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50+」马上消费金融CTO蒋宁:技术重塑信贷新零售
互联网新金融回归FinTech,新一代 金融科技 正在革新金融产业链条上的各个环节,提高行业效率,创造新的价值点。并以此推进服务创新、产业转型升级。
亿欧「金融科技50+」聚焦 大数据 、AI、 区块链 等新型科技,在网贷、消费金融、网络支付、InsurTech、互联网银行、产业供应链等领域的实践与创新。本文介绍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马上消费金融(以下简称马上金融)的科技型 新零售 创新。
【项目要点】:马上消费金融是国内23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之一,具有牌照资源优势。对标微众银行、 网商银行 ,马上消费金融一方面,具有零售 百货 股东的线下资源优势,同时大力拓展线上场景、流量平台,形成了 多产品、线上线下全场景展业模式 。
另一方面,重力投入技术研发,深耕技术驱动的信贷“新零售”,形成了普惠化产品技术架构、场景系统、高效运营、轻资产运作4项核心能力,从而达到通过率、违约率、收益率、用户体验的动态平衡。
截至今年9月底,马上金融注册用户近2500万,活跃用户(贷款3次及以上)近1000万, 单日放款量近1亿元 。重庆百货财报显示,马上金融2017H1营收达12.66亿,为去年同期的19.7倍。
线上线下结合,全品类、全场景产品策略
目前,马上消费金融有马上贷、 马上分期 、安逸花等产品,产品类型涉及 商品分期、现金分期和循环额度三大类 ,单均3000元,主要服务于80、90后年轻客群。
马上消费金融CTO蒋宁向亿欧介绍, 三种产品能够组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完整产品线,从而实现在用户体验、 风控 能力、盈利能力、资产组合方面的整体平衡:
首先,用户体验与盈利的平衡 。现金贷的收益率高、循环额用户粘性强,不同类型的产品具有不同属性。马上金融针对不同客群和消费场景提供差异化产品,在用户体验和产品收益性之间找到平衡点。
其次,风控表现与客户覆盖率的平衡 。线上线下结合的新零售业务方式既可以覆盖线下三四线城市客群,也可以覆盖线上各种消费场景和互联网平台 支付宝 、运营商用户。同时,也通过更广泛客群,迭代出马上消费金融的风控能力。
马上消费金融一边拓展线下场景,植入金融产品,目前已覆盖了全国200多个城市的10万家线下门店,包括3C、美业、教育、旅游、家装等场景,客群涉及蓝领工人、农民工等。另一边,与线上场景、流量平台合作拓展金融业务,如支付宝、 京东 、腾讯手Q、去哪儿网以及三大运营商等都建立了合作关系。
第三,灵活的资产管理 。蒋宁指出,根据现金分期、商品分期、循环额度不同的风险表现,通过不良率、收益率、客户生命周期价值等构建动态的资产组合策略,并在内部起到对冲作用。
“新零售”展业模式,构建消费金融四大能力
马上消费金融的另一个业务特点在于“新零售”的创新打法。蒋宁指出,科技驱动下的信贷新零售正在呈现新方式。
“以数据为基础、技术为手段,打造数据驱动的高效运营模式,成为普惠金融和场景金融落地的关键,同时,也是马上金融的科技战略的重点。”
首先,普惠化的产品技术体系。 我国缺乏统一的征信系统,因此金融业务普惠化的核心是风控,而风控的核心是构建强大的数据整合能力、平台搭建能力、建模能力以及丰富的场景。
多产品、线上线下全场景的展业模式需要应用架构平台化,业务系统场景化,技术架构互联网分布式化去支撑。高弹性、高适配的开放平台是场景金融的必要条件。因此,马上金融自主开发了200+多个应用系统,以及完整的去IOE互联网分布式架构。
其次,多元化场景系统。 除了中关村科金、重庆银行、阳光财险等金融背景股东带来的低资金成本,马上消费金融的股东也包括重庆百货、物美控股、浙江小商品城3大线下零售商,为其创业初期提供消费场景支持。例如,重庆百货开设百货、超市、电器和汽车贸易等商场门店258个。此外,马上也通过导流、联合建模的方式全面拓展线上第三方合作场景,目前已经覆盖3C, 美业,教育,旅游,家装等多个消费场景。
第三,技术驱动的高效运营。 蒋宁强调,金融科技公司需要从获客到审批风控,再到催收客服整个流程形成最佳价值管理方案。“几十万大规模离散变量的精准客户画像让精准营销成为现实,基于深度学习的风控模型,千人千面的风险定价,让用户体验和收益达到最佳平衡。智能催收,自主研发的互联网架构的软路由的呼叫中心系统让价值传递效率更高,运营成本更低。”
第四,轻资产高效运营体系。 科技型消费金融公司可以与资金机构联合做大规模。蒋宁向亿欧指出,利用消费金融领域的新零售金融科技能力,马上金融可以帮助传统中小银行向普惠、场景金融、轻结构的高效运营体系、轻资产的业务增长模式转型。
近日,亿欧对马上金融CTO蒋宁进行了专访,现将部分精彩内容辑录如下。
Q:衡量马上金融科技能力有哪些具体指标?为何选择自主研发?
A:马上金融结合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技术,把 人工智能 技术广泛应用在智能获客、风控管理、智能催收、智能客服等领域。例如,拥有自主知识的产权自然语言解析引擎的智能客服系统每天回复电话的数量突破10万,结合 电商 的智能客服,其准确率达90%以上。
马上金融的人工智能团队还自主研发了人脸比对系统,在识别率上,马上金融已经积累了几千万的身份照片,其准确率达到99.99%,在复杂金融场景下的测试,比国内第一梯队的人脸比对产品的识别率高一个点。
此外,马上金融也在积极开放核心能力,打造开放平台,输出人脸识别、信用分、审批系统、账户系统等能力给到同业和传统金融机构。每个小误差背后都对应着贷款金额,因此我们大力投入自主研发,精准度更高。
Q:全品类产品策略的内在逻辑是什么?
A:消费金融的通过率、违约率、收益率是动态平衡的,不能一款产品打遍天下。 打通小额贷款、循环额度的账户体系 ,数据驱动精细化风控和运营是行业发展的关键。
微粒贷 和 招联 的循环额度很强, 捷信 的线下分期很强。而 市场上很难找到一家消费金融公司,既提供分期也提供循环额度 ,覆盖线上线下、全场景、全品类。
问题的难点在于,其IT技术能力、风控能力是否能支撑全场景、全品类、线上线下的业务模式:分期属于小贷产品,类似于传统信贷的账户体系,和额度类产品的账户体系和架构完全不同。而额度类产品需要一个互联网分布式的信用卡系统来做支撑。此外,两类产品在风控流程和侧重角度也完全不同,需要灵活的审批配置能力去支撑多场景、多层次的风控要求。
Q:消费金融持续爆发的原因,以及马上金融切入市场的时机?
A:国家层面的经济增长策略从投资驱动模式逐步转变到消费拉动,整个消费趋势也在从过去的生活必需品消费向个性化、品牌化、娱乐化升级,消费的层次和空间更加多元化,年轻人越来越接受超前消费的观念。同时,移动互联网和移动支付大爆发,在技术环境上为互联网场景化的小额高频的信贷服务创造了有利条件。
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消费金融公司已经发展十多年,中国起步较晚,2009年宣布启动消费金融试点;2010年首批4家消费金融公司获批成立,且其中三家拥有银行系背景(北京银行、成都银行、中国银行,捷信是唯一的外商独资企业)。
直到2013年9月,银监会才将试点地区扩大到10个城市,第二批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出现苏宁、海尔等零售、制造业等股东,但传统商业银行仍处于主导地位。而马上消费金融拥有银行、百货公司、保险公司等多元化股东背景,在 业务层面也具有资金成本低、场景多元等优势,能够助力马上金融在初创期快速跑通并铺开业务量 。
Q:如何看待消费金融的当前市场格局?
A:长远来看,信贷新零售不太可能形成互联网零售终端赢家通吃的局面,但互联网C端的属性决定了行业资源向头部企业聚合是必然趋势,一定程度上类似电信运营商三家垄断。
当前的主要玩家包括银行系、电商系、持牌的金融科技系公司、非持牌互联网系四大主体竞争激烈,定位和能力优劣各有不同。
首先,银行系 。具备资金优势,但风控、营销,运营、科技研发能力普遍偏弱,目前除了少数银行系的消金公司如中邮、中银,其他大多还处于业务摸索阶段。
其次,电商系 。核心优势是场景延伸的风控能力,但由于依赖闭环电商生态数据,客群更多是针对电商的特定人群,与信用卡重叠度较高,因此其长期产品收益性需要重视。另外,零售市场80%仍在线下,电商系可授信的客群比例受制于自身风控能力,一般在10%-20%左右,未来有待突破自身平台获客的局限性。
电商系金融科技公司的平台和自营业务如何战略定位,是个值得观察和思考的命题。其实,在上世纪60年代的线下零售时代已经做过探索,当时信用卡刚起步,最具竞争力的就是百货公司, 美国的西尔斯(Sears Roebuck)和日本的伊势丹(ISETAN) 等都拓展了信用卡业务,但由于研发投入太大、自身平台获客到达瓶颈后,经营难以为继,五到十年之后都相继退出了。
再次,非持牌互联网公司 。除了少数公司的细分场景之外,目前很多企业尚处于“高利率覆盖高风险”的粗放经营阶段,息费率超过50%甚至100%,其商业模式决定了经营成本,很难将综合成本控制在36%之内。
过去监管的缺失导致过度的金融创新,未来监管回归之后,互联网公司的经营模式面临转型或者调整。不过,他们可以专注于垂直消费场景或者品类,小而美的模式同样有前景。
最后,持牌的消费金融科技公司则一边可以大力投入技术研发,另一边,也可以 从资金成本、运营、获客、营销等有效控制综合成本 。马上金融已经将用户运营成本控制在5%以内。而同期,据亿欧了解,传统信用卡的获客成本为数百元、银行店面甚至高达2000元。
Q:非持牌互联网公司普遍走小贷牌照布局合规化,与消费金融牌照有哪些差异?
A: FinTech时代的核心优势是用技术改变金融运营效率,降低产品成本和价格。业务扩张的差别在于,一是资金端的资金渠道和成本,银行机构一般有10倍的杠杆率,而 小贷公司严格意义上的资金来源只能是股东注册资本金,以及不超过2家银行且总额不超过其注册资本金50%的银行贷款,因此小贷牌照也就1.5倍杠杆 ,且线下小贷的经营范围也受到严格控制。二是资产端大数据风控所涉及的个人征信、信息安全等。
马上金融的资金主要来自同业拆借和自有资金,目前达成合作的城商行上百家,22亿元的注册资本金处于行业第二位。因成立未满三年,尚不具备发行ABS资质。
Q:消费金融牌照已经扩充到20多家,您如何评价竞对?
A:马上金融更多的对标微众银行、网商银行等民营银行。其实,消费金融在欧美、台湾等地区都属于零售银行,在美国, 消费金融业务已占据花旗银行的51% ,是零售银行业最重要的业务板块。
中国和日本是单独的消费金融牌照制度。国内金融市场环境复杂,资产端风险大,通过单独设置消费金融牌照,规定其资金来源只能是股东自有注册资本金以及同业拆借和授信,而不能吸收公众存款,从而将资产端、资金端隔离,监管起来也更有弹性。
目前,马上金融员工规模2000人,其中技术人员700人,占比超过40%以上,在加上200人的大数据建模和专家团队,整体技术占比接近50%。而传统银行一般只有2-3%是科技人员。
研究报告分享
10月12日,亿欧智库,联合阿里研究院、微链共同出品 《AI商业化“二次革命”的产业落地——2017中国AI投资市场研究报告》 。报告从三大产业链层次和18个重点行业,到投资机构市场布局和巨头企业投资战略,报告深入探索AI各投资领域的变化趋势,总结AI投资市场主要“玩家”投资规律。
阅读报告请点击: 《AI商业化“二次革命”的产业落地——2017中国AI投资市场研究报告》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亿欧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北京亿欧网盟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