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人最爱的体育公司长什么样?
纪胖说:中国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尤其在 体育 领域,消费需求的多样性正在刺激生产扩大和投资增加,国内体育产业投资案例频发。但不是所有的公司都能高兴而来,怀揣资本而归,更多的都被PASS掉了。到底什么样的创业公司能够赢得投资人的欢心?今日,我们就来看一看投资者最爱什么类型的体育公司和哪些细分领域。
政策、消费群体数量、市场潜在规模一直是驱动创业公司和产业发展的齿轮,也是点燃投资风暴的导火索。 2016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实现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比重达到1%,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30%,体育消费额占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超2.5%等目标。体育产业是未来的新兴产业已经写进国家的意志。
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关注健康已成为社会共识,经常运动的人群数量已达人口总数的40%,具有强大消费能力的中产阶级成为社会中坚力量,消费习惯从生存型向满足型、享受型,甚至个性化消费方向转化,各种因素叠加和共同作用,促使体育消费成为刚需。
以体育旅游市场为例,根据华奥星空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年1月至4月举办的311场各类大型体育赛事中,观赛和参赛人数共计338万人,由赛事产生的旅游、交通、住宿、餐饮等关联消费达119亿元,对举办地经济拉动超过300亿元。2011-2014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为12.74%,凸显出成为国民经济新兴产业的巨大潜力。
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衍生出了众多复合型产业。 体育与科技、文化、传媒、健康、养老、旅游等相关行业日益融合形成了体育旅游、体育传媒、体育科技等。体育产业初步形成以竞赛表演和健身休闲为驱动,体育用品为支撑,体育场馆、体育培训、体育中介、体育传媒等业态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围绕上述细分领域,众多年轻的创业者出现在投资方的视线内。但在经历短暂疯狂后,投资人更加注重创业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和良好的管理运营能力,以往只凭情怀或故事融资成了童话。
体育产业正在按照预想的轨迹一路前行,经历过2016年冰火两重天的体育投资也在冷却。一大批体育020企业逃不脱B轮死亡的宿命,大批创业者悲观的喊出:“资本寒冬”来临了。
曜为资本合伙人祝刚就曾表示,2016年下半年是体育产业投资的冷静期,大部分C端项目发展的没有预想中好,中国体育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冬天过去,春天还会远吗?失望的情绪并没有像病毒一样波及到所有的人。青鸟体育董事长卞光明就很乐观,甚至认为“资本寒冬”就是伪命题。
他说:“其实哪有什么寒冬,项目这么多,几乎每天都有企业宣布融资,额度也不断扩大,只不过个数略微下降,所谓的寒冬,是差项目的寒冬,有一些项目就是拍脑门弄起来的,它本身就会被冻死。”
目前披露出来的2016年下半年体育行业融资事件有53起,披露金额的融资事件48起。
卞光明认为经历正常的优胜劣汰很正常,只有优秀的项目才会活下来。“哪怕称现在的环境是寒冬,这对体育产业来说也是好事,可以为真正优秀的企业提供弯道超车的好机会。”他说。
在哀鸿之声迭起,凯兴资本创始合伙人潘石坚反而要加大体育产业的投资步伐。凯兴资本将在2017年加大投资力度,保持一个月一个项目的速度。他认为,很多人觉得2016年下半年是体育产业投资的小寒冬,但是在这过程中有一些优秀企业获得了很好的估值,并且一些企业在近几年的磨合中实现了良性收入和利润。
体育彩票、体育培训、体育经纪是潘石坚最为看好的三个细分投资领域。“中国的体育经纪市场几乎是一片空白,很多球员受制于体系内,只能从退役的那一天开始才可以找经纪人打造自己的品牌,但这个时候为时已晚,只有在职业上升期开始准备,才能实现退役后的品牌延续。”潘石坚说。
体育彩票是职业体育模式清晰、潜在空间巨大的变现方式,被很多投资人寄予厚望。
据统计,内地体育彩票年销量从2010年的694亿元人民币增至2015年的1664亿元,年增长额达到19%。从2012年以来,年销量均超过千亿元。“十二五”期间累计发行销售量6799亿元,比“十一五”期间总销售额增长180%,累计筹集公益资金1762亿元。中国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中心披露,2016年体彩全年总销量为1881.5亿元,同比增长13%。
体育彩票与互联网和体育赛事的密切融合是大势所趋,风险在于政策的不可预见性和干预性,以及现有政策完善上的时间成本难以预料。
潘石坚认为2017年重启体育彩票的互联网售彩仍有难度,尤其是在十九大之前。
培训是任何一个产业都不可或缺的。潘石坚用“奇怪”形容体育培训行业。
“其实在中国体育培训业是一个非常奇怪的行业,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人很少有人特别擅长运动,而在国外,一个人会打橄榄球可能是他父亲教的,他父亲可能是爷爷教授的,因此国内的体育培训行业正在应运而生,而且规模很大。”
通过对比国内外体育培训公司,潘石坚发现,国外体育培训公司只专注培养顶尖运动员,不会产生几万个人在一起培训的大规模企业,而这种万人规模在中国反而容易实现,其中蕴含了巨大的商业潜力,他称,在2017年或者2018年有可能出现这一领域的巨无霸企业。
曜为资本合伙人祝刚表示,曜为资本的投资逻辑是更关注离盈利更近的体育公司,例如体育经纪、体育游戏等。曜为资本也聚焦于国内典型的头部赛事IP打造。
体育头部赛事IP是最容易看到变现途径的体育细分领域,也是含金量和商业价值最大化的载体。 申万宏源称,2016-2017年NFL橄榄球联赛收视下滑13%,但超级碗30秒广告位均价达500-550万美元,同比增长9.4%。超级碗收视人数1.1亿,是MLB、NBA的约4倍,但单场广告收入达8倍,显示体育赛事头部IP及体育传媒享受广告主超额溢价。因此,在开启体育产业狂飙突进模式的2014-2016年间,国内资本大佬频繁出手巨资抢夺国际头部IP版权。
但风险在于,巨资也意味着盈利的难度,其中运营是核心。目前已有个别公司因为资金和运营的原因,将到手的IP版权悉数吐给了竞争对手。另一个风险在于,目前国际头部IP属于卖方市场,话语权不在中国人手上,因此合约到期后,很可能出现水涨船高现象。部分国内体育公司已经意识到了风险,开始自创IP。投资人也在关注这里面的投资良机。
对于国外已经成型但知名度不高的体育品牌,祝刚表示可以在中国探寻适合的切入点。
“曜为资本现在投了电动方程式赛车这样的项目,迎合了全球对电动汽车发展、清洁能源发展的趋势,有利于带动中国体育市场和产业方面有更好的结合。”祝刚说。
能够带来收入和利润的公司在投资人眼里备受青睐,微影资本副总裁陈鑫非常认同。微影资本关注的核心是国际和国内最顶级的体育IP,IP可以发展出很多衍生业务。另外,微影资本也会投资“有爆发性、覆盖性比较广”的公司,例如电竞和体育+互联网相关公司。
陈鑫说,判断一个产业能否真正崛起,核心是要观察老百姓是否真正的从自我需求角度为产业区买单,而不是依靠资本买单。
“中国尤其是一线城市,80后、70后的家长已经具备了为体育买单的消费能力, ”陈鑫认为,中国体育产业缺乏对青少年体育意识的培养,一旦观念建成后中国可能会从早期培训开始为体育产业带来新动能,“我相信在80后、90后的家长成熟以后,会有更多的家长和孩子参与到整个体育产业的大潮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