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行业凛冬已至,谁能穿越周期向死而生?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面板行业凛冬已至,谁能穿越周期向死而生?

【编者按】产业链主导权的转移,新技术的交替,往往在一个液晶周期内同时完成。在资本运营和技术研发领域,李东生这批中国企业家准备好了打一场持久战。

本文转自“财约你”,作者吴九声。经亿欧编辑,仅供业内人士参考。


“Imagine”

“You may say I’m a dreamer,but I’m not the only one……”。2015年6月,在国际信息显示学会演讲的结尾,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引用了约翰列侬的名曲《Imagine》,以“梦想家”自况。

理工科出身的李东生思维严谨,这是他为数不多几次透露浪漫气质的时刻。在对话腾讯新闻《财约你》时,这位微信昵称为“东哥”的企业家,开玩笑地说“千万不要叫我东叔,也不要叫我东大爷,我62岁但是依旧年轻,对新事物敏感”。

这位梦想家彼时在显示学会的论坛上全场使用英文演讲,纵论显示行业市场及产区趋势。面对一众日韩以及中国台湾的显示巨头,李东生预言,未来,全球显示的主要增长会来自于中国大陆。更进一步,李东生认为,未来全球的技术创新及发展机会都可能在中国大陆发生。

彼时彼刻,中国大陆液晶双雄——TCL旗下的华星光电和京东方刚刚崭露头角,在TFT液晶面板领域,超越了日本,但仍落后于韩国和中国台湾。 华星光电不过刚刚成立6年时间而已,在当时的观众看来,李氏此时的一番评论稍嫌过早。

要知道,这场演讲一年前中国大陆的电视面板显示自给率,才刚刚过半而已。更早的4、5年前,李东生等中国电视大佬们,在奋斗多年成为全球电视行业领导者之后,不得不向日韩的显示面板企业弯腰,这些上游企业联手操纵向中国大陆家电厂商供应平板显示屏。

这也才有了2009年,李东生力排众议,冒险进入上游面板领域的行动。

当时正值液晶行业盛世,各地不断新上面板产能。李东生警告,面板行业存在产能过剩的风险。

过冬

李东生的“Imagine”逐步成真。在演讲两年之后的2017年,中国大陆厂商显示面板规模超过了韩国,升至全球第一。

中国“面板双雄”——京东方和TCL华星光电进入全球前五,排名逐年提升。

与此同时,李东生的另外一个担忧——产能过剩而导致的景气周期变化,也不幸成真。 根据群智咨询的数据,主流尺寸的面板价格已经连续2年处于下行区间,整个液晶面板行业已经进入寒冬——液晶面板行业特有的景气循环周期中的低谷。

实业、制造业企业家的宿命在于,好不容易拼搏至领先之时,往往也是行业开始衰退之日。

这一幕,在以李东生为代表的中国家电企业家身上格外眼熟。对产业领导者的追击战,往往会迅速建立优势,但又因为不能快速取胜而进入一场拉锯多时的持久战。

眼下这一波的液晶周期,剧烈程度更甚于以往,时间跨度可能也会更长。两个多月前(2019年8月),猜对了周期“开头”的李东生对媒体预测,这次液晶低谷期大概还要继续2到3年。

曾经风光无比的液晶巨头市况惨烈。韩国三星、LG,各自曝出巨亏,几大巨头从2018年年底开始连续几个季度亏损。中国台湾的友达光电和群创光电,毛利率则低至不到3%,在此市况下,亏损在所难免。

LG、三星以及中国台湾两家企业,纷纷宣布调整策略,关闭工厂、减少产能,甚至出售资产。而郭台铭旗下的鸿海系则更加夸张,直接宣布要退出本来野心勃勃的广州面板计划,开始寻找买家。

但是,放眼望去,全世界有资金买,有能力管的买家屈指可数。

穿越周期

最近几次接受采访时,李东生对当前传闻中的多个交易并购可能,都避而不谈,谨慎到连可能性都不谈。

日本的JDI在出售?不评价,不谈。

鸿海广州项目?也不评价,不谈。

但是,李东生不否认,TCL华星有通过并购快速发展的想法。

显示产业作为资金投入巨大的企业,往往地方政府会与企业一同出资。在与腾讯新闻《财约你》栏目对话时,李东生介绍,TCL华星的7个工厂当中,除了T2工厂之外,深圳、武汉政府资金曾经参与了工厂的投资。但是,TCL华星的投资模式与同行多有不同:同行往往是企业出资10%,其余90%由地方政府出资。

李东生直言自己难以接受这种投资比例,TCL华星往往出资50%以上,其余有政府产业基金参与。在合适的时机,政府产业基金会获益退出。相比同行,这更考验TCL华星的资金运营能力。

有时候,李东生会强调,TCL华星是运营最好、效率最高,管理能力最好、竞争力最强的企业,不是之一。自2012年华星光电投产以来,每年都保持盈利,这也是行业当中唯一的一家。重组之后,在恶劣的市况下,TCL上市公司仍然盈利27亿,几十亿的正向现金流。

那么,无论是JDI还是夏普广州增城项目,这些困境中的液晶面板项目,在变成待售之后,第一个电话会打给谁?不言自明。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面板行业曾经的绝对领导者,韩国双雄和中国台湾两巨头经历过数个液晶周期,应对市场危机的“经验丰富”。总结来说,大致是逆周期投入扩张,通过持续高额的研发投入和资本开支,引领产品创新,建立起对其它追赶企业的绝对优势,还包括通过消费业务协同平滑自身的经营和业务。

这些策略曾经百试不爽,一路支撑四巨头统治液晶面板行业多年。但是,在刚刚过去的几个季度中,似乎无一例外地失效了。

思考其中的变化,中国大陆产能的出现,应该是四巨头失算的主要变量。中国大陆液晶产能的出现,早已改变了液晶面板市场的供需。

作为全球消费电子制造集群中心,中国大陆市场工业门类齐全、工程师红利显著、下游需求持续涌现。兼之中国政府持续的政策红利,过去10年,京东方、TCL华星、深天马等厂商快速建立起规模和效率优势,全球显示产业正在快速向中国大陆转移。

预计到2020年,中国大陆产能在LCD液晶面板市场的占比,将会超过50%。在这一持续的产业转移中,京东方和TCL华星双雄,背靠中国市场资源,穿越液晶周期,在新一轮的逆周期投资当中迅速崛起。

中国双雄崛起

在液晶面板行业,由于投资和市场供需变化所产生的“液晶周期”,波峰浪谷直接影响企业兴衰,导致新王登基,旧势力隐退。过去20年,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的面板企业正是在周期低谷当中,完成新旧交替。

最初,日本的夏普、索尼等企业率先将液晶面板发展成一个巨大的产业。然而在上一波交替中,液晶巨头日本夏普出售给了郭台铭旗下的鸿海。2019年以来,日本曾经的显示巨头JDI,贵为苹果主要的供应商之一,处境凄惨,连续寻找买家和投资者,无奈市况恶劣,中国台湾以及中国大陆的投资人相继宣布退出。

如今,日本公司已经式微,只剩下部分技术公司和材料企业。承接日本液晶面板产业。韩国和中国台湾企业,一度统治整个行业。在新一波周期中,韩国和中国台湾的面板厂商的影响力再次被削弱。

有意思的是,无论是当年的日本还是如今的韩国和中国台湾,每一代新的液晶霸主都是两三家企业的天下,韩国的三星、LG,中国台湾的友达光电和群创光电。

此次,中国大陆液晶新势力的崛起也同样也以双雄并峙的场景开头——根据各大厂发布的产能预计,到2021年,京东方和TCL华星将会取代LG和三星,成为面板厂商当中规模的前两位。

在过去5年,全球面板行业面积规模以9%的年复合增长率快速成长。中国双雄的速度则更快,TCL华星为21%,京东方则是42%,双雄的收入复合增速都也超过了10%。

在残酷无情的液晶周期面前,一时的盈利和规模优势,是那么不可靠。 真正检验“中国双雄”成色,还得看能不能引领未来的显示产业趋势。

下一代显示“持久战”

中韩两国的产业竞争一直吸引着政府高层的注意。在出席一个会议时,总理曾经问李东生:什么时候可以赶上三星?

过去30年,显示产业的产业链、市场主导权,和技术领导者的转移往往在一个显示产业周期内同时完成,从日本向韩国的转移就是例子。如今,从产业规模来看,中国大陆成为显示产业主导者已是必然。那技术领先是否能如以前一样,转移到中国大陆?

过去多年,京东方、TCL华星、深天马等中国大陆显示企业一直跟在日韩、中国台湾显示企业的身后,苦苦追赶。在积累了必要的资金、资源和市场影响力之后,这几家企业都在布局,希望迎接这个新的技术交替周期。

几家巨头的技术路径差异明显。京东方在布局物联网IoT、AI等技术领域,也在进入医疗等更为宽泛的显示产业的下游应用领域,呈现出一种相关多元化的扩张趋势。与之相比,从下游起家的李东生则执着于在显示产业的技术升级当中取得领先。

面对总理的提问,李东生回答说,追上三星,与之并驾齐驱,大约需要3到5年。而想要真正超越这家半导体显示巨头,引领半导体显示行业,需要更长的时间。在不久前的一次访谈当中,李东生预计,10年左右,才有胜算。

李东生的信心,来自于过去多年,TCL在研发方面的持续投入。2019年上半年,TCL的研发投入32亿。这一规模无法与华为等通信巨头相比,但是相较于行业,其比例已经不低。连续多年,TCL的研发投入都超过其盈利。

三星、LG等韩国显示巨头在资源、技术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劣势也是非常明显——巨头们试图在多个技术路线之间做出精确选择,因此多个技术路线都希望能齐头并进,但往往不能如愿。

此前,三星曾经推动RGB的OLED技术路线,浅尝辄止,在2013年不得不放弃。近期三星开始转入QD-LED、Micro-LED的前期研发。LG坚持的白光OLED的技术路线,在最近也开始有所摇摆。

在三星、LG狂赌RGB-OLED和白光OLED之时,后起之秀只能另辟蹊径。TCL的诀窍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作出选择。在圣何塞的那场演讲当中,李东生已经提到——过去多年,TCL华星一直持续布局“印刷显示”技术以及相关生态。

李东生的结论是,印刷显示技术有可能成为新一代的大尺寸显示技术核心,他呼吁国内外产业链共同参与这项技术的研发——印刷显示技术可以“像印报纸一样,印刷显示器”,实现大面积、轻薄、柔性的显示应用。

李东生或许赌对了。几个月前,在韩国一个技术会议上,三星电子旗下三星显示人士在演讲当中,介绍了TCL控股的广东聚华在印刷显示方面的进展,并且透露了三星显示接下来的技术选择,其路径与TCL华星基本一致。

会后问答中,该三星显示人士感叹,在印刷显示方面,中国企业已经走在了前列。三星之外,LG、友达、京东方等国内外主流面板企业也已经陆续选择加入印刷显示的领域竞争。

在显示技术领域,中国企业第一次引领了主流技术的赛跑。下一代半导体显示市场的持久战,李东生赢了开局。但是,这一优势也仅仅能让其与韩国巨头平跑而已,再有10年,才会真正检验中国企业的技术趋势判断和布局的能力,是否足以领先。

与华为等中国技术领先公司的处境类似,在显示技术领域,TCL和京东方也已经走入无人区,身前已经没有其他巨头引路,没有巨头提供成熟的设备、材料和技术工艺。这些中国企业的技术研发团队必须从零做起,培养相关的产业链和技术生态,推动材料、装备、芯片等多个环节参与者的技术创新,而不是纯粹依靠自己。

从对立研发,到协同整个生态前进,这对所有中国厂商来说,都是一件新鲜而充满挑战的事情。作为意图成为领先者的中国技术企业来说,技术路线的竞争,已经不是纯粹某两个产品或者两项技术之间的竞争,更是各自技术生态之间的竞争。

推荐阅读

直击科创|液晶面板市场已冷,八亿时空注册成功存疑

“没撑住”的夏普,柔性OLED鹿死谁手?

编辑:夏一哲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