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翻译行业走出来的科技公司,中译语通如何搭建跨语言服务生态?
(图为 中译语通 常务副总经理梁镇爽)
翻译是一个很传统的行业,但由于 人工智能 技术的逐步普及, 机器翻译 的准确率提升,这个传统行业也涌入了一批互联网企业。在这个赛道上,出身自传统翻译公司的中译语通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在不久前的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上,亿欧采访了中译语通常务副总经理梁镇爽,也通过她的叙述看到了一家不太一样的科技公司。
不存在转型,中译语通一直都是一家科技公司
在采访中,梁镇爽表示尽管中译语通的母公司中国对外翻译有限公司是一家翻译公司,但中译语通从成立开始的定位就是一家科技公司,而核心技术就是机器翻译。
机器翻译技术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而在不同的语种也有着不同的完成度。例如英语的使用频率高、使用人群数量大,语料库丰富,因此中英互译技术就更完善,其准确度可以达到97%;但对于很多小语种来说,准确率达不到要求。尤其是在国家“一带一路”政策之下,其语言服务需求实际上是非常旺盛,这就给中译语通这样的机器翻译公司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家出身传统翻译的科技公司,这个“身份”还是给中译语通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和大多数的技术公司或者大公司的机器翻译部门不同,中译语通不是单纯只做这样专业性很强的一项工作,而是在产业互补上,有更大的整体规划。
当语音、语料资源还不丰富的时候,中译语通可以利用全球多语种呼叫中心这个平台,先用人工进行在线的多方位服务,并逐步积累语音语料,当积累达到一定的量,再进行语音、语料的采集加工,有了详实的数据再进行模型训练,逐渐地将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相结合起来。
同时,中译语通还会和院校合作,跟当地其他资源合作,将该地区原先积累的资源挖掘出来。梁镇爽表示:“其实它们现在手里有很多积累下来的语音语料资源,但是没有人去做这个工作。”
如此来看,在快速发展的市场中,能够多管齐下解决问题,似乎就是中译语通重要的制胜手段。
“机器翻译行业市场容量很大,还谈不上竞争”
尽管之前我们说的是竞争优势,梁镇爽认为机器翻译行业还远远没有到竞争的地步,“相对巨大的市场容量来讲企业真的不太多,因为语言是一个沟通的最基础的东西。”
中国机器翻译行业其实可以分为两类公司或者团队,简单来说就是to B和to C。一类主要面向消费者和个人用户,而另一类主要面向企业、科研机构和政府单位,例如中译语通。
尽管都是机器翻译,但是后者有更强的行业属性,因此面对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语料库,不同的机器翻译公司也有各自擅长的领域。梁镇爽说:“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应用,实际上就这两、三年才兴起来的。在我前年去贵州参加大数据峰会的时候感觉到,整个展厅里面,农业的、气象的等等,其实每一家找一个方向,都是一个大市场,在某一个大的领域里找一个应用就足够它立足了。”
事实也确实如此,目前,中国人工智能行业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合作关系确实要大于竞争关系。无论是机器翻译还是语音识别,每个公司实际上都有聚焦点,也都是共生的关系,并不能去把每一件事做到尽善尽美。
做跨 语言大数据 的生产者和挖掘者
通过对中译语通更加深入的了解,笔者发现,在很大程度上中译语通已经不是一家单纯的人工智能或者机器翻译技术公司,它的主要业务更多集中在了语言大数据上。梁镇爽也表示,之所以说2016年是中译语通非常重要的一年,就是因为当年中译语通的整体发展战略定位在了跨语言大数据的方向,同时打造了译见这样一个平台。
目前,中译语通的译见大数据平台,覆盖了政府、科研、金融、工业、旅游等多个领域。
以科研领域为例。中译语通科研大数据主要服务于政府、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为用户提供全球范围内的科技类知识服务和智能语义检索服务,能够提供互联网上最新的科技资讯、专利、期刊等文献数据,并能够以专题服务和智能分析报告的形式呈现。这是一个全流程的多语言科技数据平台,能够实现科技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分布式存储、建模分析及可视化展现。
简而言之,通过机器翻译技术,中译语通成为了一个新的数据生产者,并且希望同时成为这些数据的掘金者。
这种模式其实对更多人工智能公司的商业化落地,有着很好的参考价值。人工智能行业内的大多数公司,都扮演着数据使用者的角色,通过大量数据进行模型训练,然后将模型放在语音或图像识别的各个场景中,从而改变场景的服务模式,创造商业化价值。但是以中译语通搭建的大数据平台为例,反过来看,人工智能公司同时也能够成为数据的生产者,并且推动产业链进一步延伸。
如何判断未来翻译机市场?
在机器翻译行业,近两年最亮眼的产品大概就是翻译机了,中译语通同样也有自己的翻译机产品,对于这个新诞生的硬件市场,梁镇爽表达了中译语通的看法。
首先,翻译机是中译语通能力的一个体现,是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智能硬件当中的,一个跨领域的能力展示。这其实和大多数翻译机的产品目的是相同的,翻译机所表现的能力不只有机器翻译技术,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技术与硬件之间相结合,实现产品化的能力。
梁镇爽说:“我们内部曾经讨论过翻译机的市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市场,它的市场容量到底有多大?它是否是刚需?我们甚至判断说它有可能是一个伪需求。”在经过讨论和判断后,中译语通将自己的翻译机产品定位在了中高端产品,面向国内和海外市场。
本身,翻译机面向的需求场景就是非常低频,如果只是在出国旅游、学外语这样的场景下使用,它甚至在便捷程度上不如一款手机APP。因此,未来中译语通计划将翻译机产品列入到行业应用,或者行业服务解决方案中,成为特点场景下机器翻译一体化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在特定领域内让这款低频产品的使用频率提高。
无论是大数据平台还是翻译机业务策略,其实都可以看作是中译语通构建机器翻译生态的一部分。市场发展到现在的阶段,机器翻译,甚至整个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已经很难用技术壁垒来形成竞争优势。而在另一方面,这个领域中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成为了形成差异化的重要因素。
因此,评价一家企业的标准也发生了变化。在技术上,大家的差距不过是小数点后的细微差别,很难分出一个谁都信服的高低;不过,从业务创新的方面来看,中译语通做的不错。
2018年8月24日,亿欧将在北京举办“ 科技落地 物链未来——GIIS 2018物流产业创新峰会 ”,就传统物流企业、制造企业、物流科技应用场景及实操、物流科技新畅想等议题,携行业人士一同探讨新机遇下物流科技如何更好落地及发展走向。
报名链接: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638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亿欧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北京亿欧网盟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