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一周年,阿里巴巴O2O让投资人动摇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一年前的阿里巴巴在美国高调上市,无数疯狂的投资者成就了这场全球最大的IPO。那时对于多数海外投资人来说,阿里巴巴象征着中国飞速发展的经济及其背后潜力巨大的市场。然而时隔一年,股价在2个月的时间里较IPO发行价下滑了近76%,起起伏伏的阿里巴巴,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

对此,Atlantic Equities LLP公司首席分析师James Cordwell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发展的整体趋缓将拖累 电子商务 的发展,而这种趋势至少在2016年之前是无法得到缓解的,阿里巴巴此前铺开的“大饼”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消化”。

“所有运营指标都在朝很不理想的方向发展”,James Cordwell指出,“直到投资人重拾信心认为其能扭转这一局面之前,股价很难再涨回来”。

在IPO公开信中,马云曾表示股东的利益要次于消费者和员工,他不会为了长远的目标而受制于短期市场。对此,彭博社表示,至少从现在来看马云的观点是正确的——阿里有太多的麻烦起源于中国国内市场,它们没能完全控制住这个庞大的市场。截至目前,虽然认识到了头一年的失误,但很明显,阿里不是一个靠内省而过活的企业。

首席财务官蔡崇信在采访中说:“我们有过失误,但也从中吸取了教训”。可事实呢?在多数外媒眼中,尽管多宗是有目的有规划的战略性投资,但阿里的投资也有一些仍然难以去评估,例如投资广州恒大足球、投资魅族、建立阿里影业……

“阿里的投资战略有时候看上去的确令人费解”,香港Arete Research Service LLP公司分析师Li Muzhi表示,“虽然它的核心业务发展不错,这些未来投资也增加了资本的多元化,但随着核心业务发展的减速,这些投资的意义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O2O的面铺得这么广,阿里需要多久去消化呢?

是的,这些投资可能的确意义深远,但在海外投资人的眼里,他们不仅没能在现在增加公司的营收,即便是在未来,阿里也没敢如此保证。

“如果中国的电商经济发展良好,那投资人是的确不用担心阿里的这种做法”, 然而正如Cordwell所暗指的那样,事实并非如此。

中国股市近期的剧烈波动引发了连锁反应,《巴伦周刊》直言阿里的真实市值还不及当前的50%,尽管随后出面直接回应这种质疑,但此举却大范围点燃了此前埋藏已久的焦虑,越来越多的证券机构下调了阿里的股票评级,德意志银行把目标股价从89美元减到85美元,大和证券把价格目标从95美元削减到88美元,摩根大通分析师把他们的目标从96美元降到93美元。

但乐观的人总还是有的,Daiwa Capital Markets公司分析师John Choi就认为,尽管唱衰的媒体很多且大环境堪忧,但鉴于阿里的“底子”比较好也不至于如此悲观。“现在问题是情绪问题,市场对中国的情绪都比较消极”,John Choi表示,“要知道,电商已经是整个互联网行业中发展比较好的领域了”。

跟John Choi一样没放弃的分析师还有很多,在彭博社52名分析师中44名对阿里的股价评级仍是“建议买入”,尽管多数投资人不这么想——例如,跟给出“建议卖出”的2位分析师一样,亿万富豪Daniel Loeb和George Soros就分分钟卖光了手中所持的阿里股票。

“未来2~3个季度将会非常难熬,但熬过去了就是胜利”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