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并非核心竞争力,医疗创业项目从落地到复制才是关键
每年临近年底,就有各式各样的排行榜及评选出来,这不日前某投资服务机构就发布了一份“中国医疗创业 星光榜 ”,列举了近3年来成立的400家医疗创业公司中比较优质的40家。因为涉及医疗不同的子领域而难以排名,所以只能罗列一下公司名单(详见下图)。
首先声明一下,本文并不是为独角兽工作室没被纳入榜单鸣不平,也不是和哪些公司有私怨。
说回榜单,尽管已经按“商业模式、业务数据、技术和市场空间”多维度地百里挑一,40家公司里头还是有一大批优质医疗创业公司没被纳入,也有几家其实主营业务已面临重大挫折甚至难以为继的。榜单中有近一半的公司独角兽工作室有幸拜访或者访谈过,总体说质量远高于新创新公司平均水准。我们对这些公司做了深入分析,希望能启发大家如何进行医疗创业和投资。
从榜上有名的这些公司的“小数据分析”中发现,近3年一窝蜂做移动医疗、 精准医疗 的少了,做平台建生态的、貌似业务四面开花但实际功能鸡肋的也少了,医疗创业回归理性,都更愿意着力解决医疗中某个点的问题。好的创业公司更趋于垂直细分,但也更重资产重运营,越来越多的项目开始面向付费意愿强的B端客户,追求收入增长而非注册用户数增加,同时医疗的严谨保守也排除了短期爆发式增长的可能。
此前,独角兽工作室对数百个医疗创业项目进行了调研,从调研结果看:医疗创业的商业模式设计并非核心竞争力,换句话说,合法的医疗模式不多而且很容易被模仿,关键问题在于如何落地执行以及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复制。医疗领域需要解决的无数痛点未必都是好的创业起点。例如优质医疗资源很稀缺,但想撬动这个资源去创业却胜算不大:优质资源难以复制也难以调动,能赚钱但成就不了业务模式。
大数据 和 人工智能 是今年最热的医疗创业话题,人类未来高度以来AI也没啥悬念,这个门类找40家公司都不成问题。问题就出在太多人看好了,中小创业公司很难再从大鳄虎视之下分得一杯羹,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嘛:世界是你的,也是我的,但最终都是BAT的!
医疗大数据被认定是国家的战略资源,想依靠私下关系或者投放硬件来低成本获得高质量医疗数据,不仅很困难而且有法律风险。人工智能的基础层应用几乎是IBM/微软和BAT的天下,而图像、语言和文本的识别未来很有可能趋于免费,现在的算法和数据壁垒远没想象的巨大,只做技术不做服务难以构成业务闭环。这个领域中小公司不是不能做,但不能跟着潮流做。创始人需要能看到五年以后的市场格局去做,同时还得确保团队能活五年。
另一个热点是面向B端的 SaaS 服务创业,目前的现状是:药企或公立医院等付费能力强的用户,盈利比较快但专业门槛较高,而且未来业务扩张有难度;单体药房或诊所等付费能力低的用户,往往通过免费模式通过获取数据或者电商平台服务来赚钱,专业门槛不太高但未来收入转化不确定,因为此类用户的管理需求不是痛点,使用软件如不能带来获客和客单价增长,接下来的用户粘性就没指望了。
医生集团虽然比前两年退烧,但仍然活跃,说到底架不住内心骚动的医生太多。医生集团的定义和模式仍充满争议,工商注册也只能走公司体系,已经成立的医生集团好多已经有名无实,纷纷掉头办起了线下诊所或者科室托管。医生集团并不在于有多少名医加盟,关键是医生入伙之后能否比单干带来更多优质患者或者解决一些烦人问题,看似轻资产的其实是个重运营的事。
慢病管理和健康管理一直是个好故事,无奈中国的商保体系和基层医疗都发育不良,造成了现在只开花不结果的局面。因为“移动医疗+健康云平台”技校不佳,九安医疗日前宣布调整定增募资用途,重点转向对B端服务。现在活跃的慢病或健康管理项目吸取了过去“广覆盖无成效”的教训,纷纷采用了更好的 智能硬件 或者人工智能技术,重点针对有支付意愿或使用意愿的患者群,例如肿瘤患者和PCI术后患者的康复随访,或者为医院和保险公司提供B端服务,多数都有稳定的收入和逐步增长的用户。
医疗电商平台无论是药品、家用器械还是设备维护,无疑在降低交易成本和提升用户体验上有优势。但电商的天生垄断性要求公司要么规模做大剩者为王,要么捆绑很重的服务摆脱价格比拼,才能证实自身的市场价值。
因为医改利好,医疗服务也成了近两年创业投资热点,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开医院办诊所政策在放开中,创业团队也比较容易拿钱。但在公立医院占主导而且医生和医保资源没有真正放开前,民营医疗机构开办容易赚钱难还是普遍现象。而且门诊部和专科连锁医院进入门槛不高,公司需要快速扩大规模来提升品牌价值和降低成本,然而各地(甚至同城各区)的医疗环境差异大,能自带客源的医生稀缺等因素,多数医疗服务连锁只有少数几家店能盈利,这又陷入了“不扩张没估值,扩张了没盈利”的两难境地,比较典型的就是口腔门诊连锁。
现在一些移动医疗公司纷纷开办线下诊所,既弥补线上医疗咨询不足又能把线上流量落地变现,比单一线下门诊部更有优势的理论可以成立,但还需要诸如丁香园、杏仁医生、妈咪知道和育学园等公司能把理论变成现实。
在接触了几百位医疗创始人之后,我们由衷地敬佩他(她)们突破医疗体制束缚,在泥泞中顽强打拼的精神。这篇文章绝不是否定创业者的努力,谁让挑创业公司毛病最容易呢,但独角兽工作室的目标是帮助创业公司把万分困难的创业做成。医疗领域能合法做的事就那么多,所谓商业模式也就那么一些,除非技术出现重大飞跃。每条道路都有大批人倒下,也有人能笑到最后,所以说怎么实现你说的商业模式才是关键。
研究报告分享
10月12日,亿欧智库,联合阿里研究院、微链共同出品 《AI商业化“二次革命”的产业落地——2017中国AI投资市场研究报告》 。报告从三大产业链层次和18个重点行业,到投资机构市场布局和巨头企业投资战略,报告深入探索AI各投资领域的变化趋势,总结AI投资市场主要“玩家”投资规律。
阅读报告请点击: 《AI商业化“二次革命”的产业落地——2017中国AI投资市场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