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额罚单折射市场乱象,银行业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
过去的一年里,“防风险”、“治乱象”成为我国金融工作领域的关键词。
银监会数据显示,2017年,全系统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3452件,其中处罚机构1877家,罚没29.32亿元;处罚责任人员1547名,其中罚款合计3759.4万元,对270名相关责任人取消一定期限直至终身 银行 业从业和高管任职资格。
合规是银行业生存发展的“立身之本”。如何在创造利润、提升盈利能力的同时加强风险管控,确保合规经营,已然成为2018年摆在银行业面前的首要课题。
监管发力毫不手软
银监会官方信息显示, 2018年以来,银监系统对相关违规违法机构开出近700张罚单,其中1月开出497张,罚没金额超过8.98亿元。
对于备受关注的大案要案,监管部门毫不手软。1月19日,银监会发布公告称,浦发银行成都分行因掩盖不良贷款等问题被罚4.62亿元。
事实上,从2017年开始,金融强监管的主旋律就已奏响。去年,银监会以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为主要抓手,组织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各级监管机构以问题导向加大治理力度,开展了“ 三三四十 ”等专项治理行动。全年开具并公布了14张金额超过千万元的罚单,引起业内震动。
其中,惩处力度最大的是 广发银行惠州分行 违规担保案,对广发银行一次性罚没7.22亿元,对涉及该案的13家出资机构罚没金额合计13.41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监管部门频频开出巨额罚单,具有重要的震慑意义。从防控金融风险的角度看,今后一段时间,整治银行业乱象的工作还将持续深化推进。
整治乱象取得阶段性成果
经过一年的乱象整治,银行理财、同业、资管业务出现不同程度的收缩,资金空转程度减缓,脱虚向实效果显著。不规范的经营行为、套利行为、非法业务、高风险业务都得到了有效整治,经营秩序得到恢复,市场秩序趋于有序。
《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目前, 乱搞同业、乱加杠杆、乱做表外业务等严重干扰金融市场秩序的不规范行为得到初步遏制。 银行间相互购买、代持理财产品现象得到缓解,理财产品特别是同业理财累计净减少3万亿元,理财中的委外投资较去年年初减少5888亿元。表外业务逐渐回归表内,“影子银行”行为得到遏制,委托贷款中的“金融机构委托贷款”同比少增889亿元,表外业务增速由过去的50%以上降到19%。
与此同时,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加大。银监会数据显示,2017年前11个月,银行业贷款13.3万亿元,贷款增速自2015年以来首次超过同期资产增速,占同期新增资产比例比上年同期大幅提高29.8个百分点。此外,金融服务可得性有所提高,特别是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基础设施行业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5.8%、44.9%和17.3%,增速均高于贷款平均增速。
银行应加强合规风险管理
如果说监管举措对治理银行业乱象是从外部起作用的话,那么银行业要实现长期稳健经营、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从内部入手,完善内部风险管理框架和长效机制,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 一方面,建立健全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将银行经营者与风险承担者的权责利统一起来 ,从根本上保证银行实现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另一方面,完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如对信用风险实施垂直管理,统筹负责全行、条线和分行层面的全面风险管理,设立市场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对市场风险实施集中管理,对操作风险实施分层管理,建立有效的事后补救机制、紧急事项的应急预案等。”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
“ 商业银行唯有把服务好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走出‘强监管’下银行业发展困境。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李佩珈强调,商业银行需要切实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一是更加注重内源式增长,通过创新“用好增量”,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二是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存量金融资源“转”起来、使不良贷款“活”起来、使实体经济杠杆水平“降”下来。三是将金融风险纳入经营管理者的“血脉”,切实加强全面风险管理,既防“黑天鹅”,也防“灰犀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