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市场要变天,保本类产品会不会消失?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理财市场要变天,保本类产品会不会消失?

【编者按】“刚性兑付”广泛存在于 银行 理财 产品市场。目前,银行的封闭式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中,虽既有保本型,也有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但实际兑付时,银行基本都能按合同预先设定好的收益率进行兑付。对于区间收益产品来说,也基本能按照区间上限进行兑付。

本文首发于“融360”,作者JIAJIA;经亿欧编辑,供行业人士参考。


11天前,一则消息刷爆互金圈。排名互金行业第四的 红岭创投 宣布将在2020年底前退出 网贷 市场。“网贷做了这么多年,我还是个外行。”红岭创投董事长周世平说。红岭退出网贷市场,肯定有诸多原因,刚性兑付是其中一个。

在一次交流会上,周世平提到做了8年,共有8亿坏账。他说虽然整体还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但长期垫付下去,平台的压力会越来越大,也可能会爆掉。

究竟什么是刚性兑付?

所谓刚性兑付,其实就是平台向投资者承诺保本保收,当产品到期时,如果收益达不到标的或者出现亏损,平台就自掏腰包把钱垫付给投资者。刚性兑付不仅存在于网贷行业,银行也一样。银行理财产品大概有70%都是非保本的,但实际上超过99%的投资者都会如约收到银行兑付的本金和收益,这就是业内不成文的“刚性兑付”规定。

从投资者角度讲,刚性兑付能够保证本息,无疑是好事情。从平台和银行角度讲,刚性兑付是一颗定时炸弹,无止境的垫付,没人受得了,平台和银行崩塌了,倒霉的还是投资者。

理财市场要变天

打破刚兑由来已久。2014年,央妈在《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明确提出,刚性兑付增加金融体系的整体风险并引发道德风险,应予以有序打破。2016年,银监会下发《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再次提出要打破刚性兑付。

2017年7月,央妈发布《2017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重提有序打破刚兑,要求资产管理业务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源,投资产生的收益和风险均应由投资者享有和承担,委托人只收取相应的管理费用。为推进打破刚兑,银行推出净值型理财产品。为“破局而生”的净值型理财产品不承诺收益,定期开放申购赎回,提供净值查询,投资风险由投资者承担。

近两年,银行发行净值型理财产品越来越多。有数据显示,目前银行发行的保本类理财产品占比不足4成,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越来越成为主流。今年这一趋势越发明显,大家今后会越来越难购买到保本类银行理财产品。

保本类产品会不会消失?

在我看来,短期内虽然不会,但极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少量保本类产品仍旧存在于市场,产品到期后银行仍会向投资者兑付本金及收益。但预期收益并不会100%兑付,银行保证兑付的只是不低于本行同期储蓄存款利率。举个例子,购买一款3个月期保证收益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是3.5%,该行3个月期定期存款的利率为1.4%,产品到期后,银行能保证的收益率是1.4%而不是3.5%。

如果真是1.4%,很可能跑不赢通胀,也就是说购买这样的理财产品,实际利率是负的,你还愿意买这样的理财产品吗?

我们怎么办?

有人认为打破刚兑在中国是一个近似“狼来了”的故事,但融360小编以为,央妈此次的严厉表态,众多银行一直以来的努力以及红岭宣布3年后清盘,打破刚兑之路虽然漫漫,但终究离我们并不遥远。

在打破刚兑,理财市场彻底变天前,我们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1、除旧布新

过去,大多数人的理财的态度是“负盈不负亏”,只要不亏钱,赚多赚少我不care。未来,这种态度不合适了。投资有风险,并不是说说而已,银行都有倒闭可能了,虽然是小概率事件。投资任何理财产品,即使是银行定期储蓄,都要做好本金亏损的可能。打破刚兑后,谨慎的投资观念更加可贵。

2、学会匹配风险与收益

牢记风险与收益成正比,对超高收益时刻保持警惕。一定要正视风险,先看风险,再看收益。很多朋友通过后台询问,某某平台利息高到吓人,能不能投。在关注利息前,更应该关注平台的安全性。

3、不断学习理财知识

打破刚兑,投资者回归“买者自负”,对投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要跟上理财市场的风云变化,就要不断学习理财知识,提升理财的专业水平。


科技赋能,动能转换。9月14日亿欧将在北京双井富力万丽酒店举办以“ 服务实体经济 ”为主题的 2017中国金融科技未来领袖峰会 ,活动详情及报名请戳: 服务实体经济——2017中国金融科技未来领袖峰会

理财市场要变天,保本类产品会不会消失?

随意打赏

市场变天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