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风口来临,掌握海量交易场景的文旅企业如何掘金?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消费金融风口来临,掌握海量交易场景的文旅企业如何掘金?

2017年上半年,传统银行巨头与互联网巨头联姻事件络绎不绝,3月份,建行和阿里巴巴、蚂蚁金服宣布达成战略合作;6月份,农行和百度、工行和京东、中国银行和腾讯银行仿佛彩排一样陆续宣布建立合作。这些合作的背后预示着国内金融市场发展开始迎来新的变化,其中 消费金融 便是这场变化中的一个契机。

自2009年银监会启动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工作以来,我国消费金融公司已经从最初的4家试点企业增至目前的23家,设立条件亦大大放宽,从最初的四个试点城市到2013年扩展至十六个城市,2015年6月则完全放开市场准入,消费金融公司经营范围扩展至全国,随着设立条件的放宽和政策鼓励,消费金融持牌公司增长迅速。截至目前,已获批和宣布拟筹建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超过23家,其中由银行系主导的消费金融公司占据八成以上,股权机构上,以城商行为股权投资主发起人,联合互联网公司或当地大型实体企业等。

银行仍是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的主力军,一方面消费金融业务承载了银行业寻找业务新增长点的希望,传统老三样“车贷”、“房贷”、“信用卡”的发展已经遭遇增长瓶颈,其中“房贷”零售业务近一年来更是遭遇了断崖式下跌;另一方面,相对于传统老三样,除了资金成本和风控管理等优势,消费金融业务的发展则需要银行具备更强的消费场景拓展能力、获客能力等。

马上消费金融CEO赵国庆表示, “消费金融已渗透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场景和环节,消费金融的爆发,消费场景的构建至关重要。”

而银行系的消费金融公司在过去几年的试点发展过程中,始终面临着客户群很难下沉到个人、运营模式发展滞后、缺乏消费场景等问题。因此,在众多已经设立的消费金融公司股东结构中,几乎都可以看到大型实体企业的身影,苏宁云商、海尔、特步、重庆百货、合肥百货、武汉商联集团等,因为这些企业天然掌握着各种交易消费场景、海量客户,是银行发展消费金融业务的最佳渠道。

与此同时, 文旅 大消费行业的巨头企业正陆续入场。

7月21日,中青旅公告称将出资2亿元,联合光大银行拟发起成立光大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其实,在此之前,有三家文旅行业企业申请成立消费金融公司,其中只有携程参与的消费金融公司在去年11月拿到了回复批文。

其它两家分别是11月10日,神州优车计划联合张家口银行筹建河北幸福消费金融公司;今年1月22日,吴江农村商业银行联合海航旅业集团等四家企业拟共同投资筹建消费金融公司,但目前银监会信息公告栏目里还查询不到相关回复批文。相对于其它行业的实体企业,文旅行业在消费金融领域拿到牌照的公司目前只有携程一家。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考虑到消费金融在旅游行业的巨大发展潜力,执惠认为未来将有更多大型文旅企业、集团寻求布局消费金融业务。

“消费金融”在文旅大消费行业的发展

消费金融顾名思义指的是为个人居民提供的以消费为目的小额信用消费(不包括房贷、车贷),比如培训教育、3C电子产品、家电耐用品、旅游、装修等方面的消费。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在《2016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报告指出,截至2015年末,居民消费信贷在全国银行业的信贷规模中仅占20%(2016年居民消费信贷陡增,但主要是房贷增加所致),除去住房按揭贷款后,真正意义上的消费信贷比重不到5%,远低于国外成熟市场30%左右的平均水平。随着互联网 大数据 与个人征信系统互联互通,在国民经济转型、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家庭消费持续增加、 消费升级 的背景下,消费金融领域正成为国家政策层面积极鼓励且市场份额非常可观的价值洼地。

根据国家旅游局以及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分析,2016年国民的旅游消费总计达到4.66万亿元,相当于全体国民全年人均花费3406元在旅游上。从旅行社行业来看,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全国旅行社统计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全行业实现旅游营业收入4189.01亿元(其中入境游273亿元),据推测2016年全行业旅游营收超过4500亿元。

在众多的消费中,旅游是一个每年消费规模高达几万亿,具有清晰交易场景、消费金融渗透率却极低的行业,正成为旅游企业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的重要领域。如何挖掘消费金融在旅游行业的红利已成为众多旅游企业积极探索的一个方向。

事实上,早在几年前已经有少数几家旅游企业推出了”类消费金融”的分期消费业务。最为最早的尝试者,2014年12月途牛开始提供消费信贷服务,首付出发,还款分期总价等于原件,不带来额外的利息负担。用户在途牛预订产品时会明显看到消费分期的提示。此外,去哪儿曾推出“拿去花”、驴妈妈曾推出“小驴分期”,作为国内旅行社行业的龙头老大,众信今年年初推出了消费分期业务。

据执惠了解,针对用户推出旅游分期产品的除了从事旅游业务的企业,还诞生了一批B2B2C模式的垂直特定消费场景的分期电商企业,以分期乐、趣分期趣店为代表,这类创业公司以分期消费服务切入特定的消费交易场景,比如旅游、3C、家电等日常消费。

多数游离在监管之外

尽管现在参与者众多,但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消费分期产品只能称为“类消费金融”,是因为当前众多开展分期消费业务的企业拿到的只是“网络小贷”牌照,实际上并非正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

有银行业内人士对执惠表示,以网络小贷牌照开展消费金融业务存在政策不确定性,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存在风险,长远来看,还是要努力拿到消费金融牌照或符合政策规定。

事实上,消费金融公司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由央行和银监会监管,而阿里花呗、京东白条、 P2P 网贷、线上消费分期购物平台所经营的“消费金融”业务,目前没有纳入银监会监管范围,它们属于地方行政金融部门监管。在资金方面,具有消费金融牌照的公司可以享受同行业拆借、发行金融企业债券、进行固定收益投资等,资金成本更低;在风控方面,消费金融公司的借款行为已被纳入央行征信系统,相应的风控会有优势;在服务对象方面,消费金融面向不容易取得信用卡或其他银行贷款的低收入人群,无需抵押,放款迅速,盈利来源主要是借款客户利息、贷款管理费、客户服务费等。

目前关于国内消费信贷的参与主体的研究并没有官方正式说明,《2016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报告中,曾将国内消费信贷市场参与主体划分为三类:由银行与消费金融公司构成的“官方核准的、可监管的消费信贷市场”;小贷公司、资金中介等“未经官方核准、超越金融监管范围的消费信贷市场”;P2P、电商等“互联网消费金融模式”。

众信集团旗下广州优贷副总经理郭霞对执惠表示,目前旅游企业推出的消费分期业务属于消费金融的一种产品形式,这些“类消费金融”分期业务有助于刺激用户需求,提升业务量。但总体来看,整个行业才处于发展的很初期阶段,发展过程有待规范,但未来发展空间巨大。金融业务是众信重要战略方向之一,为了更加专业化,众信目前在积极申请消费金融牌照。

消费金融牌照高门槛或成拦路虎

旅游企业自身天然掌握大量用户的交易消费场景,相对于银行,旅游企业开展消费金融业务获客成本几乎为零,凭借庞大的用户基数,可以低成本迅速做大信贷规模。即使金融业务本身不盈利,却促进了主营业务增长。有银行业内人士指出,银行主动向一些实体企业抛出橄榄枝,联合成立消费金融公司,正是看中了这些实体企业海量的交易消费场景。

对于消费金融的落地场景,赵国庆认为,“首先,消费者的行为需求在一定条件的环境下才能更好的实现;其次,消费场景往往是连接商家和消费者的纽带;此外,‘消费场景+服务’更易于被消费者接受,从而刺激消费者购买。在消费金融的链条中,场景是用户体验的关键环节,也是最直接的环节。”马上金融成立于2015年,注册用户超过1200万,2017年7月,马上消费金融完成第二次增资,注册资本增至22亿元,成为“注册资本第一大”的内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

然而,对于诸多掌握海量用户消费交易场景的旅游企业来说,想要在消费金融领域取得长足发展并不容易。消费金融牌照不容易获取,根据银监会规定,消费金融公司注册资本应当为一次性实缴资本,最低3亿元(非借贷资金、非委托入股资金),主要出资人出资额不低于全部股本的30%;非金融企业作为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出资人最近1年营收不低于300亿元,并且最近2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5年内不得转让所持消费金融公司股权;至少有1名具备5年以上消费金融业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经验持股15%的出资人。可见申请牌照门槛相当高。

此外,金融风控也是一个挑战,郭霞对执惠表示,当前旅游企业开展消费分期业务最核心的考验是金融风控建模,此前一些企业开展校园贷遇到逾期、坏账,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风控体系没有做好导致的,而相对于“小额贷款”,消费分期在借款用途这个风险维度上是可控的,一定程度上,这将降低分期消费产品的风险。

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反映了监管部门对发展消费金融谨慎和严格的考虑,长远来看,有利于行业健康平稳发展。我国经济结构正在向消费主导的方向发展,随着国内新兴消费群体扩大,信贷消费市场观念的成熟,越来越多企业将参与到消费金融领域,基于休闲度假娱乐生活方面的消费金融业务亦将快速增长,进而促进整体文旅消费市场的发展。

本文作者执惠旅游,亿欧专栏作者;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随意打赏

互联网金融风口消费金融场景化消费金融场景场景化金融海量资源金融风口海量数据掘金金融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