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医疗健康”这件事情上,政府和市场终于在分歧上摊牌
这两天的两个新闻形成了鲜明对比:
一个是即将上市的平安好医生,获超额认购653倍,冻结资金3768亿港元,港股新股“冻资王”第十一位。要知道,这可是个连起码盈利模式都没有 互联网医疗 行业。
一个是国家卫康委“互联网+医疗健康”专题发布会选在了中日友好医院,目的是希望委属委管医院发挥好“国家队”的示范带动作用,落实好“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政策。
为什么说是对比?因为虽然这两件事都有一个“互联网+”的帽子,但它们本质上完全不同。一个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互联网医疗,一个是传统的 远程医疗 。对于这一点,中日友好医院的孙阳院长看得也非常清楚 。
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孙阳院长谈到:“我觉得确实远程医疗和我们今天说的“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概念不是完全一样的。上世纪九十年代最早提出远程医疗这个概念,那个时候我也参与过这个领域,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技术还是很简单的。”
那现在是不是加入了新技术的远程医疗就发生了质的变化?就成为了真正的互联网医疗?没有。
4G时代移动互联网最大的突破是移动支付,这个突破支撑了整个移动互联网产业的爆发。所有手机用户再也不需要像PC互联网时代一样,任何一次网购的发生都需要坐在电脑前。
这是前几天很流行的一张图,会用支付宝在美国做收银员能够月入3万美金。稍微有点夸张,但从这其中可以充分体会到,移动支付给传统商业所带来的巨大改变和冲击。这还仅仅是移动支付带来改变的一小部分,整个移动互联网经济都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然而远程医疗的服务形式依然停留在十年前PC互联网时代的模型上,是一种端对端的服务方式。患者像当时网购后必须回到电脑前一样,必须要进入一家医疗机构。
更具体的说,没有移动支付打底,远程医疗就永远不是互联网医疗。有人会异议,因为大量医院启用了微信和支付的支付,最大化方便患者。这怎么不是移动支付的效果?
这么说吧,假如没有移动支付,患者在医院就医、发起远程医疗依然可以实现;但如果没有移动支付,平安好医生就不会存在。移动支付带来的最大改变就是,可以让交易随时随地随着用户心意发生,有时候甚至因为太方便,用户付钱已经不用走心。
远程医疗因为整个的服务模式必须要依托实体机构,所以也就大大束缚了它的发展潜力。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就像十年间的淘宝,2008年的交易额999.6亿,2017年的交易额3.767万亿。
这本身反应了政府和市场之间对互联网医疗的分歧(中性词)。政府部门从医疗安全质量的角度,仍然坚持以实体医疗机构为依托且不允许初诊的互联网 医疗服务 ,也就是远程医疗服务;但市场则非常渴望互联网医疗领域出现类似滴滴、美团、头条一样的巨头,平安好医生起码看上去很像个巨头。
仿佛是安排好的一个巧合,让政府和市场同时亮出自己的底牌。虽然政策上没有入市场期望的那样放开,但至少划清了底线,明确了什么不能干,这对于多年游走在边缘的互联网医疗就是个利好。
很明显,在这个政策背景下,很多从业者已经进一步确定自己业务的发展方向。但这里想稍微给大家提个醒。
因为之前对互联网医疗盈利模式的质疑,导致很多公司不顾一切埋头做盈利。可是,互联网公司的一个基本特征是用户数量庞大。平安好医生已经给这个用户数画了一个标杆:2亿。埋头盈利可以是个小本生意,但要达到IPO的量级,2亿是个重要的衡量标准。
另外,监管部门其实也不能大意。依托实体机构和禁止初诊这两个界限其实都是很容易规避的。或早或晚,在线诊疗都是个必然实现的趋势,应该尽快适应个这个趋势并摸索出有效的监管办法。
亿欧推荐:2018年6月13-15日,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政府指导,上海市长宁区青年联合会和亿欧公司联合主办的“ 2018全球智能+新商业峰会 ”将在上海长宁世贸展馆举办,诚邀各位一起助力“AI落地,产业升级”。
活动详情: 2018全球智能+新商业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