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嗒出行宋中杰的创业哲学和他的团队
2014年,滴滴和快的大战正酣,资本都在押宝这两家头部企业以及网约车模式,彼时的 嘀嗒 没有跟风,而是选择了顺风车这一刚刚起步的细分领域。2017年,当传统巡游出租车被网约车补贴大战挤压到生存边缘时,嘀嗒出行进入了出租车领域。
2017年以来,嘀嗒出行一直低调潜行,但是仅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将出租车业务拓展到86个城市,与其中21个城市的出租车行业协会达成了战略合作。根据第三方数据显示,从2017年底到2019年第三季度,嘀嗒出行的月活市场份额从不足5%上升至14.8%。,在顺风车和出租车这两个的赛道上,嘀嗒出行一步一个脚印,从技术,数据和模式和理念等层面,构筑着通往未来的护城河。
时过境迁,这两条赛道如今都逐渐成为了潜力股,而嘀嗒则已不知不觉跑在前面。在顺风车市场,嘀嗒出行已拿到近7成的市场份额,而在出租车网招市场上,嘀嗒出行排名第二,并在巡游出租车数字化转型升级业务方面排名第一。
坚守、专注和克制也带来了亮眼的业绩。今年9月1日,嘀嗒出行公布6周年业绩,不仅用户规模快速增长,顺风车峰值应答率已经超过70%,还实现了连续15个月盈利。
不过,在嘀嗒出行创始团队看来,“事,还远远没有做成”。
回顾和其他几位联合创始人一起走过的六年,嘀嗒出行CEO 宋中杰 坦言,“我们走的是一条很难的路,这条路不会轻易让你成功,你需要的是耐心和坚持。更重要的是,你需要先人一步看到未来和终局。”
谈 创业
1. 选择赛道的四条金律
其实,我们在做十多年前团购时,我们逐渐意识到团购并不是商家的核心诉求,价值不大,前景不理想。那个时候我们就开始考虑,是不是应该选择另外一个赛道。当时认真研究了四个领域:O2O到家,在线教育,P2P金融和出行,同时也给自己列了一些新赛道的选择标准:
第一:这个行业最好已经进入了风口期,处于爆发阶段。
第二,跟移动互联网技术联系比较紧密。我们认为移动互联网技术会在未来二三十年内将会根本性改变人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第三,我们能力所及,比较擅长的事。
第四,赛道和市场都足够大。
后来最终争论结果就是进入出行,因为这四个行业里,出行最符合这四个条件。
2. 不必盲目跟风
我反对一个创业者在进入一个行业之前,没有深入思考并判断过这个行业的未来趋势,没有深入分析做这个事情到底能产生什么长远价值,跟竞争对手相比有何差异化优势,纯粹资本看重什么就往哪扎堆。这肯定是不可取的,也注定会失败。
比如我们总是被问及:做不做网约车和快车?可能在很多人心中,网约车快车才是未来和主战场,才是投资人关注的地方。我说我们并不这么认为,也不去追这个风口,我们对出行行业的未来有自己的判断和看法,坚持走自己的路。
3. 要能看到终局并坚定走下去
创业里面最麻烦的就没有看到终局,只是看到了中间的阶段和过程,这会让你很难坚定信心走下去,会经常摇摆,你不知道最终产生的价值,不知道最终公司是怎么盈利的。不过,我们认为,定位大众出行服务平台,深耕顺风车和出租车这两个领域,我们算是都走对了,因为我们看到这两个赛道的未来终局前景。
我们刚进入出租车领域时想法很朴素,就是觉得出租车不应该被抛弃,我们还是要照顾一下200多万的出租车司机,不过,今天我们已经可以很清楚看到出租车的终局是什么,就是未来一定是出租车的扬招和网招两种方式并存融合,只服务网招不是终局。如何同时做好扬招和网招?我们首先要保证服务要做好,用技术去提升所有环节的体验,然后用技术数据和模式驱动行业效率提升。
归根结底,一个业务模式能否生存还是要看效率高不高,如果能够推动效率提升,就有持续长远价值和生命力。
4. 创业大多数时候都是在黑暗中前行
我一直觉得,只要在创业路上就都差不多,肯定是有时高兴一点,有时挫折感强一点。但总的来说都是高度危机感,一堆挑战,不是这个问题就是那个问题,没有说什么时候可以高枕无忧和放松,这是创业和企业家的常态。
我们一路走来,实际上遇到的都是坎坷,人们常说因为看到希望,所以坚持,可是创业路上哪有那么多阳光和光明,都是黑暗更多,大部分时候是看不到希望的。所以还是要看更深层的东西,看到更远的远方是什么。
5. 市场变化太快,你唯有努力跑在前面
现在行业变化、市场变化都太快,远远快过过去历史上任何一个周期,没有哪家公司是安全的,没有哪一个位置是安全的。你必须还是要跑在前面,永远努力跑在前面,只有自己强大了,才有可能不被淘汰。 职场选择也一样,你要看看这个位置能不能让你长本事,让你变得变强。这个公司不行,转手一堆公司抢你。
所以我们为什么强调要保持“饥饿感”,要走出舒适区,我们几个(联合创始人)有学着开批评会,因为大家都不愿意听批评了,都愿意听表扬。
6. 看得长远一些,你会发现短期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你肯定也会想是否值得,是否还有其他选择,另外你再跟朋友一比较,人家好像没你那么难和苦,好像过得比你好……我们过多时候不珍惜自己拥有的,反倒是羡慕别人有的东西,但是实际上你不知道别人的挑战和困难可能更多,所以我觉得还是看长远一点,看到你最后追求的目标,你会发现,短期面临的问题其实都不是问题。
看远一点很简单,出行是刚需,但现在还有很多不足,如果找到合适的产品模式解决这些不足,你就有巨大的价值,那为什么不去做呢?现在网约车确实做得不是那么令人满意,问题依然存在,那我们能不能去挑战更好的方式方法?去尝试不同的路径?这样去想,你可能就会看到不同的点并坚持下去。
7. 创业是一条不归路,无数动力会驱使你坚持下去
创业其实是一个不归路,你的心境已经很不一样了,不甘于再去大公司打工,而是希望更多地去自主决策和创造,同时承担更多的责任,因为创业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情,还有很多员工、车主、乘客和投资人,想到这些,创业路上也不能轻言放弃。
另外你还会去思考,你的人生到底最后给大家有什么交代,给自己和子女有什么交代,那么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还要做一份你自己觉得挺自豪的事儿,对社会有价值和贡献的事儿。
每当有朋友说,“用你们app打到车了,体验不错”,这就是莫大的鼓励,会让你觉得做这个事情有价值,解决了人们的出行难题。所以,为什么不坚持做这样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呢?
8. 永远不要觉得已经做得最好,没有什么可以创新了
压力和挑战来自于很多方面,有来自客观也有主观的,客观你改变不了,只能从主观上改变。必须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进取心,永远不要觉得自己已经做得最好,没有什么可以创新,没有什么不同的路可以走了。必须要时刻保持警觉,时刻要摆脱我们过去无论是什么样的包袱,快速响应任何挑战和机遇。
9. 竞争一定会有,但并不一定你死我活
我一直认为市场跟战场不一样,战场上打仗是你死我活,有我没你,而市场并不是这样的,你在任何市场里都会有竞争对手,因为用户本身就需要有选择空间,谁愿意单一呢?正因如此,大家都有自己的空间可以去做,并找到自己的生存之路。竞争对手一定有,我们唯有做好自己的事情,把握对的方向,做对的事情并且跑得更快。大市场里绝对不是只有我们一条鱼,不过我们希望成为活得最好的鱼。
10. 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一定要双赢
总得来说我们还是看到了不一样的未来,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我们不仅追求经济效益,同时也希望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我们不是增加道路车辆,而是通过技术,数据和模式创新来推进四轮出行服务的供给侧改革,让现有存量汽车发挥更大的运输效能,同时实现环境影响最小化。同时,我们还坚持合规合法,跟国家顶层设计与规划保持一致,并且帮助他在顶层设计之下做实践者。你像出租车,国务院和交通部都有顶层设计,但是这些如何更好落地呢,我们就用新出行战略,三化工程真正帮助解决出租车行业的困境,助力转型升级。
这个思路就是,你只有先进来,才可能获得各方支持,越多人支持就越轻松一点,越好做一点,何况我们做的都是很艰难的事情。
谈团队&管理
1. 价值观要趋同
我们几个联合创始人最开始走到一起,是因为大家都有想做一番事业的愿望,都觉得打工那么久了,天花板在哪都很清楚,所能发挥的作用实际上也是在条条框框内的,那为什么不在更大的空间里面发挥自己的才智和潜质,一起做一些更大的事情呢?
而能一起创业十多年走到今天,价值观趋同很重要,大家都很正。我们公司有一个文化氛围,叫简单直接,表现下来就是公司里没有山头、没有派别。员工不需要站队,也不需要溜须拍马获得晋升和机会。就是很简单就是做事儿,你只要把事情做好了,做出成绩和贡献了,你就有更大的舞台和提升空间。这就是我们价值观很趋同的表现,也形成了我们很直接的企业文化。”
2. 彼此建立深厚信任很重要
我们现在几个联合创始人中,有三个原来都是我团队的,大家在一起工作时间很长了,最长的有十五年,最短的也有十年了,彼此都非常了解,也形成了很深的习惯,这也是大家愿意建立相互信任的基础。
比如其他几个联合创始人,股权文件也都不看,拿过来就签字。因为他们知道我也不会坑他们,也不会说话不算数,有这个信任作为基础,其实很多事情都更好解决。
另外就是大家的能力和个性也是很互补,有销售比较强的,市场比较强的,产品比较强的,有技术比较强的,所以正好是优势互补的组合。
总的来说也是缘份,凑在一起也不容易。你也会有很多朋友,外面也会有很多人才,但真正能彼此信任,志同道合的其实不容易,所以还是需要一些缘份的。
3. 无论是创始团队还是员工,每个人都须要成长
其实我们这几个人(联合创始人)的学习能力都挺强的,这么多年每个人都在不断突破自己的边界,适应自己的岗位。你看负责产品的朱敏原来没做过产品,负责市场及人力的金龙之前没做过市场和人力,此前做销售的跃军现在负责整个运营部门包括销售、客服和政府关系等很多职责。我们这些人不是说你只能搞销售,只能搞运营,每个人都能够学习提高自己,适应各种岗位。所以我们没有轮岗制,但是实际上也做了很多轮岗。
事实上,“共同成长”也是嘀嗒企业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条, “企业带动个人成长,个人促进企业成长,共享发展成果”。这样员工也会更有成就感,团队的凝聚力也会更强。
4. 强势与否并不在于声音有多大
我觉得强势与否并不体现于表面,不在于声音有多大,而是看是否敢于做决断,是否敢于承担相应带来的后果。你看有人笑呵呵的,人家敢做决断,有的人咋咋呼呼的,但是就不敢做最后的决断,那哪个人算强势的呢?
5. 允许争吵,但一旦拍板了就坚决执行
我们几个人(联合创始团队)是有一个原则的,就是允许大家说话,发表不同意见,可以去争吵,但是最终总是要有一个结论,这个结论就是最后我拍板。只要是拍板,就不可能大家都是认同的,肯定是有的人赞同有的人反对,但无论怎样,只要是最后的抉择,无论你原来是支持还是反对,必须坚决执行。
6. 做最后决策肯定会有压力,但有担当才能树立权威
做决策肯定会有压力。我们的企业文化中有一条就是“担当”,就是做了决定就必须承担后果。一般人都是说,你做了决定并且做出了成绩,那这个成果就是你的。但如果你做的决策被证明是错的,做失败了那怎么办呢?我们一直坚持的就是你要有担当。你的决策做对了,成绩算在你头上。做错了,对不起责任你必须扛,这是对等的,这才让我们每一个人做决策时要去认真思考,因为你要对此负责。
所以每个人做决策,要树立权威决不是靠“老大”的地位,要让人家心服口服的,是因为你的德行、能力、眼光和胸怀。所以作为公司CEO,如果拍错板了一样要承担责任,但如果老拍错板还有什么威信可言呢?所以,做最后决策是会有压力的。
7. 创业最初目标很朴素,希望一起干点大事
最开始的时候,创业目标很朴素,就说我们这些人应该能干点大事吧,干成一个自己愿意、自己能够主导的,自己决策,能做成的事,其实一开始我们就是这么一个朴素的想法,但是跑着跑着,就开始越来越体会到“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为友为邻”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我们感谢命运把我们安排在出行这样一个民生赛道,让我们有机会为亿万百姓的出行福祉做出自己微薄的贡献,现在对比目标还有距离,道阻且长,所以未来只有不断翻山越岭,努力向前。
结语
红杉资本一位合伙人比尔·科夫兰(Bill Coughran)曾分享过红杉资本对好项目、好公司的看法:
1、公司的项目带给客户的好处必须一目了然,而不是讲一大堆故事。
2、技术上要有绝活,即核心竞争力。
3、好的业务永远是花小钱就能做成大生意的。
4、公司和创始人的基因要好。
5、创始人要目标明确,要清楚自己该干什么,不需要做什么。
这些标准放到移动出行领域,同样有着深远启示意义。可以说,今天的移动出行市场已经走过了最初的风口期,正在逐渐走向爆发期。而移动出行这个大领域中,其实存在很多不同的赛道,很多新的可能性。如何才能创造更加长远和巨大的价值,取决于人们看到的是怎样的未来终局,以及所选择的通往终局之路。
本文经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欧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