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时评:传统零售店可能是社区团购最后的收割者
很多杀进社区 团购 的创业者们都义无反顾的相信,社区团购将会成为一个万亿级的市场,未来这个领域会诞生自己的美团或京东;也有投资人称,他们希望在社区团购里寻找下一个 拼多多 ......
寡头论成立吗?
那么这个市场会不会出现寡头市场?也就是互联网行业“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的定律呢?
2015年由O2O行业引爆的百团大战最终形成了一个寡头市场,而这一次社区团购的千团大战可能最后会活下来很多公司,不一定是寡头市场。传统的百团大战,比方说拉手和窝窝团做的是全国性业务,很容易面临大鱼吃小鱼的问题。而社区团购和地域结合的相关性比较强。当年的团购可以形成规模效益,而社区团购的规模效应没有那么大,所以在这一赛道上可能会出现一部分区域性社区团购公司。
优势显而易见
社区团购产生的关键节点是线上流量红利完结,商家在通过尽可能扁平化的结构将商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增加利润,重新构建了人和货之间的关系。
目前社区团购的主流模式是:以二三线城市的线下真实小区为单位,线上建立微信群,招募社区宝妈、小区便利店店长、快递站站长为团长,在线上微信群内发布商品预售和团购商品信息。用户下单后,再统一发货到小区,用户到线下提货点取货,完成整个交易。而平台则提供品牌、技术、货源、物流、售后服务等支持。
与传统线下门店相比,社区团购省去了地租、人力成本,采用预售模式,以销定采;与传统电商相比,社区团购可以从原产地/工厂/大型中转仓直达社区,最后一公里由团长负责或者由消费者自提,降低了每单履约成本。
一般的社区团购往往通过高频刚需的 生鲜 品类切入,采用爆品进行引流。不过由于社区团购的进入门槛相对比较低,多数团购平台供应链管理体系并不成熟。一旦市场竞争加剧,只有拥有良好供应链、以好产品为核心,以渠道价值为本质的社区团购企业才能发展起来。
总之社区团购企业要成功必须具备三个关键能力:供应链能力,制造爆款的能力和维护群的能力。
不同于分销或者拼团模式发起的微信群,基于社区的微信群在建立之初就相互信任,“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里关系,也使得推荐人必须对自己推荐的商品负责,因此商品的推荐和分享都会更高效。
弊端不可回避
当然,社区团购也有其模式的局限性。其中最关键且直接接触消费者的,也就是平台委任的“团长”一般都是小区的业主,而且大多是小区内的宝妈和全职太太,这类人固然对小区环境和业主的需求的较为清楚,且没有工作的压力,有较多的空余时间来组建社区团购的群体。但由此产生的问题是,这群人的工作状态是松散的,也就是平台不发工资,所以也就不用受平台管理,而且她们大多又没有商业经营运作的经验和方式方法,甚至缺乏跟用户营销沟通的能力,平台需要投入很多的精力进行培训。
而一旦培养成熟,团长拥有了大量顾客,取得了不错的销量,她们在小区内部形成意见领袖的效应之后,很容易产生利用平台资源谋取私利,最终导致携带消费者背离平台而去。或者就是别的团购平台对团长挖墙角,最终还是让平台前期在这一片区的努力付诸东流。
同时,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由于越来越多的公司加入社区团购大军,小区居民也将会面对越来越多的社区团购平台,消费者对于“物要美价要廉”的心态已经被培养起来了,毫无疑问,只有提供持续的质优价廉的产品,才是能留住客户的重要关键,无疑最大的挑战也就是供应链的完善。
谁能笑到最后?
最后谈点题外话,不过也算是回到本篇的主题了。社区团购的风口总有过去之时,一旦投到这块的资金少了,很多社区团购公司的供应链可能会跟不上。结果很可能是像上门O2O一样,互联网公司的烧钱模式只是培养了居民的消费习惯——在微信群买东西,随后在小区楼下据点自取。那么到最后互联网公司因烧钱难以为继,而市场这熟地又被耕耘好以后,那些曾经被鄙视的传统 零售 ——夫妻老婆店反而却真正吃到了这块蛋糕。当然,如果是这样的结局,拥有连锁品牌的社区便利店们要大大的称谢了,因为它们才是最后的收割者。
假以时日、结果呈现,何尝不是应了那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呢?不过这也没什么,市场的推动一直就是这样: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拍死在沙滩上嘛。
本文系投稿稿件,作者:时胜利;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