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民营银行:微众银行2.09倍利润,贷款余额超1900亿,业务难定位
最近,各民营银行相继公布了自己过去一年的成绩单。
微众银行、上海华瑞银行、温州民商银行等多家银行相继披露了2017年年报,其他银行尽管尚未公布年报,但是相关经营数据也在近期的发布会以及股东的年报中被提及。
根据公开数据来看,民营银行整体在2017年保持了超高速的增长势头,无论是资产规模还是营收、利润都迅速扩张。
据馨金融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相关数据披露的几家银行中,规模最大的是微众银行,总资产规模达到817亿,实现净利润15亿。而增速最快的则是富民银行,营收规模较上一年同期增长670%,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500%(这跟其前一年的基数较小有关)。
这几家银行的数据所体现出的趋势也与此前银监会发布的数据相吻合:截至2017年末,民营银行总资产3381.4亿元,同比增长85.22%,其中各项贷款余额1444.17亿元,增长76.38%;而在利润方面,2017年民营银行总计实现净利润19.67亿元,是上年同期的2.09倍。
不过具体到个家银行来看,各家银行的业务规模、增速等方面还是有着显著差异。
微众、网商、新网等一批互联网银行扩张迅速,优势明显:他们大多依托于新金融巨头、互联网平台的金融生态,定位相对清晰,技术、流量以及资金成本优势显著,因此在过去一年里,无论是业务规模还是盈利能力方面都进一步与其他银行拉开差距。
但如果从民营银行整体来看,形势不容乐观:民营银行数量仍在增加,但大多数民营银行差异化艰难。他们的业务定位大多聚焦于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服务,以及智能银行、互联网银行等概念,业务模式同质化的瓶颈难以打破。在加上,它们处于传统商业银行下沉和新金融机构扩张的夹缝之中,突围更加不易。
互联网银行进入“快车道”
根据微众银行公布的2017年年报显示,截至去年底,该行总资产规模超过817亿,比2016年同期增长约57%;营业收入从2016年的24.49亿增长至2017年的67.48亿,同比增长月175.54%;而在净利润方面则在2017年达到14.48亿,是上一年同期的3.6倍;总注册用户数则超过6000万人次。
微众银行的贷款业务其实一直都不复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有纯线上的小额信贷产品微粒贷以及车贷产品“微车贷”。另外,还有此次年报中提到刚刚在深圳本地试点的小微企业贷款。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年报数据,截至2017年年底,微众银行的贷款余额为477亿人民币。同时,年报中还提到,微众银行的联合贷款合作机构已经拓展到50家,分享了75%的业务。
如果按照这个逻辑粗略估算, 截止到2017年底,微粒贷+微车贷两个产品的总贷款余额可能就超过了1900亿。
依托于微信+QQ两大超级流量入口,微众银行的C端在线小额借贷业务在民营银行中几乎没有对手。而另外一家依托于新金融超级巨头蚂蚁金服的民营银行——网商银行则是在小微金融服务方面一骑绝尘。
从去年7月开始,网商银行通过“码商”计划进一步加码了线上的小微金融。尽管他们尚未公布2017年财报,但是在不久前举行的2018小微金融行业峰会上,网商银行表示,在一年时间内。该业务覆盖小微“码商”2300万,其中超过300万用户使用了贷款,而网商银行的贷款客户总数则达到了850万。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市场利率走高、信贷资本上升是整个金融市场的大趋势。网商银行行长黄浩就曾在公开场合透露,该行过去一年的融资成本上升了约1个百分点。
但从年报数据来看, 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都在过去一年里主动下降了贷款利率, 其中,前者在年报中强调,贷款平均利率下降了45个基点,而后者的贷款利率则下降了近1个百分点。
而根据两家银行公开的信息,通过技术手段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同时通过大数据、AI学习提高风控水平、减少坏账损失是他们能够逆市场趋势而行的主要原因,这也是互联网银行的优势所在。
事实上,不只是微众银行, 能够借助互联网巨头生态优势的民营银行们,因为有着更加切实的流量、场景、用户支持和更加明确的业务定位,发展势头都非常迅猛。
刚刚成立满一周年的苏宁银行不久前在发布会上公布,自己的资产规模突破220亿元,贷款余额超过180亿元,获得超50家银行的同业授信,个人客户数已达数百万。
而另外一家互联网银行新网银行的运营数据也在小米的CDR招股书中有迹可循。
新网银行2017年总资产达163.15亿元,到2018年3月底,这一数据增长至204.55亿元。而从盈利情况来看,尽管新网银行2017年全年亏损达到近1.7亿元,但是在今年第一季度实现净利润约0.57亿元,扭亏为盈。
行业分化明显
相比于能够借助股东的流量资源且定位清晰的互联网银行们,绝大多数的民营银行在很多方面的表现都显得相对被动。
今年一季度,天津银监局一连披露13张罚单,其中4张涉及天津金城银行,这也是民营银行首次收到来自监管的罚单。作为银监会批准筹建的全国首批五家试点民营银行之一,天津金城银行的违规案主要涉及同业业务违规。
具体来看,天津金城银行存在买入返售业务标的不符合监管规定、同业投资业务投向不审慎、同业业务部分管理制度缺失、同业投资投后管理失职等问题,被天津银监局合计罚款160万元。
除了受到来自监管的压力外,来自经营方面的挑战则更直接。根据天津金城银行2017年年报, 该行资产规模、负债规模双降,虽然营收和利润微涨,但是业务难做、存款难收的问题也一览无遗。
究其原因,一方面,民营银行大多都是区域性的,除了发起股东注册地限定于省内,民营银行的线下网点设置也仅限于总行营业务部,因此如果没有流量巨头给予线上入口, 那么民营银行能够展业的范围也就仅限于本地 。
另一方面,即便聚焦于本地,这些银行也 很难形成独特的业务定位、建立起核心优势。
在已经成立的17家民营银行中,各家银行关于自己的业务定位,几乎就是用“普惠金融”、“小微金融”、“三农服务”“双创服务“进行排列组合,辅以“科技金融”、“互联网银行”等等概念。
这当然是监管部门希望看到的,银监会在《关于促进民营银行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促进民营银行发展是加强中小微企业、“三农”和“社区金融服务”的重要突破口。
然而服务小微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同样是为本地小微企业服务,即便大型商业银行不愿下沉,线下有城商行、乡镇银行需要业务扩张,更不用说还有很多互联网银行、互联网金融服务提供商在通过线上触达用户。
退一步说,即便抛开竞争对手不谈,单纯要实现服务小微这些目标, 为传统银行服务不了或者不愿意服务的客群提供服务,对于银行有着更高的门槛要求 ,比如更低的资金成本、更好的风险识别能力、更精准的获客、贷后监测系统等等,而这些除了前述可以依托互联网巨头、新金融生态的民营银行之外,其他银行也很难做到。
更何况还要考虑当地经济的发展情况、金融环境等等问题,对于初出茅庐的民营银行而言,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到底在哪里,大家似乎也都很迷茫。
伴随着最近一年多家民营银行行长离职,民营银行的审批也几乎停摆,那些迷茫徘徊的进入者们也是时候开始思考,自己存在的意义、价值和未来的方向。
推荐阅读:
从商业计算到产品计算,商业银行如何应对金融科技?
转型迫在眉睫,银行业的曙光到底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