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金行业正在温水煮青蛙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互金行业正在温水煮青蛙

互金行业里,正发生着一些堪称拐点的变化,早已对我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多数人却不以为意。

比如,当下班越来越晚,休假越来越短,你那疲倦身躯里满是干劲,还是早已麻木无感?面对阳光普照般的公司股权激励,你看到的是迎娶白富美的人生阶梯,还是空拳诳小儿般的不值一提?对于未来的职业道路,你是越走越踏实,还是越来越没底?

相比三年前,行业里很多事情起了变化——概念越来越多,风口越来越少;规模越来越多,利润越来越少;转型越来越多,希望越来越少;减员越来越多,加薪越来越少。行业变化在变快,个人成长在放缓,种种迹象都在说:快行动起来,莫做温水里的青蛙。

巨头也非避风港

互金过了风口红利期,这已是一个常识。

红利消失后,近两年成立的创业型平台,迎来了倒闭潮。不难理解,创业机构恰如一粒种子,春天破土,夏秋成长,严寒时才能积蓄力量待春来;若夏末秋初才埋进土里,漫漫寒冬就难熬了。

于是,大企业成了避风港。不过,近日 网易金融 下线保险业务,又打破了这一幻象。

网易金融背靠新闻门户,手握邮箱、游戏两大流量池,辅以严选、考拉电商场景,在支付、理财、消费金融、区块链等热门业务上辗转驰骋。不过近两年在过冬逻辑和合规逻辑下,相继裁撤业务线,互金巨头已名不副实:

核心支付业务市占率低、盈利性差,难堪大任;两大盈利支柱——理财和消费金融——受监管影响,一个下线,一个萎缩;被寄予厚望的区块链,短期看不到前景;附属性的产品销售业务——基金代销、保险销售,毛利率低,又受牌照限制,宛如鸡肋。

一度声名赫赫,却也惨淡收场。网易金融的退守,是监管环境、自身禀赋、战略决策以及行业周期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反应,于行业同类型机构而言,未必代表了某种趋势,不过,已足以为小巨头们敲响警钟。

这两年来,今日头条、美团、滴滴、小米等互联网巨头发力金融,建场景、购牌照、搭平台,引人瞩目。

虽然它们一头扎进来时,互金巨头诞生的土壤——遍地可取的用户、蛮荒的基础设施以及监管机构的默许、传统巨头的不屑——已不复存在,但这些场景巨头的成绩非常耀眼,通常十几人的团队就能撑起几十亿的交易。起步容易、上量迅速,受此激励,个别巨头更是选择了一条疯狂扩张之路。

不过,天下事,要么易学而难成,要么难学而易成。后发先至的事,哪有这么容易?

小巨头业务上量的奥秘很简单,行业基础设施已经非常完善,场景巨头们只需开放场景和流量,接入现成的方案,金融业务就起来了。但一则靠模仿造不出另一个支付宝,二则在细密的监管篱笆下难有颠覆性创新的机会,后来者做大做强容易,做成巨头,难。

据我个人观察,不少小巨头和小龙头们,在追赶过程中过度依赖外部赋能,业务闭环能力欠缺,金融布局浮于表面,在倒卖流量的路上停不下脚步、转不了方向。

这种基于流量变现搭建的金融大厦,基础不牢、外强中干,哪天流量枯竭了,虚幻的增长也就停滞了。

他山之石:恐龙为何会灭绝?

“小巨头和小龙头们,坐拥令人艳羡的资源优势,有强大的战略研判能力,当不至于如此吧?”不少人心理会打嘀咕,不信真会如此。

的确,当大厦倒下,事后复盘,哪里错过了时机,哪里决策有问题,清楚得很,避开陷阱似乎很容易;而吊诡的是,大厦倾覆之前,即便能看到变化,很多时候仍不能避免失败。

问题出在哪里呢?

重大变化如气候之突变,人人皆知——如强监管来临、爆雷潮突袭,导致失败的,不是没看到,而是错误的应对方式让企业错过最佳调整点,埋下失败的种子。

大多数企业通过改变外形应对环境变化。有的做加法,组织架构膨胀、再膨胀,直至覆盖所有潜力热点,直至组织臃肿不堪,直至内耗内斗扼杀掉未来;有的做减法,产品业务精简、再精简,直至消灭所有风险隐患,直至山林变成土丘,直至贫瘠的土地不结果实。

改变外形固然有其价值,但内部构造才是成败的关键。

2.5亿年前后,恐龙族群开始统治地球。当时,所有的大陆连成一块,地底熔岩上升,火山恣意喷发,氧气几被燃尽,地球进入长达几千万年的极端缺氧环境。恐龙的气囊系统可高效吸收氧气,在极端环境中繁盛起来;那些没有气囊系统的物种,灭绝了。

大约7000万年前,陨石撞击地球,能量是广岛原子弹的10亿倍,引发了超过11级的地震和300米的海啸。粉尘覆盖世界,阳光消失,地球变冷,植物枯萎。食物极度匮乏,体型庞大的恐龙被饿死了,只有体重低于25公斤的族群——大部分哺乳动物、一部分爬行动物(蛇、鳄鱼)、两栖类等——活了下来。

而恐龙之所以沿着“大型化”进化,本质上在于作为变温动物,恐龙在低温环境下难以存活。体型越大,单位体重与外界接触的面积越小,越有利于保持热量、延续种族的繁衍。当然,也正是体型太大,让恐龙没能熬过陨石撞击地球的灾难。

于恐龙而言,繁盛与灭绝,与其是否有翼、尾巴长短、牙齿多少等外形进化没有关系,存活还是灭绝,取决于内部构造。

资源禀赋、制度流程、机制文化属于企业的内部构造;部门的多少、产品线的多寡则是外形构造。内部构造改变难度很大,人与组织都倾向于通过“改变外形”来应对变化。

比如,面对强监管带来的环境突变,很多企业忙着调整业务线——下线P2P,追逐现金贷;下线现金贷,追逐区块链(发币、积分、挖矿路由器等),试图沿用过去的模式复制下一个爆品,没有意识到,在细密的监管规则下,此前那类靠粗略复制、重金推广就能取胜的产品,已经没了生存的空间。

环境的重大变化犹如土壤土质的突变,应对之策,要么强化现有种子的适应性——通过获取更多牌照、布局更多场景等方式,强化现有业务的生命力;要么结合新的土质找到新的种子——加大创新激励,寻找新的增长点,如从输出金融产品到输出 金融科技 的跨越。

这些,都需要着眼内部构造的努力。

培训越来越多,培训越来越没用

组织如此,人也如是。

过去三年里,行业环境几乎三个月一变。企业奋力调整、转型,在互联网理财、现金贷、大数据风控、区块链、开放平台、跨境业务等多个维度辗转试探,作为从业者,则遭遇到普遍的成长危机——你不难遇到这样的事情:刚学来的新模式,还没实践,就已经被蜂拥而至的模仿者玩成套路了。

去年下半年,与做互金培训的一个朋友交流,他向我倾诉,一个针对农商行高管人员的培训班,他们策划了很久,授课老师的PPT都准备好了,结果招生数量远低于预期,不得不取消,折损了不少人情。

这样的现象并非个例,急于转型的农商行大概已发现,培训越来越多,培训也越来越没用。行业变化太快了,培训班已经追不上变化的节奏,唯一能依仗的,是随时学习,并内化为习惯:点滴感悟不嫌少,大块头输入不嫌多。

不过,我们都很固执,紧紧攥着过去的成功,没有多余的手拥抱变化。

认识一个自媒体作者,他告诉我一个现象,自2018年以来,他的公众号粉丝没有增长过,有多少人新增关注,几乎就有多少人取消关注。他文章照写、热点照追,为了避免选题重复,他还不得不尝试新领域,耗费的时间精力只多不少,结果却非常不理想。

他分析过原因,认为微信IOS端改版影响最大,信息流的展示方式十分不利于粉丝找到他,为此将微信的信息流称作蹩脚的尝试;抖音对用户时间的争夺也被他考虑进来,他对微信的失利颇有不满,对张小龙也不复之前的崇拜。被他抱怨的,还有读者,他认为现在的读者都被娱乐段子洗了脑,不愿意读他的深度内容,这不啻为读者的损失,也是时代的悲哀。

他唯独没有抱怨的,是他自己。事实上,他一直在向读者普及重复了几百遍的行业常识,对行业的新变化漠不关心;他喜欢用他那侦探般的复杂逻辑征服读者,从没考虑过读者读他的文章要死多少脑细胞;他一直基于自己的喜好选题,从没考虑过读者是否感兴趣;……

为失败找了一堆理由,却偏偏遗漏了自己。

成功时,我们倾向于从自身找原因——天赋也好,努力也罢,并不断放大这种原因;失败时,则会归之为坏运气。恰如毕淑敏所说,“不幸者常常愿意同幸运者相比,抱怨自己的运气;幸运者常常不愿同不幸者相比,相信自己的努力。”

成功是我们应得的,失败则是外部环境出了问题。眼睛盯着外面,我们变得越来越抱怨,离真正的安全也越来越远。

挑战刚刚开始

行业小趋势是个人的大趋势,行业被拐点奇袭时,个人也同步遭受灰犀牛和黑天鹅的不确定打击——外界环境变动越剧烈,企业战略调整越频繁,岗位契合门槛越苛刻,你奋力向前,也许刚好契合岗位要求,你原地踏步,不需多时就被抛在后面。

近期,高层定调金融供给侧改革,指明了金融业下个五年的演进趋势——奖优罚劣,淘汰一批机构、扶持一批机构;结构优化,做优普惠金融、做强资本市场;动力转化,从流量驱动到科技驱动,从粗放发展到精细化发展;消灭风险,持牌经营成为底线,非法金融成为红线;……

行业会加速分化,企业会加速调整,对于从业者,挑战刚刚开始——

当你的成长速度赶不上企业变化速度时,差距越来越大,压力越来越大,焦虑就出现了。焦虑会消耗你的干劲,拉扯你的后腿,让你的成长越来越慢,对未来越来越没底,最终,你变成了那只在变热的水盆里跳出不来的青蛙。

儒家有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还记得Papi酱么?成名时宛如网红界的一抹清流,万众瞩目、一枝独秀,不过两三年时间,再不复之前的盛势。

Papi酱还是原来的Papi酱,观众却不再是原来的观众。

作者:苏宁金融研究院 互联网金融 研究中心 薛洪言  来源:洪言微语


互金行业正在温水煮青蛙

金融科技作为以新技术为核心的创新,立足于新理念、新政策,三者汇聚成的澎湃合力将重塑中国金融产业新生态。届时,亿欧智库研究院还将发布《 2019开放银行发展研究报告 》,解读金融科技赋能开放银行的融合与落地应用。

2019年6月14日,上海·虹桥·世贸展馆邀您见证!抢票链接: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792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亿欧,经亿欧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本文被转载3次

首发媒体 亿欧网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温水煮青蛙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