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医学影像平台单靠产品能不能走通商业模式?
【编者按】数据显示, AI+医疗 的应用自2015年开始火热,在2017年融资达到高峰。但热度之下,仍有三个问题需要明确:AI 医学影像 平台应该落地在大医院还是基层医院?医院付费还是患者买单?还有没有其他潜在的付费方?
本文发于火石创造,作者赵成龙;经亿欧大健康编辑,供行业人士参考。
AI有望在医学影像领域率先落地,因此,医学影像+AI也是目前医疗 人工智能 领域最为热门的领域,到底有多热门呢?
AI医学影像领域资本相当活跃
根据火石创造的企业数据显示,目前国内从事医学影像+AI的企业已经超过了100家,而目前单笔融资过亿的就已经有17起,让我们再来看一下近两年国内医学影像+AI领域的融资情况。
数据来源:火石创造整理
技术的进步和资本的狂热,使得人们更加关注产品是否能够切实落地。目前人工智能医学影像产品主要应用于疾病筛查阶段,是一个不易获得稳定商业模式的领域,但AI医学影像一直都不是一个在单一维度重复竞争的领域。 纵观国内主打AI医学影像的公司,业务所聚焦的领域各有差异,有肿瘤也有慢病,所面向的客户群体也有所区别,既有三甲医院和基层医院之分,也有面向C端患者、IT企业、药厂、保险公司以及政府部门。
技术、场景以及数据,是企业在形成商业模式过程中最主要的三大要素。如果技术是一台发动机,那么数据就是汽油,一家AI医学影像企业的商业化,光有强劲的发动机是跑不起来的,因此,掌握优质海量医疗数据的医疗机构资源和渠道,则成为了至关重要的因素。
为此,我们对比了几家国内在AI医学影像领域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希望从应用场景和数据资源的角度看一看AI医学影像目前在中国的落地情况究竟如何。
国内典型公司对比
总体来看,AI医学影像的商业模式在逐渐清晰,产品不断落地,并且与医疗机构在合作不断深入。从变现的角度来看,目前尚未有企业能单纯依靠AI业务实现盈利,并且主要还是以“软件费用收取”为主要模式,比如汇医慧影和健培科技等都有依靠云系统、云存储等服务作为收入来源。 可见,AI医学影像要真正论成功实现商业化盈利,还为时尚早。当前许多创新性中小企业依然要依靠其他业务销售或者融资的支撑,与医疗机构的合作依然 还是以免费或者低价提供系统和服务以获取优质数据资源为主。
大医院还是基层医院?
具体来看,二甲以上医院依然是国内企业重点开拓的重要阵地,主要原因在于:1、大量的高质量医疗数据集中在这部分医院中,是企业用来训练和完善算法的最优选择;2、大医院更有能力、资本和规模来为人工智能产品买单。如果不论需求的满足程度,大医院的医生更能接受这类前沿产品;3、可以通过大医院辐射到其相关基层医院这一渠道,打开产品在基层医院的布局。
诚然,目前主打大医院这条线也存在着一些障碍,原因在于大医院有更好的医生、设备和技术,对AI产品的需求不是那么强烈,甚至一些产品并没有搞清楚医生的真实需求,导致医生不买单。
其中我们看到翼展科技这一特殊的例子,从公开资料来看,翼展科技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探索聚焦在了基层医院,2016年与昌都地区人民医院达成试点合作,推行“1+1+10”模式,即一个数据私有云,一个区域影像中心,10家县级医院和影像医生支持。通过围绕影像设备服务、信息化产品及服务、远程诊断、医生集团等打造完整的线上线下智慧影像服务生态链,翼展科技希望能在基层医院这一场景下快速实现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此外,Airdoc也选择布局医院外场景,通过人工智能帮助各级医院的医生发现早期慢性病患者,基层医疗机构只需要拍摄照片,人工智能将自动分析结果返还患者,患者可以在手机端快速收到检测结果。目前,Airdoc与国内三甲医院的合作作为基础,以此提升数据体量和标注的质量,未来Airdoc将向基层、社区布局,主要聚焦在动脉硬化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领域。Airdoc还与星创等眼镜门店进行合作,在帮助眼镜店进行服务升级的同时,也增加了Airdoc自身数据体量,为今后的慢病筛查、疾病图谱分析做前期的数据支持。
医院付费还是患者买单?
离开赚钱谈商业模式,是很不现实的,最终还是要落到用户是谁和谁来买单这样的问题上。由于目前AI医学影像产品大多集中在疾病筛查和辅助诊断,虽然能够减轻医生的工作量和提高诊断准确率,但是对医疗机构来说,这并不是刚需,并且其中存在着医疗事故责任认定的风险,医疗机构为此付费的意愿并不强烈,这正是目前大多数商业模式面临的困难。那么其他的潜在付费方呢?
汇医慧影多款产品已开始收费,其电子胶片就是由患者买单的,并且公司在盈利模式的布局上也正在往多元化方向发展,比如布局保险相关的产品。今年6月完成了C+轮2亿美元融资的依图科技同样在做一些商业模式上的探索。根据报道,依图医疗并不一定采用“软件费用收取”这种业内普遍采取的主要模式,而是在探索让保险公司、体检中心、药厂等潜在付费方为智能医疗买单的模式,只是目前还没有成熟的市场环境可以落地。
小结
1、总体上看,AI医学影像产品不断落地,商业模式逐渐清晰,但是短期内单纯依靠AI产品实现盈利的模式尚不可行,还需依靠配套产品和服务实现收入支撑;
2、技术创新仍是发展的核心,决定了产品的应用场景和准确率,技术难题的攻克是商业模式突破的基础;
3、产品设计还需契合实际医疗需求,只有真正解决实际刚需的产品,才是用户愿意买单的产品。
“健康中国2030”的政策定调,直接推动了万亿级市场的不断扩张。而“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也为大健康产业指明了方向。科学生活、健康管理、健康消费等一系列细分赛道上,不断涌现出创新者的身影。新风口之下,如何把握机会进而弯道超车?大健康投资又该怎么找到好项目?
2018年11月30日,北京国贸大酒店, 2018亿欧创新者年会【大健康创新者论坛】 特开免费报名: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