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牌倒计时:第三方支付机构频收罚单
【编者按】 第三方支付 机构屡收 罚单 ,背后不仅是机构自身存在不规范问题,更能窥见监管部门已经高度重视行业乱象。其实我们应该为高压监管点赞,如若监管缺位,受益的当然是某些机构,受损的还是广大消费者。
本文首发于国际金融报,作者付碧莲;经亿欧编辑,供行业人士参考。
罚罚罚!
今年以来,第三方支付机构频频收到央行罚单。
日前,被罚队伍再添“新人”。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晒出三则最新出炉的行政处罚公示信息,对富友支付、德颐网络和汇潮支付分别进行了3万元、6万元和4万元的行政处罚。这三家的违法原因均为违反支付业务规定。
屡收罚单
在最新罚单上,记者看到了两张“熟面孔”。
上海德颐曾两次被央行处罚。
2016年3月17日,上海德颐因未落实特约商户实名制,被央行停止安徽、青海银行卡收单业务一年;
2016年4月22日,上海德颐青海分公司因为违反支付业务管理规定,央行责令其限期整改,并罚款人民币3万元。
富友支付被央行处罚的次数增至四次。
早在2014年3月,央行下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银行卡预授权风险事件的通报》,要求从4月1日起,包括富友支付在内的8家机构全国范围内暂停接入新商户,处罚的期限为半年。
2014年9月,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2014年银行卡收单业务专项检查情况的通报》(银发[2014]267号),要求富友支付一年之内有序停止在河南、浙江(不含宁波)、福建、天津、江西、吉林、湖南等7个省市的银行卡收单业务。
另据中国支付网消息,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挂出的2014年10月到2016年4月的处罚信息公示,富友支付广西分公司因“违反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相关规定”被警告并罚款6万元,做出处罚决定的时间是2014年11月17日。
汇潮支付为首次遭到央行处罚,2012年获得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互联网支付”牌照。
而在此前几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挂出行政处罚公示,上海电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因违反支付业务规定被处以罚款人民币6万元。卡友支付服务有限公司也因违反支付业务规定被处以罚款人民币6万元。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日期均是7月27日。
“从央行近期开出的罚单来看,这些第三方支付公司并不是太严重的违规。”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主管风控的经理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其自己所在公司也曾被央行处罚过,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此类罚单还会持续出炉。
优胜劣汰
“接下来,第三方支付公司被合并、取消也会越来越多。”上述风控经理指出, 第三方支付行业的野蛮生长期已经结束,监管机构对这一行业正在采取高压整顿,合规化、严监管是必然趋势,而在这过程中必然会淘汰一批第三方支付企业。
该经理认为, 一个规范运营的第三方支付市场,其实不需要像现在这么多的参与者,不少第三方支付公司都只是靠着各种手段的套利而生存着。
据统计,从2011年开始,央行陆续向市场发放了270张第三方支付牌照,而随着监管的强化,目前存量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已不到250张。
监管要求的规范化运营将直接淘汰掉一批没什么实力的第三方支付公司。
1月13日,央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实施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规定自4月17日起,支付机构应将客户备付金按照一定比例交存至指定机构专用存款账户,该账户资金暂不计付利息。这就足以令一些靠着备付金利息过活、无竞争力的第三方支付公司退出市场了。
8月4日,央行支付结算司发布《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下称《通知》)称,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同时,各银行和支付机构应于2017年10月15日前完成接入网联平台和业务迁移相关准备工作。而这对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技术等各方面更是一大考验,直接抬高了行业进入门槛并非所有的第三方支付公司都能顺利接入网联平台,那么自然也就会被淘汰。
“其实,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市场前景依旧广阔,目前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35.33万亿元,预计2017年该交易规模仍将保持100%以上的增长速度,达到75万亿元。但是接下来这广阔的市场是属于那些真正有实力、有竞争力的参与者的。”上述经理表示。
科技赋能,动能转换。9月14日亿欧将在北京双井富力万丽酒店举办以“ 服务实体经济 ”为主题的 2017中国金融科技未来领袖峰会 ,活动详情及报名请戳: 服务实体经济——2017中国金融科技未来领袖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