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系列调查丨上海浦东:后工业化时代发展先进制造业
从一片空地到拔地而起的工厂,就在转眼之间。 特斯拉超级工厂 从2019年1月在上海临港产业区开工建设,目前地基已打好,组装车间有望在5月份完工,预计年底前生产。这是上海有史以来最大的外资 制造业 项目。特斯拉落户上海浦东新区,得益于上海良好的营商环境,也体现了这座城市对外开放的决心与行动。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日前就制造业发展环境在上海浦东新区进行实地调查采访,发现浦东新区有区域优势,也有改革与开放优势,但发展并非没有难点。例如,人口、土地、资源、环境等压力越来越大,成本上升,挤压了制造业的利润空间,但浦东新区未来制造业的发展亮点也多,大飞机、中国芯、创新药、未来车、智能造等凸显“ 上海制造 ”的高端特色。
引进外资势头强劲
临港是 上海发展高端制造业 的重要承载地。记者在临港看到,除了特斯拉以外,积塔半导体等重大产业项目,海底科学观测网等重大科研项目进展顺利,现已形成乘用车整车、发动机、精密零部件、能源系统等生产制造及后续物流配送、配套服务的完整产业链。临港对重点投资建设项目实行全程代办,为企业量身定制工作方案,营商环境持续得到优化。上海市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陈杰称:“如果按照传统管理方式,审批需要一年一个季度这么长的时间,而特斯拉项目只用了短短5个月时间。”
上海统计年鉴显示,2018年,浦东新区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81.05亿美元,增长3.6%。仅上海临港产业区2018年实际引进的外资落户企业就达137家,外资企业数量总体规模增至900家。2018年实际引进的合同外资规模与2017年相比增长了100%。
浦东新区制造业
中的外资占比大。上海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浦东是外向型经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近三分之二是外资企业,而外资企业中60%是独资企业。”
2018年,浦东新区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引进外资势头强劲。截至2018年9月,上海市已有外资研发中心438家,其中,浦东新区累计233家,占上海全市的53%。继续加大在沪投资是外资采取的发展战略。2018年10月底,5个外资大项目同时落户浦东新区,投资总额近20亿元。其中,日本欧姆龙集团扩建金桥工厂,总投资达到7000万元。
外资在浦东新区发展制造业与上海大力改善营商环境密不可分。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翁祖亮曾强调,浦东新区将优化营商环境,以“证照分离”改革精简审批,以“六个双”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在服务企业上当好“店小二”,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浦东新区在上海率先制定并发布重点企业服务专员工作机制,进一步深化“店小二”的服务理念,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该机制为重点企业设立“一对一”服务专员,开辟服务直通车,为企业从设立到成长、从发展到壮大的全生命周期提供服务,确保企业提出的合理诉求能够及时、有效地得到解决。
改善营商环境对吸引人才非常重要。翁祖亮曾表示,“在浦东新区,我就是一号服务员,区长就是二号服务员。我们要以‘店小二’精神做好各项人才服务工作,不断提升人才获得感满意度。”
进入典型后工业化阶段
2017年,
浦东新区工业
总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61.80亿元,增长8.4%,占全市工业总量的29.6%。电子信息产品制造、汽车制造及成套设备制造三大支柱产业占浦东工业比重六成以上,累计产值6534.66亿元,增长12.2%。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0306.43亿元,最强光、中国芯、创新药、蓝天梦、
智能造
、未来车、数据港七大产业点亮浦东新区发展的新格局。
2019年4月,浦东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揭牌。目标是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集群,推动浦东生物医药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资料来源:浦东新区科经委)
浦东新区第三产业比重位居国内前列,工业增加值占比持续走低,进入典型的后工业化时代。2009年,浦东新区第二产业比重由上年的45.4%降至42.6%。2018年,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为2511.75亿元,占比为24%,增长1.7%;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为7929.81亿元,占比为75.8%,增长10%。
浦东新区有区域优势,也有改革与开放优势,但发展并非没有难点。国内汽车消费市场萎缩,给汽车制造业占比较大的浦东新区制造业带来了压力。从2017年数据来看,浦东新区汽车制造业累计产值2198.75亿元,同比增长29.6%,增幅为各行业之首。数据显示,上汽通用2018年上半年产量与销量分别同比增长8.62%、10.41%,全年产量与销量则分别同比减少2.27%、1.50%,2019年一季度分别同比减少14.18%、13.10%。整车厂销量滑坡,影响到整个汽车产业链,给浦东新区制造业增长带来了负面影响。
浦东新区制造业的一个突出压力是综合成本较高。人口、土地、资源、环境等压力越来越大,成本快速上升导致部分产业外迁。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制造业想留在上海,毛利率须保持在10%以上;企业想有所发展,毛利率须在15%以上;若很有前途,毛利率须在20%以上。”从目前的情况看,有的外资加工企业产值很高,但毛利率只有5%至6%。
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说:“
制造业
建工厂,租赁土地的成本非常高。假如地段稍微远点,吸纳人才又有难度,郊区招人难是个问题。”
环境整治利弊互现,低端企业关闭导致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同时较多外包员工住宿成为难题,但对环保规范的企业形成利好。有的产业发展受到环保因素的制约。在浦东工业三大新兴产业中,2017年发展较快的是生物医药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11.6%。生物医药毛利率高,一类新药的毛利率超过70%,甚至90%都能实现。然而,生物医药进一步发展也有“烦恼”。有的地方尽管有较强的生物医药研发能力,但再建一个医药厂几乎不可能,因为生物制药被纳入到化学品管理范畴,环保可实行一票否决制。
医药、尖端材料等产业发展还存在基础研究支撑不足的问题。中美贸易摩擦反映出的科技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补短板”尤其是要加强基础研究。“国家投入的短板正在补,但大企业如何‘补短板’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接受记者采访的政府和企业界人士都表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地方政府可以建一个平台,为中小企业与项目对接提供支持。
打造“三优三新”产业
浦东新区政府和企业界人士对记者表示,浦东新区应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和科创中心建设等优势,把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作为重头戏,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在寸土寸金的浦东新区发展制造业,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优化营商环境。浦东新区不能发展一般的制造业,而是要顺应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瞄准具有国际先进水准的制造业。充分利用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促进金融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此外,应完善创业融资体系,吸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创业投资集聚,提升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竞争力。
浦东新区深入贯彻上海市委提出的打响“上海制造”品牌要求,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发展,向“高端集群、标识独特、示范引领”迈进,打响“创新引领新高地”名片。
未来的路怎么走?记者从浦东新区科经委了解到,浦东新区将打造“三优三新”产业。聚焦电子信息、汽车和 高端装备 三个千亿级优势产业,优化创新链、提升价值链、做强产业链,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培养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民用航空三个新兴产业,形成新动能、新亮点,技术和产业能级实现赶超,成为支撑浦东新区制造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和新引擎。
同时,通过深化制度供给、完善激励政策,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优质企业形成新龙头、新标识,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浦东名牌”。最终形成优势产业集群领先、新兴产业快速壮大、优质企业茁壮成长的“创新引领新高地”,力争在全世界打响“上海制造”品牌。
浦东新区制造业未来发展亮点多,受关注的不仅仅是特斯拉造“未来车”。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2018年11月揭牌成立,正在集聚千家企业、吸引十万人才、新增百万空间、形成千亿元规模。华力二期12英寸生产线建成投片,中芯国际12英寸生产线年内即将投产。浦东新区作为“大飞机”产业集群的“主战场”,聚焦航空航天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2019年将有三架全新国产大型客机C919进行首次试验飞行。生物医药全球前10强企业中有6家在张江设立研发中心,全国10个临床新药有1个在张江,一大批填补行业空白的创新药物不断面世,将推动形成千亿元级规模的生物医药产业。人工智能将成为浦东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这些产业都凸显着“上海制造”的高端特色。
活动推荐
谁在引领 中国制造 ?
为了回答这一问题,亿欧将在2019年6月13日的上海,于2019全球新经济年会期间举办新制造未来峰会,讨论中国制造创新的未来推动力。在这里,你会看到 国内外大型制造业企业的观点经验 、 新技术与制造业间的对话沟通 、 不同维度先进制造参与者的思维碰撞 。
亿欧新制造频道,致力成为连接工业制造领域和新技术赋能力量的一座桥梁。 更多活动详情可点击 :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808
峰会报名链接: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808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