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持牌消费金融存在的三大风险点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2018年年报接连出炉。
头部机构重排座次。净利润前三名的成员分别为捷信、招联、马上。其中,马上消金或由于去年趋于保守的策略,跌出“10亿元俱乐部”。
而曾在2016年名列榜首的中银消金,由于此前信贷风险过高,目前已在全面收缩状态,尚未公布业绩数据。相关人员透露,“目前还能申请,但是已经不放款了。”
晋商消金、湖北消金都实现盈利过亿。但在频繁接受监管罚单的背后,也隐藏着潜在的风险。
哈银、海尔、长银五八等扭亏为盈;与此同时,也有一些持牌机构净利下滑。其中华融消金由于高层变动,净利润同比下滑88.2%;苏宁消金2018年未获得增资,净利润同比下降79.1%。
“行业太难做了。”一些业内人员持悲观态度。他们认为,2017年年底监管加强监督后,很多多头借贷的资金链断裂,逾期加大是必然的结果。
事实上,逾期和坏账成为行业“不能说的秘密”。目前只有一家捷信披露了逾期数据。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底,捷信不良贷款率3.98%,而2017年这一数字为3.82%。
纵观持牌消金全年业绩,营收、利润普遍放缓,线上获客成本居高不下,线下渠道风险层出不穷。而在2019年,这种形式将更为严峻。
持牌消金也是公司,相较于银行,在资金成本和获客渠道上劣势更加明显。而金融的本质就是经营风险,因此,我们对这些机构近两年的业绩进行了盘点,对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进行了梳理。
一些风险已经开始出现,而一些隐藏的风险,还没开始真正开始显露。
线下大额信贷:成也渠道,败也渠道
“中银成立的时间比较久。拿江西来说,我2014年就在做了,产品、放款都比较稳定。信贷风险高的时候,就马上开始做二抵,顶上去。”江西的一位代理商向消金界反映。
消金界了解到,除了中银消金,中邮消金、湖北消金、晋商消金、兴业消金、锦程消金都采用代理模式。
所谓成也渠道,败也渠道。这一模式在帮助消金机构开拓市场的同时,也饱受诟病,相关机构频频吃监管罚单,
2018年5月,上海银监局对 中银消费金融 做出了合计138.68万元的行政处罚,成为2018年来消金业内最大一笔罚单,而原因是其在办理部分贷款业务时存在“以贷收费”行为。
从2018年9月起,中邮消金开启了为期4个月的自查,暂停全部线下渠道受理普通邮你贷业务。此前媒体曾报道可能是因为“中介代理机构乱收费”。 (消金界此前曾报道过,2019年2月,“邮你贷”更名后重新上线。)
在代理模式中,地方中介渠道商常以“外访费”、“手续费”等名目收取费用,导致客户负担过重。
当然,最大的风险可能来自道德风险。由于利润低,代理商跑路的现象频频发生。代理一般收2、3个点中间费用,据一位代理商透露,湖北、深圳地区,月均放款额在4000万元上下。
此外,代理商并不为逾期担责,核心的风控仍由持牌机构把控。
“我们只是协助放款,具体的风控并不担责,也不需要兜底。如果出现逾期,我们会协助催收。”一名代理商如是说。
一般来说,代理模式和大额信贷紧密相连。根据兴业消金发布的“兴晴2018年第一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截至 2018年9月15日,根据入池资产统计,借款人单笔贷款平均本金余额10.5万元,其中装修占比86.44%。
“兴业消费贷去年北京市场做的很猛,现在应该是爆掉了。” 知情人士透露。而消金界向北京地区的一名员工问询,得到的回复是“兴业现在已经不走代理”。
兴业消金一名从业者说:“款既要放出去,又要安全收回来。个人逾期率超过3%,就要扣钱。如果风险高了,离职都不容易办理。”
消金界发现,受该模式牵连最大的,不是兴业,而是中银。
消金界获悉,中银消金主要是渠道合作,没有直营。当然,代理也不是想拿就拿的,需要总部许可,成为其子机构。而加入代理之后,拿中银、锦程来说,也不许做其他产品。
“代理给你了,你就好好给我做我的产品”。江西的这名代理商反映,他们之前也接其他公司的代理,但是不能再同一家公司做,只得开了个新公司,从新组建。“中银的领导说了,如果要做其他产品,就不要做中银了。”
中银消金2017年净利润达13.75亿元,位居持牌消金榜首,而今已经跌落神坛,渠道模式之前隐藏的风险,如今正在逐步爆发。
政策宽松的时候,代理一般会做信贷,按揭房、保单、公积金贷款,但是代理商坦言:“如果客户不还款人找不到了,我们一点办法都没有,他对征信也毫不在意。”
如今监管趋严,为了降低风险,代理商已经由信贷转为抵押,一抵或二抵。但是二抵刚刚兴起,具体的起诉、拍卖流程,并未有人真正操作过,都是一头雾水。
也就是说,信贷的风险逐步被发现并遏制,但房屋抵押的风险,还未真正显露。
线上小额信贷:由C端风险,转为B端风险
“我们以前也有线上H5,还找支付宝、贷超等渠道引流,虽然上量快,但是质量差,去年的大部分逾期都是这些渠道的客户。现在增资也没成功,目前这块业务也暂时停滞了。”一名从业者向消金界透露。
消金界了解到,除了老大哥招联金融,中原、包银等持牌机构都主要从线上获客。
获客渠道在线上,一般通过平台自己的大数据风控。其中根据中原消金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98%的用户可以通过线上申请实现秒贷,2%的风险提示客户由人工来核实。
“线上获客成本也很高,再加上风险拨备,已经没有多大优势了。”一位从业者坦言,各大消金公司从线上获客的质量都不太好,考验的就是公司的资金成本和风控能力。“消费金融公司的资金是从银行借来的,成本也很高。消费者不还,消费金融公司却要还银行,逾期也要产生各种费用。现在我们找异业平台合作,就是想找质量高的线上流量,减少被撸的风险。”
但是,在和场景进行合作的过程中,原本从C端的风险,逐渐转向了B端。所谓的医美、长租公寓、装修等场景,都是雷声滚滚。
晋商消金踩雷尤为严重。据不完全统计 ,2018年以来,晋商消金踩了“五个雷”:三次踩雷“租金贷”,一次踩雷车相关分期业务,一次踩雷旅游分期业务。受此影响,其股东晋商银行也在2018年接连遭遇处罚。
而苏宁、海尔消金有自己的自营场景,场景内分期的逾期率相对较低。但也有业内人士反映, “从场景获得的流量有限”。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机构对“场景”做出了更多诠释。 马上、中原在将用户上移到信用卡客群,此外,包银的“包你还”、哈银的“有卡贷”,都在对获客场景进行创新与探索。
信贷资金去向:有场景易控制,没有场景易挪用
“个人贷款,用途装修,之前一直都是这么操作的。但是近来监管力度加大了,有时候上头来查,会去贷款客户的家里查看。到那一看,这2015年第一笔贷款就是装修,现在都2019了,怎么还在装修啊?” 信贷员小张吐槽,监管趋严的大背景下,对于资金用途的审核也更为严格。
严禁消费贷资金用于投资,尤其是流入股市,一直是监管的重点。不止是对银行加强监管,对于持牌消金,监管的态度一样愈发严厉。
2018年1月,银监会网站显示, 湖北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因贷前调查、贷时审查不到位,导致贷款资金被挪用,被湖北银监局处以罚款人民币40万元,这也是2018年银行系消费金融首张罚单。
2018年9月,据上海银监局公布处罚信息显示, 中银消费金融被处罚款150万元,原因为2015年—2017年其部分贷款业务存在借款人收入情况贷前调查未尽职,并且未严格执行个人贷款资金支付管理。此外,中银消费金融未采取有效方式跟踪检查贷款使用情况。
“我们在贷款用途上一般都填装修。一般来说,如果你需要20万左右的金额,那么比较合理的解释就是装修了。”一位信贷员如是说。
类似于信用卡消费分期,用途为装修的贷款,需要提供证明,装修发票、收据、装修合同三选一。
然而, 相较于银行的大额贷款,消金机构的贷款更加小额分散,一般审核相对宽松,实际的用途也更难以监控。
在2018年共债风险上升后,多家持牌机构收缩无场景业务,转而扩大场景业务。
多位业内人士对消金界表示,一方面,依靠场景放贷是监管要求的,而且从长远看,也是银行合作时所看重的基本要素;另一方面,在多头借债风险增大时,场景业务相对风险可控。
在风控专家看来,场景中的客户资质、消费需求、交易行为、资金流向等信息,可用来对贷款用途的真实性进行判断,防止欺诈、骗贷;当然,这对客户资质水平进行评估,预测客户还款能力,积累客户数据方面非常有易。
持牌机构作为金融机构之一,本是经营风险的企业,在内部既有营销条线,也有风控条线。如今从当前整个市场可以感受到,各大机构已经觉察到行业风险,更加重视风控体系的建设。
当然,这些风险其实早就在监管的要求之内,也是可预期的,只不过在疯狂扩张与经济上行时,被忽视、被掩盖。
2018年可以看作是消费金融的一个转折点。对于消金从业者而言,野蛮生长时期或许已经过去,而加强了风险管控的消金行业,好日子才刚刚开始。
银行与金融科技融合的理想境界是什么?是银行即服务。
2019年6月14日,亿欧智库研究院将在“2019丨全球新经济年会·金融科技峰会”上发布《 2019开放银行与金融科技发展研究报告 》,深度解读金融科技赋能开放银行的融合与落地应用——上海·虹桥·世贸展馆邀您见证!抢票链接: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792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