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缤果盒子Say Goodbye!大润发、飞牛网入股无人便利店“发到家”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与缤果盒子Say Goodbye!大润发、飞牛网入股无人便利店“发到家”

近日,由 大润发 、 飞牛网 战略投资的无人值守便利店“ 发到家 ”在合肥绿地中心落地。此前,因气温过高被“烤化”的缤果盒子也与大润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且在当时的新闻中写着:缤果盒子欧尚店依托大润发的供应链优势……大润发与两家无人便利店的“暧昧”,让人无法分辨之间的关系。

飞牛网联席CEO袁彬向记者回应:“缤果盒子早期在创建时,在‘欧尚大润发上海杨浦总部’以及‘大润发上海闸北总部’布了两个测试点,后期在大润发和缤果盒子探讨的过程中,双方在战略方向上意见不同,结束了合作关系。”

与缤果盒子Say Goodbye!大润发、飞牛网入股无人便利店“发到家”

早在 9月28日,缤果盒子位于欧尚总部的盒子已经被替换,缤果盒子方面也回应记者:与欧尚结束合作。

“缤果盒子与大润发早期只是理念上的合作,并没有股权和战略方面的合作,目前缤果盒子跟大润发和飞牛网没有任何关系。”袁彬告诉记者。

大润发的零售第三空间

无人便利店领域永远不乏新玩家入局。自Amazon以实验性质提出无人超市概念后,阿里推出淘咖啡、京东也对外开放了无人便利店和无人超市两种新的业态,而大润发作为老牌连锁商超,也不会错过这个趋势。

与缤果盒子Say Goodbye!大润发、飞牛网入股无人便利店“发到家”

大润发的这个产品就是“发到家”,由大润发飞牛网战略投资的“上海地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而获得,袁彬告诉品途商业评论:“大润发和飞牛占股40%,发到家作为一家创业公司,会独立运营,大润发不会做过多干预,但一定是坚强的后盾。“目前,发到家的定位是:大润发在传统连锁商超和电商之外的“零售第三空间”。

据了解,发到家仍然采用的是业内比较主流的RFID识别技术,发到家创始人林以宁介绍,下一代产品会采用视觉图像识别技术。目前,发到家已经开始全国范围内无人值守便利店布局,首批发到家无人便利店将会在高端小区、写字楼、商业体及企业内部场所等地进行布点。

与缤果盒子Say Goodbye!大润发、飞牛网入股无人便利店“发到家”

严格意义上来讲,发到家要做的并不是一个无人零售的盒子,林以宁表示:“无人值守便利店真正的价值是持续为周边用户提供他们想要的东西,同时保证质量和价格上的优势。如果无人值守商店玩家缺少供应链能力,那么未来遍布各地的大量无人值守便利店就会像现在的部分共享单车一样,缺少商品,无人管理,最终成为大量的城市建筑垃圾。”

做无人便利店,发到家的优势是大润发

发到家成立于2016年,成立之初就在为小店赋能,袁彬透露,发到家本身对便利店就有一些兴趣,在大润发跟缤果盒子测试的过程中,发到家就已经开始了无人便利店的测试。

虽然缤果盒子知名度比较高,但是在无人便利店领域,大家都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无人便利店普遍使用主流的RFID技术,不存在太大的技术壁垒。在新的图像识别技术上,各家也都在测试,大家同处在起步阶段。因此无人便利店领域的门槛还是在供应链上。

与缤果盒子Say Goodbye!大润发、飞牛网入股无人便利店“发到家”

大润发作为全国连锁性的快消平台,能为发到家提供的不仅是选品、供应链、数据积累、400家连锁门店的支持,在后续的扩张上,相比较互联网公司做无人便利店,大润发的战略入股提高了发到家的行业门槛。袁彬告诉品途商业评论:“发到家即便起步晚,但是依靠大润发仍能实现弯道超车。”

“像无人便利店这种快消品模式,在没有商业基础的情况下做无人便利店是很难的,无人便利店是在零售基础上做增量,是对传统零售的补充,京东电商转做无人便利店没有传统连锁商超做无人便利店具备优势。”袁彬告诉品途商业评论。

即便京东有大仓和标品,但是快消、短保期类的商品,大仓是无法覆盖全面的,无人便利店与电商的品类重心也有所不同,所以在无人便利店领域,袁彬更看好大润发带来的优势。

无人值守便利店的价值是立体数据

“从目前行业发展的情况来看,无人值守便利店并不是传统便利店、超市或者小卖部的颠覆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新技术普及所带来的场景补充。”发到家创始人林以宁表示。

对于无人便利店这种业态,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像友宝自动贩卖机的模式完全可以替代无人便利店,而且友宝不需要试错。

但林以宁认为:“和自动售货机不同,无人便利店提供的服务更加丰富,一个标准化的无人值守便利店可以达到400-600个SKU,能够覆盖 社区 范围内更多的用户需求,同样的这种20多平米的占地面积也大大降低了房租成本,也在物业的接受范围之内。”

无人便利店的初衷是节省租金和人力成本,给消费者提供更便捷的购物体验。但最早突出无人零售的Amazon Go至今仍没有对外开放,因为技术难题仍未攻克。

想要在无人便利店内实现完整的购物流畅,在于系统如何精确识别哪位顾客选购了哪些商品。

品途商业评论记者近期在京东总部探店京东无人便利店和无人超市时,经过在店内数个小时的观察后,发现刚刚开放的京东无人超市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入口闸机无法识别人脸、选购商品后无法识别件数、购买两件相同的商品最后只能识别出一件、扣款与所买商品金额不同、结算完毕后工作人员人工核验等等一系列问题。

所以Amazon Go还无法大规模推广,在国内,有“遍地开花”趋势的无人便利店产品也只能在办公区域内开放。

无人便利店背后技术的投入是巨大且持续的,亚马逊Amazon Go的投入成百上千万美元,如果单纯从商业角度看,只靠赚取几个面包、火腿的差价,这是一笔不太划算的生意,即便根据摩尔定律,随着技术成熟迭代,成本会下降,但在短期内也无法覆盖如此巨大的成本。

在无人便利店概念刚出现时,就已经有很多文章从投入产出比角度对比无人便利店与传统便利店,甚至细致到一个RFID芯片的成本。

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无人便利店的显性成本+隐形成本并不比传统便利店低。”也就是说,省去的人力和租金成本甚至无法填补技术、系统、后台人员、安全等方面的投入。

还是以京东的无人便利店为例,店内的商品价格与京东商城的价格一致,在试营业的这段时间内,京东无人超市还打出了全场7.5折的优惠。但线上线下价格一致,违背了电商本质上的节省房租成本。

还有一点,无人便利店虽然提供了便利,但是前期更多的投入是为了培养用户习惯。即便技术尚未成熟到大规模商用,巨头们不会错过这个入局的机会。

亚马逊做Amazon Go的目的是 大数据 ,同样,阿里也称自己是一家数据公司,但想成为一家数据公司,单纯依靠线上交易获取的数据是远远不够的,这也是电商巨头纷纷入局线下的原因。那么,从大数据角度来看,无人便利店目前能实现的精准数据有哪些呢?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上图是京东无人便利店内的介绍,右下角是一张热力图。通过无人便利店内的摄像头以及传感器,可以了解到消费者进入店内后,在哪类商品面前停留的时间长,监控拿了那个商品、又放回了哪个商品等一些列动作,这种多维度的数据分析经过热力图的表达,能看到更精准的商业画像,这样的大数据会带来更多的商业价值。

同样地,无人便利店内的智能购物车、人脸支付、商品感知、客流分析这些多维度立体的精准画像所带来的价值,更是巨头们看好的生意吧。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亿欧网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缤果盒子无人便利店大润发 便利店缤果盒子便利店大润发飞牛网缤果水果缤果盒子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