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共享单车的生意怎么做?
这两年,移动互联网造出了一个时髦的词—— 共享经济 (分享经济),它的本质是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或服务者,让他们以较低的价格提供产品或服务。对于供给方来说,通过在特定时间内让渡物品的使用权或提供服务,来获得一定的金钱回报;对需求方而言,不直接拥有物品的所有权,而是通过租、借等共享的方式使用物品。彭博社曾评选了“史上最具颠覆性的85个商业思想”,共享经济就位列其中。
比如, Uber 、Lyft做汽车的共享,Airbnb做空间的共享,在这些创新模式的带动下,闲置资源得到了更好的配置以及使用率。在国内,滴滴等打车软件把共享模式复制到中国,掀起了国内 出行 领域的共享热潮;从2016年至今,自行车(单车)共享则迅速升温,成为资本密切关注的热点。根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有20多家从事 共享单车 业务的 创业 公司获得融资,其中不乏 ofo 、摩拜这样的“独角兽”。
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共享单车为此而生
有句俗话叫,“枪打出头鸟”,共享单车也遭遇了不少麻烦和非议。在一些城市不断出现单车被蓄意破坏,甚至被占为私有的情况,这考验着国民的素质。与此同时,也有“专家”在网络上抨击单车共享是伪命题,并罗列出可能会破坏公共交通秩序、很少整合私人单车资源等等证据。然而,消费者却用脚为共享单车投出了信任票。据悉,国内最大的共享单车平台ofo,其总用户人数已经达到1000万,日订单量超180万,每辆单车日均使用次数超过了2次。
相较于汽车共享,单车共享不仅运营商接入门槛低,消费者的使用门槛也低。 一辆单车加上智能锁、GPS等装置,造价成本在300元—2000元区间内,用户使用成本也仅为1元/小时(0.5元/半小时)。正如研究者所言,一个城市的地铁与公交车系统再完善,也没法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完美解决。在短距离出行方面极具优势的自行车,正好能弥补交通末端的缺陷。
例如,校园是典型的“最后一公里”场景,这里没有公交,不鼓励汽车,自行车就是师生们最好的代步工具。ofo就是发轫于大学校园,创始团队是5名来自北大的骑行爱好者,后来ofo在校园市场打下根基后,逐步将触角延伸至城市共享。中国有数以千万计的高校在校学生,每年数百万的新生,校园市场的成长空间非常显著;另一个场景是3到5公里的短途出行,这是打车软件和传统公共交通的“盲区”,更是共享单车们争夺市场的焦点。
据媒体报道,已经有20多家共享单车企业的190多万辆车涌现在全国城市的街头巷尾,这其中有52.6%都是ofo的“小黄车”。
可以说,共享单车之所以快速兴起,得益于对出行“最后一公里”巨大市场的精准把握,并提供了明显优于城市公共自行车等短途工具的用户体验。 反之,用户超高的消费频次也加快了共享单车企业的渗透和扩张。来自ofo方面的数据显示,ofo共享单车目前已覆盖全国33座主要城市。预计到春节前,ofo将完成国内重点城市的全面覆盖。春节之后,其将会把覆盖城市的数量扩大到100座城市以上。
最近,ofo刚创下了10天进入11座城市的记录,然而大招远不止如此。ofo宣布将于1月26日至2月2日春节黄金周期间,在全国已覆盖ofo服务的城市启动“百万单车免费骑”活动。此消息传出,大批小黄车粉丝鼓掌叫好,却也惊讶了不少行业人士:正值共享出行服务纷纷借春运提价之际,小黄车却宣布免费,这是要将利他的共享精神进行到底的节奏?
百万单车免费背后,是ofo独特的经营之道
根据全国50家交管部门联合发布的《2017年春节出行预测报告》及互联网 大数据 共同显示,春节期间,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人口密度极速下降,三四线城市由于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交通压力急剧增长。尤其车站、商场、景区等人流集中区域更易发生拥堵。加上春节期间出租车等公共交通运力减少,交通出行的“最后一公里”或将变成“最难一公里”。
对于ofo春节免费之举,专家认为,共享单车的普及,不但有助于缓解春节期间“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问题,同时也将进一步普及全民绿色出行理念,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曾有人质疑,国内的很多共享经济,更像是一种标签而不是一种可执行方案。而ofo却用实际行动作出表率,不仅可以覆盖数十个城市、百万辆单车做真正的共享,更能够舍弃经济利益而服务于社会价值、用户诉求。我难以想到,有比这更符合共享经济的代表案例了。
事实上,相较于其他共享单车同行,ofo的经营方式一直是独具一格且清晰的。近日,ofo创始人兼CEO戴威在接受南方都市报专访时,就坦露了自己的做共享单车的诸多心得。了解了这些,就会对于ofo的春节免费策略、以及未来前景有进一步的认识。
“跟其他同行不同,我们不参与生产设计,而是采用现在市面上最经典的车型直接购买整车。”戴威告诉南都记者,买车的初衷是更快地扩大市场规模,“我们是连接,不是生产。这种车型可以连接更多的厂家,更快提高投放量。”
在成本控制方面,“ofo的车辆造价也就几百块,每辆车只需要完成1.5单/天就可以覆盖所有的车辆折旧与公司运营成本。”不同于其他同行还在烧钱换规模,ofo已经在合肥、厦门、昆明等城市实现了盈利。
戴威还回答了ofo不采用GPS功能的原因,“装上GPS还需要电池,整体车辆成本起码增加70%。”GPS定位追踪的一大功能是防盗防拆,从ofo现在数据看,目前时城市损坏偷盗率加起来不足1%。更为主要的是,GPS的运营价值可以通过更有效途径取代。“从用户体验来说,可能方便找车,但这实际上不是最终方案,如果ofo规模足够大,用户目所能及,也就不需要GPS了。”
最近,新一代的ofo单车也加入智能模块,但同时依然坚持机械开关的设计。“机械开关最大的优势,就是保证100%开锁,而智能锁可能因为基站啊、天气啊各种不可抗力因素而故障。”戴威相信,用户体验是最本质的,“如果用户需要紧急用车,只有ofo是最靠谱的选择。”
时至今日,共享单车涌入了大量的资本和创业公司,市场情绪不再像他2015年创业时那般冷静,面对对手们不断的烧钱扩张,不断融资,戴威说的最多最多的还是“共享”二字。从戴威的谈话,我看到的是一个90后创业者的独立思想和敏锐市场嗅觉,更难得的是沉稳和坚持。
在他心目中,共享单车将不仅仅只是一个短途出行的工具,更将代表一种生活方式和健康环保的生活理念。戴威说,现在的单车租赁只是过渡模式,“在下一个阶段,我更希望大家都愿意把自己的单车分享出来。”就像一开始在北大校园里一样,用户回收车辆可以获得一段时期ofo的免费使用权。
“这样才能真正激活存量车辆,才是真正的节约资源、提高效率的共享精神。”
写在最后
事实上,一些质疑者对共享单车最大的诟病正是未能有效激活存量车,中国自行车保有量超过了4亿,假如能让这些车辆加入共享行列,必将盘活中国整个单车市场,优化交通出行。这是一个漫长却可以期待的过程,ofo能敢于把这一难题摆到台面上,并作为下一阶段的战略目标,足以说明其对于共享经济的执着。
仔细想来,ofo百万单车免费背后,不仅显示了其坚持做共享的魄力,也可看作是在“投石问路”,通过普及共享理念来为日后盘活4亿规模的单车市场做铺垫。这对于目前共享单车领域无疑是一件好事,也许日后会有更多的同行来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