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教育:让每个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
有关 芬兰教育 的几个基本事实:
芬兰学前教育是0-6岁; 基础教育 是7-16岁,九年;高中教育是16-19岁,一般三年,实行2-4年弹性学制;大学教育3.5-4年,硕士研究生1-1.5年,博士时间不确定。
芬兰学生每周用于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少。1-6年级相当于其他国家的60%,7-9年级相当于其他国家的70%,但是产出成果则很高。
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从一年级每周19节课(每节课45分钟)到九年级每周30节课。
在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 芬兰投入到每个学生的费用处于中等水平,而PISA测试结果却名列前茅 。
芬兰1-6年级小学老师没有学科区别,老师教全科,会一直跟上2-3年,甚至一直教到6年级。
全社会充分信任学校信任教师
芬兰的师资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好的,教师工资待遇优厚,成为社会上最抢手的职业。师范教育也是学生入大学时申请最多的专业,为1∶10的竞争率。
教师的职业素养高,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师资,都必须经过五年的师范专业培养,取得硕士学位后才能当老师。由于在起点培养时就经过了人才选拔,五年的师范教育又赋予和培养了胜任教学的专业能力,可以说,芬兰的老师个个都是专家,随时随地都在研究教学、研究学生。
高质量师范教育的输出培养了专家型教师队伍,教师是全社会素质最高的人群,因此,家长和社会信任老师,政府部门信任学校,形成了充分信任的芬兰教育文化。 在芬兰学校,老师和学生形成了民主共同体,老师非常尊重学生,学生也非常信任老师。
这种深厚的信任文化也形成了芬兰的教育管理特色,政府对教育极少做出行政干预,在国家和地方教育课程大纲的基础上,学校有充分的自由执行自己的教学任务。
学校和教师具有高度的专业自主权,例如:学校可以自行决定哪一天开学,可以自主安排课程;教师自主选择教材,并能自行决定教学进度;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八年级没有统一考试,学生入学九年后才参加一次高中入学考试。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没有督导和检查,学校对教师也没有检查,教师不用写教案,不用坐班,没有评优。
芬兰全社会对教育的信任,一是来自于社会文化中具有信任的基础;二是芬兰师资的高质量值得让家长信赖;三是极少的行政干预给了教师更多的育人空间,使得教师能把所有的精力都用于培养学生。 学生素质越好,家长越信任教师和学校。这是一种良性循环。可以说,民众对教师的信任“坚如磐石”。
课程改革突出横向能力
芬兰此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面向未来的改革,重新审视基础教育中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针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发展培养学生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
未来社会必将对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因而,芬兰中小学教师认识到学生自身参与活动、获得经验、感受与快乐的重要性,认识到团结协作、学会在与别人对话中学习的重要性。
芬兰基础教育中的课程改革着力点
芬兰教育工作者不断更新关于学习环境的概念,重新思考校园文化以及学校与社区的关系。鼓励多元开放性的协作,重新定位学校课程的角色、目标和内容,积极培养支持个体发展的横向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芬兰近两年在基础教育中实施多学科学习模式,学生们每学年至少能够体验一个综合性、多学科的学习模式。这些学习模式将不同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进行融合,辅以教师之间的协作,学生们可以参与到综合性教学模式的设计中。
教学改革的预期都是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比如,教学工作应该是有趣而有意义的,教学工作能够抓住并体现校园文化,教学工作能够促进学生横向能力的发展。
芬兰此轮改革确立了基础教育与横向能力的国家级目标,核心是着眼于作为一个人和作为一个公民的发展,其在未来所需的知识、技能、价值观、态度、愿望等。 改革重点在于如何面对未来,学校应该教孩子未来生活所需。核心课程设计的重心,就是提升孩子面对21世纪挑战的能力,而不是提高考试分数所需。
能力指的是什么?2006年欧洲议会与欧盟理事会下了一个定义:“ 结合当下情境适用的知识、技能与态度 。”芬兰新的课程大纲是一种结合能力导向与主题导向的教学及学习新模式。
芬兰基础教育横向能力的培养目标
新的课程大纲总目标是培养孩子的横向能力。横向能力(transversal competence)由7种能力组成: ①思考与学习的能力;②文化识读、互动与表达能力;③照顾自己和他人、日常生活技能与保护自身安全的能力;④多元识读(运用多种语言的能力);⑤信息技术运用能力;⑥工作与创业能力;⑦参与与影响力,构筑可持续性的未来。
学生在学习数学、历史、艺术、音乐与其他传统科目之外,每年至少要参加一项主题式的跨科学习,学生甚至能参与规划自己的学习进度。
没有考试,学习氛围民主平等
芬兰学生7岁入小学,在1-8年级都没有考试, 只有到9年级结束前参加高中入学考试,12年级参加大学入学考试。芬兰的中小学没有考试,没有排名,老师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评估者。
芬兰教育者认为,考试并不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教育水准,所以不考试。 芬兰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不是学习知识。老师认为学生才是自己的舵手,教育就是如何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好的舵手。
芬兰社会高度信任学校、信任教师。那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基于深厚的文化自然形成的。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信任学生能够为自己的学习而尽力,学生也信任老师,不管何时何地都能帮助自己、促进自己学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多年的师生互动一贯形成的,宽松、无压力的课堂氛围则是教师、学校和教育体制共同努力营造的。
因为没有考试和排名,加之对个性化发展的重视,教师在芬兰的课堂上,呈现了一幕幕动人的情景。学生在课堂上有问题时,都是坐着举手,坐着接受老师的指导。 芬兰的老师个子很高,指导学生时,我们时而看到教师趴在小组旁边与学生互动指导学生,时而看到教师单腿或双腿跪在学生课桌旁指导学生 。教师的行为动作迅速、自然,娴熟、让学生舒服,让旁观者感动。
让每个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
鼓励个性、尊重差异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芬兰基础教育的显著特点。
芬兰对学生差异的尊重达到了惊人的程度。比如,芬兰老师对学生从来不做比较,不会将优等生的作业拿给后进生做示范或参考,也不会将优等生作业在全班展示,这样会对其他没有完成的学生造成压力。 芬兰老师认为,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成为最好的自己,因此会根据每一个学生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做到“下有保底,上不封顶”,真正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出发,帮助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
芬兰教育专家不约而同地用一幅动物园场景画面比喻各种各样的学生,他们认为,在猴子、企鹅、大象、鱼、海豹等诸多动物中,统一规定让他们进行爬树或游泳,是非常可笑的,因此,用一个标准评估所有学生也是不公平的。
芬兰学生课程选择自主性很强,有必修课程,有选修课程。尤其是高中,没有明确的年级划分,一种水平的课程往往既有高一学生,也有高二学生甚至高三学生;学生可以在学校学习,也可以在家学习;只要修够要求的学分,就可以高中毕业。学生之间就没有同学的概念了,每次都会见到不同的面孔。还有的学生在高三满18岁后去服兵役,暂时不参加高考,不进入大学,因此学生参加同一年大学入学考试的年龄其实也是不同的。
学校课程培育学生基本生活能力
在芬兰,我们发现很多成年人的生活能力很强,既是学识渊博的教育专家,又是厨艺超群的家庭主人,男士有一手料理技能,女士能玩转机械,擅长动手。为我们培训的专家,既是教育学博士,也是专业级别的冰球运动员或是摩托车赛车手,有的甚至自己还曾建造过两栋房子。 可以说,每一个芬兰人既有自己的职业能力,又有自己的业余爱好和拿手技艺。
这与学校教育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芬兰教育的基本理念是首先要培养合格的公民,培养完整的人,能够主宰自己命运的学校的人,能够自己管理好自己的人 。近年来芬兰教育所提出的培养学生的7种横向能力中,就有一项是“照顾自己和他人,管理日常活动和安全”的能力。芬兰的课程有很大一部分是为生活做准备的课程,而且这些课程是学校的必修课,不分男生女生,这些课程都要学。
我们观摩了一节家庭经济学课程,其实就是老师教给学生制作烘培一种芬兰早餐中的食品。初中一年级、二年级的学生,也在学习木工、金工、裁剪、缝纫、修自行车等。我们学校一般不教授家政、烹饪、修理等课程,而芬兰的孩子,在学校就可以学到今后在社会上立足的所有生活技能和安全保护能力。这也是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吧。
PISA排名下滑并不影响教育价值观
芬兰从2000年开始参与国际PISA测试,从2000年一直到2006年,三次拿到了全球第一的好成绩。自从2009年中国上海参加PISA测试以后,芬兰成绩有所下滑,近几年亚洲国家成绩异军突起,芬兰排名在逐渐下滑。其实,对PISA测试的分析,有很多指标,而测试成绩是最简单的一个指标。
芬兰教育专家从众多维度分析了芬兰教育质量情况。从2006年到2015年,芬兰PISA测试成绩一直下滑,他们分析,一个原因可能是次级差的学生的比例增加了,学困生比例也增加了。他分析了芬兰在全球的情况,以及在欧盟的情况。
从学习时间上看,与OECD其他国家每周学习时间比较,芬兰学生所用的时间最短。芬兰学生课后没有任何补课和学习时间,有明确的学校时间和休闲时间。
在学习效能方面,芬兰也是第一位。 芬兰学生每小时的学分量化产出值是14.7,中国大陆是9.1。
在教育均衡方面,芬兰各学校之间的成绩差异也是最小的。全国各地的学校均能取得相似的良好成绩, 这表明芬兰的教育体系在某种程度上消除了社会“弱势”。
除了成绩以外,还有其他相关指标,如学生对生活满意度的比较,这个方面芬兰位于第5位。关于教师对工作满意度的调查,芬兰教师的认同度最高,很多人是想当老师再选当老师。
从这些指标的全面分析中,可以看出芬兰人对自己的教育价值观和教育方式是十分自信的。芬兰教育同行说:我们无意在哪个方面争第一,“芬兰教育全球第一”,这都是其他国家加在我们头上的说法,我们只是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向去做。
简单地看原始成绩,并不能全面反映质量。 教育的首要目标是保障教育的质量,芬兰质量的达成方式是非常少的控制,通过放权来达到质量。
芬兰教育工作者十分有定力,他们坚信,教育最重要的是价值判断。面对网络化时代、 人工智能 背景下教育如何发展,他们认为教育应跟随时代脚步,但信息时代的发展也会有摇摆,因此,学校不能走得太快,学校需要沉淀,需要有一些笃定的教育规律性认识,教育要有滞后性的改进时间。
芬兰教育传统和新近的教育改革中有很多亮点,比如小组合作学习,从小学到高中,小组学习是常态,不是个别的课型。
芬兰的学生顾问制度也是一大亮点,从小学到高中,都有完备的学习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系统,学校有专门的老师负责,所有班主任都是学习顾问指导专家。 芬兰的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之间、职业技术大学和学术型综合大学之间,都建立了互通互转的立交桥。这就大大降低了“一锤定音”的升学决策的风险,允许学生改变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