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狼2》背后,看赌徒游戏的保底发行
7月最后的一个星期,《战狼2》终于在7月28日上映,以首日1.02亿 票房 的开画成绩打破了国产片在春节档后长达4个月的沉寂。之后一再冲高的票房成绩更是连破多项中国影史记录,包括华语电影单周票房最高纪录,曾经由周星驰《美人鱼》保持的最快突破10亿票房纪录,以及最快突破20亿票房纪录。
《战狼2》为 中国电影 市场带来的热闹,不只属于被烂片荼毒已久的中国观众,更是行业内外资本市场的一场狂欢。
票房惊人保底收益更惊人
早在2016年时,作为《战狼2》的联合出品方、发行方及宣发主控方的北京文化就以8亿和15亿票房规模为其进行 保底发行 ,并垫付了6000万元的宣传营销和发行费用。
这保证了影片主要出品方吴京的登峰国际能够提前收入2.17亿元收入,随着票房的一路高歌,保底发行的北京文化和聚合影联也收获了巨额的利润。以累计20亿票房估算,北京文化将收获票房分成1.65亿元,聚合影联1.35亿元,更不用提北京文化的股价因此上涨40%,市值增长约30亿元。
令人羡慕的是这一切还没有结束,8月3日影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上映,短暂地压倒《战狼2》率先突破日票房一亿,但随着时间过去,已经上映8天的《战狼2》以2.13亿元成绩逆袭反超《三生三世》,比后者多出近6000万收入。
保底发行就像赌博
《战狼2》保底发行的成功和关联资本的盆满钵满再次让行业将目光聚焦到了保底发行这一模式。 那么保底发行到底是什么?它的本质、目的和可能带来的结果又是什么?
一般情况下,国产电影在内地公映获得的票房收入分配如下:
总票房-国家电影专项资金(5%)-特别营业税(3.3%)=净票房
净票房-影院院线提留(57%)-中影数字提留=制片发行方所得
*中影数字提留=可分账票房x1%~3%;所有通过中影数字系统放映的电影需要支付。
制片发行方所得为净票房的43%,其中还包含发行代理费、利润支付相关税费等营业成本,发行方和制片方再按一定比例分成。
而保底发行,简单来说,就是发行方和制片方之间的一场豪赌。
在影片正式上映前,发行方和制片方约定一个票房目标,如果公映结束后的总票房达到这一目标,发行方将获得比一般情况下更高的票房分成;如果没有达到,发行方也仍然要按照约定票房给制片方分账付款。
保底的核心仍然是“发行”,其本质是将市场压力从制片方转移到发行方:制片方的收益得到基本的保障,发行方利用资本市场的杠杆效应,承担高风险、收获高回报。
豪赌不一定有好结果
2013年春节,四年没有作品问世的周星驰带着《西游降魔篇》亮相,华谊兄弟作为主要出品方和发行方,以8000多万元为影片保底,使该片成为了国产电影保底发行的第一例。
之后双方因为票房分账产生纠纷,甚至闹上法庭的事件,成为了保底发行从幕后走向人们关注焦点的契机。从2014年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公布的判决书中,可以更加清楚地一窥保底发行模式的运作和风险。
《西游降魔篇》上映之后便以前所未有的热度引爆了2013年春节,毫无压力地刷新了2008年《长江七号》保持的春节档票房纪录,1.06亿元投资回收12.47亿元,并最终拿下了当年的年度票房冠军。之后2年的时间里,周星驰却因为与华谊兄弟保底后的票房分账问题纠缠不清,对簿公堂还以败诉告终。
从上面两张图来看,双方分歧最大的两点就是《补充协议二》是否有效,以及对“票房收入”的不同理解。2012年周星驰及其公司与华谊兄弟签订《合作协议》和《补充协议》后,曾通过邮件等方式商定了进一步的票房分账计算方式,双方达成一致并互相承认《补充协议二》的内容。因此,周星驰方面认为在《西游降魔篇》票房突破5亿元后,应该再从华谊兄弟处获得对应的8610万分红。然而由于第二份补充协议没能及时盖章签字,没有任何正式的法律效力,这8610万元自然是拿不到手。
从最终的结果来看,抛开这场官司谁胜谁负,义理上面又谁对谁错,双方的投资回报其实相差无几; 周星驰方面投资2500万,获得约3.4倍收益;而华谊兄弟8100万投资带来了2.6倍回报。
这皆是因为华谊兄弟与制片方签署了保底发行合约。作为《西游降魔篇》在中国大陆地区唯一的发行方,华谊兄弟从《西游降魔篇》的发行中获得了比普通发行更高的利润,除了一般情况下的发行代理费,还参与最终的票房分成。
后保底时代的疯狂
在过去数年中,中国电影市场以令全世界目瞪口呆的速度发展,从2011年的131.1亿票房收入,飙升至2015年的440.7亿元,五年增长幅度达到236.16%。国内电影市场影片类型的多样化、观影人群的成熟、基础设施的物质保证,依然对无数希望在这个行业掘金的资本充满无限的吸引力。
正因如此,除了约定目标票房从而提高分账比例,以及买断票房收益这两种传统的保底模式,行业内还出现了售卖影片票房收益权、组建私募基金等方式。
在经历了《西游降魔篇》与华谊兄弟的纠纷后,周星驰在《美人鱼》中依然选择了保底,而这次的保底方变成了上海和和影业、光线传媒等公司,保底方式也变成了资方认购私募基金,再找发行公司专业操作影片发行事宜。在《美人鱼》石破天惊的33.92亿元票房中,各方都获得了皆大欢喜的美好结局。
相比成功的凤毛麟角,结局不那么美好的保底合作才是多数。 去年暑期档时多部影片进行了保底发行,但除了《致青春2》和《盗墓笔记》低空飘过外,剩余的皆以失败告终。
去年保底失败的各种案例中,最落魄、最唏嘘的当属《叶问3》。片方快鹿集团为影片保底10亿票房,妄图在发行过程中利用P2P金融产品和证券市场撬动更高的收益,之后因为票房造假的曝光,将背后的资本运作一带披露出来。最终影片不过7.7亿票房,而快鹿集团千亿集团大厦将倾,总裁诈骗10亿出逃。
可以说,2016年的保底发行市场,即疯狂又低迷。《叶问3》和快鹿的灭亡让行业内外一片震惊,为电影资本化、金融化的浪潮踩下一脚刹车。
实力和运气都是充要条件
2016年大盘高开低走、增速放缓,保底发行接连失败,让行业内外的资本变得更加小心谨慎。2017年春节档以来多部热门影片都出现过保底传闻,如《西游伏妖篇》被传保底30亿元,《大闹天竺》保底10亿元,之后微影时代又被传为《变形金刚5》保底26亿元、打破《美人鱼》18亿保底记录,但最终均被出品方或发行公司一一否认。
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在上影节公开表示不看好保底发行,因为“保底发行总是风险由一方承担,利益向另一方倾斜。所以,绝大多数保底运作是失败的。”唯一参与过的《美人鱼》的保底也是由于光线评估其风险很低。
尴尬的是,上市公司台基股份收购润金文化被证监会问询,发布的公告却“出卖”光线可能为《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保底了8亿票房。如果依据王长田在上影节的发言,想必光线对《三生三世》保底的风险评估也是在掌握之中的。
毕竟上半年华策影视已经通过剧版大赚一笔,2017年H1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达到17.5亿元和2.75亿元;赵又廷、杨幂、迪丽热巴和张彬彬等演员也因此剧冲上事业新高峰。而电影版从各个方面都不逊色于剧版,阿里影业和儒意影业联手光线传媒负责制作发行的阵容,主角夜华和白浅分别由杨洋、刘亦菲扮演,200多套演员服装、2600多件兵器,还有奥斯卡最佳特效导演历时15个月制作了2345个特效镜头。
如果只看《三生三世》超级IP的架势,光线8亿保底的生意或许可行。但《三生三世》上映首周的档期可谓腹背受敌,夹在7月27日上映的《战狼2》《建军大业》,和8月11日上映的《心理罪》《鲛珠传》《侠盗联盟》之间,冲击票房成绩的机会只有短暂的一周。
首映以来的票房收入、观众反馈也表露出一种迹象。不提上映首日排片占比和票房收入均不敌《战狼2》,豆瓣电影上4.3万人打出平均4.3分的超低口碑,原作者唐七抄袭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都在影片上映后成为投资方和发行方避无可避的“灰犀牛”,通往8亿票房目标的路必将举步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