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是下一代计算机平台,同时也是浮躁创业者的坟墓
【编者按】 VR 这一年可谓是风风火火,上半年被很多人认定为VR元年,可是转眼进入下半年,VR寒冬的论调就不断冒出,真的是VR行业遭遇瓶颈,没有市场前景了?可能并不是这样。
对此,本文提到,其实,VR行业并没有遇到根本性的困境,只是VR 现在还非常初级,但是它带来了非常大的用户体验,硬件和市场已经铺开,一旦硬件技术提起来,内容能够跟得上,用户体验做得好,立刻就可以风靡全国。
本文发于“华商韬略”,作者迟玉德;经亿欧编辑,供行业人士参考。
“2016年千万不要跟这些人交朋友:借钱不还的、自称有网红潜质的、目前在从事VR创业的!” 这是今年网上流传的一个段子,当时VR(虚拟现实)已经火得失控,谁进入VR了不是新闻,谁没有进才是新闻。
用 雷军 的话讲这是一个“风口级”行业,可这股风还没刮起来就突然停了,把冲进去的人晾在了空中。
风口的起点
当一个22岁的辍学生赚到6亿美金
2012年7月,20岁的游戏爱好者帕尔默•洛基从加州大学辍学,创办了VR公司Oculus。当时VR技术已经发展好多年了,但体验不够好,洛基希望自己设计的 VR头盔 ,能将用户带入一个感觉逼真的虚拟之境。
2014年3月,他取得了初步成功——Oculus被Facebook以20亿美元收购,而他本人的身家也暴涨至近6亿美元。 这样一个财富传奇在随后两年不断发酵,并在全球引发了一场VR创业热潮。
科技巨头们首先行动起来。 谷歌 、 索尼 、 HTC 、三星等纷纷入局。
这些一线巨头之所以投资VR,是因为VR是一项被认为有广泛应用前景的酷炫科技。比如,它可以让你在游戏中拥有超人的神力。 或者来一场疯狂地战斗。它可以让男票们以为女票买内衣的名义“欣赏”商场的模特。它还可以让你在家里身临其境地逛商场,买东西,还能试!
当然,这么高大上的设备也可以有高大上的用途,比如亲临战争、灾难等新闻现场。
另外,它还可以用来看演唱会、NBA、拳击赛等,而不受场地座位限制。其他的应用就更多了,比如旅游,足不出户,就可以身临其境,还可以在本地看异地的房子、车子、医生,或者听课,等等。
VR不光能一个人使用,还能跟异地朋友联合使用,共同进入另外一个地方,并在那交谈、绘画、合影,等等。 正因为VR有如此广泛的应用,所以才刺激了市场的想象力,引得各路资本纷纷涌入,其中最疯狂的是中国人。
“2016年是VR元年”
在中国,VR 创业 来势凶猛,席卷全国,去年这个时候,创业者们高喊“2016年是VR元年”。 VR创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设备,二是内容。
今年春节前后,中国的这两类公司都获得了大笔 融资 ,其中设备类公司的主要融资如下:
可以看到,光是上亿人民币的就有好几家,其中最著名的是暴风科技旗下的“暴风魔镜”。
暴风魔镜的第一代产品于2014年9月推出,比谷歌的Cardboard只晚三个月,但其材质和性能却比后者强。暴风科技于2015年3月在A股上市,之后创造了55个涨停板,其股价从7.14元一路蹿升至300.81元,被称为“妖股”,其中“VR”概念起了很大的作用。
内容公司也获得了不少融资,兰亭数字、创幻科技、SightPano的融资都在千万元以上,兰亭数字的融资更是达到3150万元,估值则为2.1亿元。
热潮之下,从未涉足VR的其他公司也杀了进来,动静最大的当属阿里。阿里于3月份成立了VR实验室,在影视和购物两个方向发力,其中影视内容输出到优酷平台,购物方面则是启动了Buy+项目。双十一时,Buy+项目正式发布,这是阿里当时的视频广告。
其他IT大公司也没闲着:腾讯在2015年12月公布了侧重于游戏方向的VR平台战略,同时开发基于手机端和PC端的VR设备;百度则在其视频频道上线了VR专区。
有手机业务的公司更加积极:
乐视发布了侧重影视方向的VR内容生态;小米则于今年1月成立了探索实验室,其首个科研项目就是VR;就连锤子当时都宣布进军VR领域,与上表的诺亦腾合作,并表现得好像很有实力。
真正有实力的可能是华为,但华为一直默不作声,急得记者追问其手机负责人余承东,“华为会否推出VR产品?”余承东则回答:“你认为我们会不做吗?”后来华为果然推出了自己的VR眼镜。
不久,影视及直播公司也参与到这股热潮之中:
华谊兄弟启动了实景娱乐项目里的VR游玩项目;光线传媒则宣布2016年将推出自有VR硬件,其总裁王长田则称,已经“默默无名潜心研究”VR及AR(增强现实)三年之久。
此外,威锐影业、米粒影业、柠萌影业、追光动画等也都在尝试制作VR短片。 彼时,有人调侃称:“上市公司离布局VR之间,只差一场发布会!”风口之下,投资人和创业者言必称“VR”,要不都不好意思跟同行打招呼。
于是,有些人刚开了一个线下体验店(相当于游戏厅),就敢声称自己“进军”VR行业了。 由于VR火得太快,而人们又不了解相关情况,于是诞生了大量组织行业交流的业务。
一个段子手调侃道:“2016年其实是VR沙龙和VR论坛元年,据说有十家搞活动的公司通过举办各种VR沙龙和论坛卖门票上了新三板。” 当然也有明白的,有评论人就指出,“VR的确是下一代的计算机平台,同时也是一群浮躁创业者的坟墓!”
兴冲冲冲进VR领域的创业者没有想到,这句话竟很快变成了现实,“VR元年”还没有展开就结束了。
“ 资本 、整个环境不够好”
VR这股风停得很急,中间几乎没有过渡,一下子就从火山变成了冰山。
转向大体始自5月中旬。当时证监会叫停了上市公司的跨界定增,涉及互联网金融、游戏、影视、VR四个行业,并且叫停了这四个行业的并购重组和再融资,甚至在6月进行过一次重点稽查。
VR风口是被投资而非需求拱起来的,投资方面发生转向,风口自然难以为继,尤其是对于实力较弱的玩家。9月开始,VR公司倒闭、转型、裁员的消息不断见诸媒体,涉及的企业包括暴风魔镜、米多娱乐、众景视界等。
10月,曾发布过鹿晗VR演唱会、拿下《我是歌手4》和吴亦凡IP的米多娱乐,更被传出欠薪新闻,“整个技术部门从7月到现在所有工资都没发!”暴风魔镜的处境可能更具有参考价值,这家出身于“妖股”——暴风科技的VR头盔公司在10月20日被曝出裁员新闻,据报道,团队规模从500多人裁减到300人,办公室空了一半。
内容公司的情况也差不多。
兰亭数字联合创始人、COO庄继顺9月中旬接受采访时抱怨说,“做起来蛮痛苦的。”他解释,由于公司估值在疯狂时期被炒得过高,导致投资机构“不看产品、不看技术、不看应用,而直接调财务报表,看利润,看流水。”
今年前九个月,兰亭数字的团队从20多人扩张到100多人,庄继顺不知道要如何带领这100多人度过冬天。他在接受采访时悲观地预期,“3年之内,我不认为任何一家VR内容公司可以盈利,这个行业需要经历很长时间的发展。”
“被阉割”的过程
庄继顺没有把VR寒冬的原因归结于证监会的政策,而是认为这个行业本来就不该成为风口。 “今年初的那一波资本太猛了,那都不叫资本助力,完全叫催熟,让中国的VR公司过早扎入了商业化。”
“去年(2015),大家把第一波产品拿出来,理论上讲,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得迭代几次,才应该被商业化。可是资本直接把迭代期给阉割掉了。”庄继顺解释。
庄继顺的看法和用户的体验是一致的,即VR还没有成熟到可以大规模普及,它还没有诞生一款像iPhone那样的革命性产品。 VR设备目前以头盔的方式存在,而这个头盔本身就有问题,就很不VR。
VR是“虚拟现实”或“虚拟实境”,其理想状态是为用户营造一种分不清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超真实感受,就像电影《黑客帝国》所展示的那样。
而现在的头盔会给用户带来眩晕感,这种眩晕感比看3D电影要难受得多,好的头盔也只能减少眩晕感,而不能彻底消除。更何况,硕大的头盔本身就很影响体验。试想,一个人如果戴这么大一个眼镜看正常世界,他会觉得自己正常吗?有评论人士则干脆指出,头盔就是VR行业的“大哥大”,而不是“iPhone”。
即便排除这一因素,现在的许多头盔和VR内容,也不是真正的VR。真正的VR是身临其境——沉浸感,用户不但要能360°全景式地看到现场,而且能与现场的人和物交互。
而现在的VR无法做到交互,只是一个“半拉子工程”。
综上可见,VR行业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生态,把这样一个行业标榜为“风口”,实在是言之过早。
谁能发明VR界的iPhone,谁就是乔布斯
那么,VR的创业机会是不是就这样过去了呢? 也不是,真正的VR巨头没有撤退的,反而都在加大投入。就在国内频发裁员、欠薪新闻的时候,国外的Facebook、微软、谷歌、索尼、Steam等都推出了新产品,或者举办了开发者大会,其中谷歌推出了VR平台——Daydream。
在国内,连一向鼓吹“风口理论”的小米都在寒冬之后冲了进来,推出两款低价VR眼镜,虽然那还基本上是个玩具,但却证明行业并没有寒冷到许多媒体描绘的程度。事实上,就在这个“寒冬期”,全行业仍然出现了至少22笔融资案,其中至少有8起在国内。
企业之外,政府也开始参与到VR行业的发展,南昌、福州等地陆续启动VR产业园,一些政府扶植的基金也在慢慢成型,并寻找项目,其在投资时附加条件也不多。
更重要的是,中央高层已经为VR行业的发展确定了正向基调。在9月举办的杭州G20峰会上,习大大说,“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日新月异,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结合,将给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革命性变化。”
其实, VR行业并没有遇到根本性的困境,也不是没有市场前景,或者市场已经饱和,而是目前的产品没有办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另外硬件的价格也没有降到可以普及的程度。总之,就是还没有出现一款像iPhone那样的革命性产品。
不过,对于VR创业者而言,这难道不是机会嘛——解决其中任何一个问题都可以飞黄腾达,谁能发明iPhone,谁就是乔布斯。
对于真正的VR创业者而言,目前的局面不但不是寒冬,而且是最好的时代,一旦技术成品化,是非常可怕的。 市场已经把虚高的泡沫给挤掉了,使创业成本变低了。今年上半年,当VR概念最热时,一家公司甚至为一个非技术的PR总监开出50万~100万元的年薪,另加期权!这能创业?
谈风口太早,但这“风口”迟早还会回来的
所谓的行业风口,都有一个很大的特点,行业和时尚潮流很像,很多潮流隔个几年它又来了,通常而言,不论多复杂的商业模式,本质都是供给和需求。
电影院在十年前曾经快消亡了,十年后的现在又欣欣向荣了,那是因为现在的电影和十年前的电影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硬件品质的提升和人们生活消费习惯的改变,才换来了今日电影娱乐市场火爆的现状。
我们现在总结VR的发展路径时,我们会发现它的路径已经越来越清晰, 它的第一个阶段叫做体验终端,第二个阶段是行业用户化,第三个阶段才是家庭体验式娱乐化。
大家熟悉VR、了解VR甚至行业热门VR,是因为过去短短一年时间全国诞生了接近6000多个所谓的VR体验店,它虽然现在还非常初级,但是它带来了非常大的用户体验,硬件和市场已经铺开,一旦硬件技术提起来,内容能够跟得上,用户体验做得好,立刻就可以风靡全国。
但是,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路要走,对于很多没有能力提供核心技术和内容的公司来说,现在上路,是不是为时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