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企业开发自有品牌的三大痛点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零售企业开发自有品牌的三大痛点

自有品牌创造的销售增长,为沃尔玛、大润发、永辉等零售企业坚定其发力方向提供了数据支持。沃尔玛近期公布,2018年第一季度自有品牌销售同比增长40%。大润发此前也透露,其百货类自有品牌Actuel同比增长88%,旅行用品品牌Airport及运动品牌Cup’s与更获得翻倍增长。

虽然增势迅猛,但实际上我国零售商自有品牌销售占比仍处于较低水平。中国连锁经营协会采购委员会曾于2016年调查发现,参与调研的27家企业,其自有品牌销售占比大多数在6%以下。尽管这两年自有品牌有了较高发展,但《第三只眼看零售》了解到,目前国内零售企业自有品牌销售占比不超过10%。而在欧洲市场中,自有品牌销售占比大多处于40%至50%左右。

这意味着零售企业在自有品牌方面拥有相对较大的增长空间,不少零售商逐步明确其占比目标值。《第三只眼看零售》了解到,沃尔玛中国目标设定以欧美成熟市场为标杆,计划超过20%占有率,大润发同样将20%作为目标销售占比。而永辉、盒马鲜生则希望将自有品牌销售占比做到50%以上。

但这些强化自有品牌的企业,也是国内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在此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大多缺少可以直接借鉴的成功案例。 例如自有品牌占比是越多越好,还是以欧洲市场为参照,都需要企业逐渐摸索。其中企业发展阶段、区域商业成熟度以及零供关系等因素,也会催生不同痛点。

上海市品牌授权经营企业协会暨自有品牌专业委员会会长曹健表示, “ 培养自有品牌成为业内共识,是基于快消品供应环节冗长等痛点倒逼后形成的大势所趋。为此,零售企业开发自有品牌一定要换脑子,破除传统采购思维。”

自有品牌现状

增势迅猛,但销售占比多数低于10%

虽然零售企业对于自有品牌销售占比的期望值大多在20%至50%之间,但盘点其当下销售占比,实际上多处于10%以下。这是可供发力的增长空间,同时也是一条新赛道。

为了在自有品牌开发上获得先发优势,以此培养忠实消费者,是零售巨头对其倾斜大量资源的主要原因。 例如沃尔玛将自有品牌开发形容为“全员总动员”,是从CEO到一线员工,都明确并支持的重点工程。 而永辉相关负责人则表示要“全渠道无条件支持自有品牌发展”。 这也带动着自有品牌开发成为国内零售商关注的重点工程,不少区域零售企业或通过厂商订制生产、或是与企业结盟,在开发过程中获取体量优势。

依据企业体量、发展阶段、战略布局等因素,零售企业的自有品牌开发模式各有侧重。例如沃尔玛发力较早、是自有品牌商品开发最多的操盘者。它约有10个系列的自有品牌,其中“惠宜”有2000多款商品,覆盖干货、快消、冷冻食品等品类。这就为沃尔玛打下了体系化运作的基础,并成为其核心优势。

沃尔玛中国自有品牌高级总监 王彦人表示,沃尔玛是在用经营品牌的方式做自有品牌,即产品没有直接模仿的对象,拥有核心的技术创新,有独特的包装设计。它拥有包括KPI考核、选品依据、供应商资质、开发流程、推广策略等一系列标准化流程,为其自有品牌开发提供基础支持。

以零售商普遍重视的商品力来说,沃尔玛在确定商品品类时,其一倾向选择没有绝对领导品牌,顾客忠诚度相对较低的品类,例如干货杂粮、纸杯、纸品湿巾等产品。其二,民生类的日用商品,是沃尔玛开发自有品牌的重点方向。它希望消费者形成高频购买,从而有利于增加来客数,并提升连带购买率。其三,在竞争性较强的民生商品中,寻找可待发掘的细分空间。

“比如说你问消费者,买红枣会买哪一个领导品牌?可能大家讲得都不一样,这和他所生活的区域和背景有关系。这样的品类,可能就是我们很大的机会点,因为顾客并不是非某个品牌买不可。”王彦人举例称。

每当研发新品,沃尔玛要求其满足质量保障、价格低于同品类领导品牌15%-30%,以及具有良好替代性三个标准。为此,沃尔玛自有品牌开发团队会在把控商品品质的前提下,专注于成品分析,通过拆解原材料成本、生产商生产成本、物流供应链成本,结合沃尔玛供应链平台的规模优势与资源,探讨在哪个环节可以进行成本管控。

上述成本拆解策略是盒马鲜生与沃尔玛为数不多的相似点,侯毅曾在解读日日鲜牛奶时透露,“只要厂家告诉我原材料成本、生产成本,另加多少利润,其他的事跟厂家没关系。我不用厂家的品牌,更多是打盒马的品牌。市场费用我们自己承担,不用品牌承担。”

但从整体上来看,盒马鲜生、大润发等企业在开发自有品牌时则倾向于从单一品类切入,做透之后再行扩大。 例如大润发近期在主推“钻典”品牌,并以“代养”模式联合供应商开发了协生质黑猪肉。大润发新零售自有商品部总监陈凯炫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未来大润发会从三个品类重点推动,其一是以米、面、肉等生鲜食材为主,其二涉及日用家居用品,其三则是服装品类。”而盒马鲜生则是切入快消品供应链,围绕“吃”做文章,相继开发出“盒马味道”、“日日鲜牛奶”等自有品牌。

此外,强化供应链,通过营销打造爆款则是永辉近期的重点工程,它希望构造一个从生产制造到零售终端,从民生保障到中产消费,从商品零售到整合金融、物流、商贸服务多项周边业务的生态圈。以永辉开发的武夷山饮用水来说,它将产品定位为“泡茶水”,以此占据细分市场。当该款泡茶水上市时,永辉与摩拜单车展开异业合作,使泡茶水共计曝光超过500万次,迅速推拉升新品销售。

三大痛点

供应商实力、品牌难度与固有思维

零售企业开发自有品牌的决心毋庸置疑,但在过程中遇到的痛点同样棘手。例如在新品研发过程中,零售企业如何寻找战略协同、长期匹配的供应商,是其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当自有品牌商品进入市场,与同品类领导品牌争夺消费者,将其推向市场是其主要难点。与此同时,曹健站在行业协会的角度上,将零售商如何破除传统采购思维视作覆盖面较大的痛点。

首先,在寻找合作供应商这一痛点上,沃尔玛由于95%以上的自有商品是与厂商直接对接,其中部分新品需双方联合研发、独家供应,因此在挑选供应商时标准更高,且需要不断磨合。举例来说,沃尔玛即将上线一款与五芳斋合作生产的粽子礼盒。该礼盒含有五种口味,是沃尔玛依据其门店客群的消费习惯,重新制定口味搭配方案,与五芳斋联合推广。

“我们首先会跟供应商的高管团队开会,探讨合作想法,告知沃尔玛的品质需求。同时,沃尔玛要完全了解供应商的产能、工厂资质以及研发能力。双方达成合作共识后,我们甚至要进到生产线上,与对方的生产、研发、采购团队直接对接。”王彦人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

相对严苛的条件,使沃尔玛的可选供应商范围有所缩小,通常只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专业代工厂,另一种则是大型品牌厂商。它们出于扩大市场份额、优化产能等目的,对沃尔玛的合作报以积极态度。

但沃尔玛在成本控制的操作,使得成为沃尔玛自有品牌的供应商门槛提高。“如果供应商能够成为惠宜产品的战略伙伴,并希望长期与沃尔玛合作,他们就会愿意把节省下来的费用回馈给顾客。即便工厂的报价很高,收益很高,我们也会发现这个发展方式并不符合当下的消费和竞争区域,顾客是会用脚来投票的。”王彦人说。

区域零售企业则大多将推广等问题视作重要痛点,例如某零售高管认为必须增加自有品牌在卖场中的曝光度,才有可能吸引消费者购买。他们几乎将所有的自有品牌商品陈列在品类中最突出的位置,并附加以亮眼的色彩包装,突出价格优势和明显的商品知识导向。

值得注意的是,卖场内的商品选品同样要为自有品牌服务。该零售高管表示,自有品牌的竞争不是针对一线品牌,而是二、三线品牌,因此他们将门店中的一线品牌单品占比控制在35%左右,保留50%的二线品牌,余下的份额由金好来将近60%的自有品牌单品填充。而三线品牌则会被淘汰。

最后,小部分沿用传统采购思维,对自有品牌商品的合作厂商提出账期、进场费等要求,使它们难以获得长期发展。 一方面,这使得采购缺乏精准对标客群、买断经营的魄力与能力,在商品力层面难以与友商竞争。另一方面,供应商也在选择合作的零售企业,曹健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厦门一家供应海苔等商品的生产方,在接收零售企业的自有品牌订单时,便要求其必须现金买断。

未来格局

谁能成为自有品牌开发龙头

自有品牌发展至今,业界逐渐形成一套区分其所属水平的衡量指标。比如说,直购厂商商品,贴牌生产是较为初级的自有品牌开发策略;借助既有厂商资源,依据企业自身的自有品牌开发策略订制生产,是目前绝大多数本土零售商的惯用做法;而最有可能孵化出成熟品牌的操作模式,是零售企业与厂商协同,研发生产对标企业客群、消费能力、商品结构以及品牌成长周期等要素的专供品牌。

上述第三种做法实际上正是沃尔玛、大润发目前强化的方向之一,这意味着,它们将有机会涉足生产源头,以销定采,根据消费者精准画像生产适销对路的自有品牌商品,也就是业界所说的“制造型零售商”。

一旦零售企业的自有品牌销售规模达到15%至20%左右,意味着它在国内市场上将获取少数人掌握的核心竞争力。原阿霍德自有品牌副总裁埃德加(Edgar Elzerman)曾为《第三只眼看零售》描绘了这样一个场景,在美国第五大道(名品服装聚集地)的橱窗里会出现自有品牌的服装,而它的制造商很可能是一家超市。这代表了什么呢?

这说明自有品牌已经进入了最后一个阶段,它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45%甚至更多。做到这一阶段的零售商已经拥有了驾驭品牌的能力,虽然不能说随心所欲,但开发各种衍生服务已经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他们可以在自有品牌的基础品类上嫁接更多的项目。

在此基础上,零售企业还可根据门店定位进行商品分级,使其自有品牌精准投放,并形成完整的品牌体系。“沃尔玛自有品牌将不断进行品质升级,未来不排除做品牌细分或区域细分,甚至根据不同区域、口味、消费喜好的差异推出对标商品。”但她同时说明,如果企业在开发自有品牌初期便开始细分,并不是一个打造品牌的正确方式。王彦人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


零售企业开发自有品牌的三大痛点

互联网新时代,实体零售积极寻找线上队伍,线上巨头也逐渐在蚕食线下实体。在技术不断迭代的今天,零售人该如何寻找新的机遇,应对新的变化,巩固行业地位?

6月15日,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政府指导,上海市长宁区青年联合会和亿欧公司联合主办的 “2018全球智能+新商业峰会”——“智能+零售” 峰会聚集10多位零售顶尖人士共同探讨,如何迎战新的零售格局。

了解详情请查看此链接: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558

随意打赏

零售业数据分析零售自有品牌连锁零售企业新零售企业新零售痛点营销服务零售企业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