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寡头”运营商时代终结,跨界“群殴”时代开启物女心经
编者按:5G被认为是可以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技术,很多企业都不想错失这个风口。哪些企业将会被历史的车轮碾压,哪些企业将会崭露锋芒。这篇文章为我们慢慢推演,5G将会洗掉谁的牌,又会给谁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本文转载自 物联网 智库,作者为彭昭;经亿欧转载,供行业人士参考。
毕竟,5G,是一个IoT企业无论多么重视,都不为过的崭新时代。
5G将是最后一个G?
巴菲特的搭档查理·芒格曾经说过:“我只要知道我死在哪里,我就不去那个地方。”
不过有些时候,科技发展的车轮,会把一些事物在你面前推向绝境,随后任其涅槃新生。
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使用IT技术的历史并不算长,大约50年左右。
在这段不长的时间里,科技进步的力量,让我们从大型机时代,进入到小型机、个人电脑时代,再到今天的 云计算 时代。
大型机时代,计算以中心化的形式存在;谁曾料想,个人计算发展得如此之快,人人一台电脑、一部手机,计算变得普及化、分布式;再到云计算时代,厂商又将计算任务放在了规模巨大的数据中心。
中心化、分布式,再到中心化,科技螺旋式演进,商业的运转模式也随之变化。
大型机、小型机,乃至传统PC…纷纷被历史发展的车轮逼向“绝境”。大型机时代的UNIVAC、NCR等公司销声匿迹,小型机时代的SUN、DEC等名企昙花一现。
预判科技车轮的企业得以涅槃重生,或者顺势崛起。
看到个人PC形态的变化以及云计算的势头,微软宣布Windows 10是微软最后一个视窗操作系统,并且拆分Windows部门,只为把智能云和智能边缘抱得更紧。基于现代计算和互联网生态的发展,Salesforce创造了一种不需要本地部署的、按需使用的互联网软件服务,即SaaS。
穿梭到另一边。
人类进入移动通信,使用CT技术的历史也不算长,大约40年左右。
1G第一代移动通信时代,“手机”那是有钱人才能享受的稀罕物。随后的2G、3G、4G,各个国家的 运营商 斥巨资购买牌照和频谱,造就了中国的三大运营商、英国沃达丰、西班牙Telefonica等一批巨无霸般的电信运营企业。
转瞬之间,5G来了。
最近我和华为软件首席战略专家宁宇聊天时,他说:“从1G到4G,我们走了40年。思考5G的未来,不能只看过去三五年。”
我很认同这个时间观。
如果在IT与CT之间建立映射关系,你会看到科技的更迭似乎在重演。
移动通信正在从“大型机”、到“小型机”,甚至到“个人电脑”时代的转变。
虽然我们从1G开始,历经2G、3G、4G,但整个通信网络的逻辑架构,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它们使用相对统一的网络,为所有用户提供服务。
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到了5G时代,变革产生,它的目标是推进实现真正的 万物互联 ,也就是满足各种不同场景的需要。而在不同场景下,对于网速、时延、连接数、能耗...等网络特性的要求,其实是不同的,有的甚至是矛盾的。所以5G提出了一个关键概念“切片”,它把网络拆开、细化,强化分布式,以更加灵活地应对 场景化需求 。
下图是来自SK电信的5G网络构架图,完整展示了从4G到5G整体 网络架构 的演变。
从中心化,到分布式,科技螺旋式的演进再次发生,商业的运转模式也将变化。
我们不妨大胆的设想接下来的若干年即将发生的场景。
为了满足各个垂直行业,例如机场、码头、高铁、地铁、工厂等特定场景的需求,运营商的数据量将出现指数级的增长。这些运营商的性质与现在的寡头运营商有着本质区别,他们是“万物运营商”。
在过去的1G-4G时代,寡头运营商主要面向个人用户提供服务,产业链相对集中,运营商在产业链中拥有较强的话语权。
然而,5G时代的需求方由个人用户逐渐转变为工业垂直行业,所以万物运营商将逐步拥有更大的势能。
最近看到有文章认为“5G将是最后一个G”,我持保留意见。科技进步的车轮并不会止步,6G很大概率将会到来。
移动通信在经历了“切片”的分布式变革之后,也许仍会走向中心化。但未来在产业中起到核心推动作用的,并不一定还是同一批企业。
现在的巨头和将来的巨头
那么从寡头运营商,到万物运营商的历程,将会如何演进呢?
一切都不会突然发生,只有潜移默化的渐变。
我们一起进行简单推演。
【第一阶段】B2B用户“上位”
虽然目前的5G需求,仍由个人用户和视频等应用驱动。但随着时间演进,各个垂直行业的B2B用户开始替代B2C个人用户,成为移动通信的客户主体。
客户主体的转变恐怕比设想中来得要快。
根据沃达丰最新发布的《物联网市场晴雨表2019》,IoT应用正在显著加速,在接受其调查的所有企业中,应用物联网技术的企业数量超过了1/3。
报告分析显示,我们已经越过了临界点,物联网已经成为主流,而其中52%的用户正在考虑使用5G技术。
这些行业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多,商业场景各异,复制难度大。
最初,5G网络可能只会支持相对小众的物联网用例。随着5G网络性能的提升,兑现更低的延迟、更高的速度和更高的可靠性,可以覆盖到的企业用户场景也会逐步扩大。
寡头运营商愈发难以延续B2C模式,依托规模化复制获取大的收益。这时,运营商可能会试图加大用户粘性,获取主动权,提升收益,因为仅仅从网络本身获得回报,运营商恐怕已无法生存。而行业用户更加关注局部网络覆盖质量,以及可靠性、低成本、低功耗。
寡头运营商和终端用户之间的矛盾更加趋于显性。
【第二阶段】“铁人三项赛”白热化
5G推进的过程中,有一批企业可能比三大运营商更加心急,那就是处于上游的通信设备制造商。他们拿出一个又一个新概念,希望运营商走出“增量不增收”的困境。
一方面,由于运营商既不擅长、也不理解各个垂直行业的流程和Know-how,这些能力很难在短期之内弥补。
一些有产业经验的设备商有可能直接与企业用户对接,提供网络运营和服务。在这种情形下,运营商作为基础管道的可能性在降低,面临被短路的风险。
另一方面,5G之争,本质上是“数据之争”。
5G时代的运营商不会满足于只做管道、赚取薄利的状态,从而积极向上下游扩展,上至云平台,下至边缘计算,进行整体布局。
一些明显需要大量资本投入的领域,已经通过实践证明是极少数寡头的游戏,留给运营商的机会已然不多。
比如在公有云基础设施的地盘,RackSpace、Joyent等这类中小企业或者创业公司迅速出局,赛道被亚马逊、微软等巨头占据。
虽然这些巨头们当前颇有如日中天之势,但“云计算”的供应属性与“管道”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有可能终将陷入类似运营商那种“增量不增收”的困境。
因此他们的想法和运营商类似,向产业链上下游扩展,亚马逊希望收购Sprint的无线服务业务Boost Mobile,BAT积极参与中国联通混改…
云计算、通信网络、终端硬件,虽然不同产品与技术日益精专和解耦,但其商业运营关系却绑定得越来越深。“云、管、端”成为巨头进军物联网领域的“铁人三项赛”。
从全景格局向下俯视,三大运营商直面各类跨界的竞争对手:
具有互联网基因企业,比如阿里、腾讯;
具有B2B服务基因的企业,比如IBM;
具有IT基因的企业,比如华为;
具有深耕产业基因与Know-how的企业,比如西门子。
他们都希望在万物互联的未来有所建树。
【第三阶段】开启“群殴”模式
随着5G的持续发展,巨头亦需要丰富自身生态,产业中出现了新的玩家:“万物运营商”。
他们有可能推动产业降低成本,提供满足企业用户个性化需求的“物美价廉型”网络,并提供持续运营和服务。
产业价值链逐步发生重组。
新型万物运营商、传统巨头、设备制造商、金融服务商等生态角色围绕企业客户,混搭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而且,不排除巨头与巨头之间强强联合,进一步巩固地盘的可能性。
他们围绕某个垂直领域或者场景形成独立经济体,也就是以组团“群殴”的模式,服务于某个利基市场,寻找产业增值空间。
5G的车轮持续转动
5G是一场演变,而不是一场革命。
根据爱立信最新发布的《Ericsson Mobility Report 2019》,未来大量的蜂窝物联网连接将通过5G等技术实现。
报告预测到2019年底,全球将有超过1000万5G用户。
到2024年底,5G网络将覆盖全世界65%的人口,承载全球范围内35%的移动数据流量。
5G涉及的应用领域包括资产管理、智能表计、自动驾驶、车队管理、无人机、VR /AR等。
未来的每个工厂和企业,都有可能搭建属于自己的“私有5G网络”,成为一个独立的“万物运营商”。
该报告认为,私有5G网络的两个主要驱动因素是:地面移动无线通信LMR系统的现代化更新需求,以及各行各业的数字化改造需求。
如你所见,5G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它已经超出了通信所承载的内涵。
过去的移动通信仅仅提供连接,而5G网络将建立一个平台。它的核心是走向2B,走向各行各业,推进万物互联、应用上云成为现实。这意味着,未来的终端体系和商业模式也会被重新定义。
至于,哪些企业将被5G引入绝境,哪些企业会被5G推上浪巅,你我心中已有预判。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