格斗综艺是一次点燃“车库文化”、推动年轻人自己去动手发明创造的机会。而为了更好地吸引普通观众,爱奇艺和优酷都不约而同地设计了明星队长组建自己的战队展开竞争的对抗形式,通过明星的号召力以及“剧情式”的剪辑技巧提高节目的关注度。

除了娱乐竞技真人秀,机甲文化似乎还有更广阔的变现途径。 2018年,多家中国动画公司正准备或者已经推出了自己的机甲动画;在广泛的线下常规竞赛娱乐场景下,普通消费者既可以选择自己组装轻量级机器人,也可以选择购买成熟的桌面型格斗机器人。此外在实景娱乐方面,机甲也成为了一种新的元素,可以满足人们对未来科技发展的想象。机甲或许是小众文化,但是作为一个项目素材,对其进行线下项目开发,将机甲文化内容转化为交互设备、展览和主题公园,为人们提供高科技感的驾驶体验时,是否是小众文化就已经变得不再重要了。未来,随着大众对“机甲文化”的认知程度逐步加深,“机甲”的运用领域也将更加广阔。

小结

每一代的流行文化在一开始似乎都被视为“小众”或“非主流”,而每一代年轻人都成功地将这些小众文化变成了大众流行,甚至使其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标志。当然,机甲文化要延续目前的势头,进而拓展成为一个完整的商业生态或者文化符号并非是几档综艺节目可以办到的。更重要的,是产业链上的每一家公司,每一个参与者的长期投入,让大众真正接触和认识“机甲文化”,方能让梦想照进现实。

相关推荐:

专访丨做出大型载人机甲参水猿还不够,他还要做机器人版权行业的巨头

各自拿出“杀手锏”,优酷腾讯爱奇艺的网综竞争下半场将怎么打?

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联合发布倡议书,其效力到底如何?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亿欧网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从小众到大众大众小众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