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原因令中国成为当今全球最激动人心的医疗市场
【编者按】一位在中国生活了十几年的外国人,发表了他对十几年来中国 医疗市场 巨变的理解。他认为,最近几年中国的医疗市场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激动人心。本文从八个方面表达了他的理解。
本文转自麦肯锡咨询公司,作者乐诚铎;经亿欧大健康编辑,供行业人士参考。
我有幸在中国生活了十几年。在此期间,医疗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从来不会让人感觉无聊。但我还是得出一个结论:中国的医疗市场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激动人心。我认为原因有8个。
1. 对患者和经济的潜在影响极大
中国于2016年制定了全国性的医疗健康战略《“ 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它为提高中国人口的健康水平制定了宏伟目标。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例如,过去30年中国女性和男性的预期寿命从68岁提高到了77岁。
还有很多事情可做,尤其是在快速老龄化的社会背景之下。中国政府将通过诸如持续加强预防保健、优化健康管理和服务及关注女性和儿童等关键人群,到2030年,将催生出一个价值16万亿元人民币的健康产业。这些措施总计可以新增数10亿年的人口寿命,对中国的生产力和经济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
2. 中国科研机构开足马力发展创新
种种迹象已经浮出水面:大批“海龟”回国寻求事业发展机会,各种渠道的融资充足,中央和地方政府给予大力支持,监管的决策和实施空前提速,企业甚至还可以享受相当程度的运营自由度,这在西方也并不普遍。
这些都为快速创新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开始结下累累硕果。新的结直肠癌分子(由和记黄埔研制的呋喹替尼 (fruquintinib))、CAR-T、PD-1 只是其中几个实例。除此之外,还涌现出了很多创新型医疗科技公司(例如心脏瓣膜微创医疗器械领域的启明医疗)、下一代基因测序公司(例如贝瑞基因)或大数据公司(例如关注肿瘤学的零氪科技,这家公司创办4年估值就已达到10亿美元)。这些科研成果搁在几年前是无法想象的。
3. CFDA/NMPA “速度与激情”的改革
客观来看,CFDA(现在的NMPA)自 2015 年启动的改革无论在广度、深度还是速度方面,都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如果说医疗行业的改革力度在中国所有行业中几乎无出其右,我相信会得到麦肯锡从事各个行业咨询业务的同事的认同。全球药物试验和上市过程中融合的中国创新成果数量之大前所未有,成功率之高有目共睹,自2016年以来大约有100种新药获批,创造了新的纪录。
其他的成果包括发布罕见病目录、建立快速上市机制、接受境外临床试验数据以及界定有条件的上市批准路径。曾经“任何SFDA/CFDA的消息都是坏消息”变成了现在的“任何NMPA的消息都是好消息”。由于新药获批速度极快,有些跨国公司甚至不得不略显仓促地加快其进入市场的速度。
4. 医药跨国公司重燃乐观情绪
可能是周期性,但显然目前是跨国公司又一个“乐观巅峰”,刺激因素包括子公司强劲的商业表现(很多企业今年实现了15%-20%的增速,而且预算超支)、CFDA速度与激情的改革,以及跨国公司纷纷意识到中国市场处在合作和创新机会的转折点。
有些跨国公司更加强调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战略,甚至把很多关键的全球管理职位设在中国。中国市场对跨国企业的营收贡献不断增加,目前一小部分企业已经超过10%。当然,企业也充分认识到自身面临的不确定性。例如,成熟品牌的压力日增(尤其在药物一致性评价的要求实施之后),而渠道瓶颈仍在制约新药的增长。
5. PAT对医疗行业的颠覆
BAT是指中国互联网三巨头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但最近演变成了PAT,也就是平安、阿里巴巴和腾讯。PAT折射出了三家科技巨头正大举押注医疗行业。短短几年,PAT就搭建起了复杂的生态系统,从而对整个患者护理价值链施加影响。京东最近也进入此领域,凭借领先的物流能力和广泛的物流网络,京东同样拥有颠覆传统模式的有利条件。这3个首个字母的缩写今后还会带来更多变化。
6. 本国市场资金充足,且积极寻找全球机会
我们估计,专注于医疗健康领域的基金在2017年融资额超过400亿美元,资金交易额超过100亿美元。这股势头在2018年有所放缓,但中国的基金不仅在对美国 生物科技 公司的支持时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例如Grail、VielaBio、IDEAYA ),而且开始把目光转向欧洲,那里有很多生物科技公司都能受益于新的资金渠道。启明创投、康桥资本、通和毓承、斯道资本和汇桥资本等顶尖中国基金,都在建设一套全球网络更广泛的创新生态系统。
7. 港交所大开绿灯!
从港交所对生物科技公司释放开放信号,到4 家公司(歌礼生物、百济神州、华领医药和信达生物)挂牌上市,只用了短短一年时间。还有很多公司在排队等候,例如基石药业、盟科医药、方达医药、AOBiome Therapeutics 和 Stealth。但要在香港形成真正的生物科技集群仍然需要时间,很多要素尚处于萌芽阶段,企业面临的困难还有很多,先期上市的几家公司股价表现不佳就是佐证。但近期进展的确好比是中国企业家梦寐以求的强心剂,刺激他们研制革新产品。
8. 中国生物科技公司走向成熟?
我们还看到第一批即将推出新药的中国生物科技公司。诚然,其中多数为仿制药,但也有一些是真正的创新,证明中国药企也能做到本土创新。这些创新企业的兴起给跨国公司敲响了警钟,后者必须调整自身的人才价值主张和运营模式。短短几个月时间,辉瑞、阿斯利康、罗氏和强生等公司的领导者放弃所在公司的高管职位,跳槽到本土生物科技公司担任重要职务。第一批弄潮儿已然涌现,第二批也即将到来。
我还能再列出几个令人振奋的趋势,例如医疗提供方的格局变化,以及私人医疗保险的改进。但以上8条理由应该足以证实本文的标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