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邻星创投闫小珅:医疗器械投资机会与新趋势
医疗健康是青桐资本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4月25日,青桐资本邀请比邻星创投投资总监闫小珅,分享了 医疗器械 的投资机会与新趋势。以下为闫小珅在“青桐大咖说”第40期上的重点分享内容。
本文为投稿稿件,作者青桐资本;经亿欧大健康编辑,供行业人士参考。
我以前从事医疗器械研发行业,之后在波士顿科学美国部门工作。5年后,我回国加入了比邻星创投。
选择回国,是因为我看到了国内医疗器械巨大的市场潜力,加之很多利好政策出台,其中注册人制度对于和国际接轨,推动国内医疗器械市场发展非常重要。
一、5大热门赛道现状
从现状来看,医疗器械相对于欧美比较滞后。但是从长远看,国内市场增长趋势明显。我总结了其中5个热门赛道的现状及趋势:
1、手术机器人。 国内手术机器人企业在近几年蓬勃发展,比如已经有4-5家企业在做“达芬奇”。还有一些企业在做专科机器人,比如说膝盖、膝部关节、神经方面的机器人。
2、人工器官。 中国人工器官市场的需求非常庞大,但供给却严重不足。因此有很多研发人工心脏泵、各类胰岛素泵的公司。
3、神经调控。 神经调控在国外市场发展非常快,中国市场也在逐渐苏醒,多被应用在癫痫、帕金森等治疗中。其实,神经调控可以应用在更广泛的领域,比如头痛管理、炎症管理等。
4、 医疗AI 。 这是大家非常关注的话题,AI医疗现在同质化院如比较严重,大部分应用在肺结节、病理、眼镜、心血管疾病方面。此外,AI在医何落地,是否能盈利,是否能真正解决痛点、提高效率,也非常值得关注。
5、心脏手术快速微创化。 手术微创化带来了非常多的投资热点。波士顿科学的投资理念是,如果微创可以替代的我们就投。比如说微创进入瓣膜,治疗心衰、二尖瓣及大部分结构性心脏病,或者是可经过显微镜、内镜下的手术器械。
二、中国医械潜力巨大,创新企业正迎头赶上
中美医疗器械产业目前还存在巨大差距。在美国市场,器械和药品占比是1:1,企业总产值规模达2084亿美元,头部企业非常集中,研发投入超104亿美元。而中国,市场规模3700亿人民币,以中小企业为主,器械和药品占比仅为0.33:1,产品更新比较缓慢。
相比新药,国内的器械研发投入相对比较滞后。因为器械人才在医疗领域不集中,医生治疗比较保守,临床医生创新不足,政府投入相对比较缺失。
但从长远看中,中国市场有很大机会,创新企业正快速赶上,产业基础正在成熟。
在人才方面,大量海归回国创业,还有很多具有超前眼光的医生、院士等人才,他们已经看到了好的技术并和企业展开合作。
在技术方面,随着中国的精密加工技术日渐成熟,材料科学日益发展,主要是跨国企业通过在中国找代理商,培育出来了一部分加工和材料质控人才。
资本也从中看到了机会,对医疗行业的关注不断提升,尤其是医疗器械领域。
此外,政策也是非常重要的推动因素,比如以重大专项、绿色通道等来支持加速评审,创新器械审批通道会为医疗企业节省半年多的时间。还有医疗器械的注册人制,使得医疗二类器械可以不用自建厂房,这是非常大的创新,企业没有负担就能更好地专注研发。
在此期间,我们看到各地形成了产业集群,在苏州、上海、北京、杭州、深圳等地尤为突出。截至2018年12月31日,绿色通道制度的出台,已经有197个产品通过创新渠道特别审批,有54个创新医疗企业被批准上市,逐步打破国外垄断,并且在心血管、IVD、医疗影像、神经调控、神经刺激、手术机器人等各领域都涌现出了领头企业。
三、医械可建立模块化工场,注册人制度推动产业变革
相较药物研发,器械相对确定性更强,也更容易围绕核心技术构造平台。
随着创新企业越来越多,器械产业链相对完善,每个环节都有公司研发生产。
有一个研发模式是 “专家+企业” ,医生有灵感时会找到相关的企业,如比邻星投资的宁波健世和长海医院合作的三尖瓣项目,就是这种模式。反过来,企业也会找到优秀的医生,以头部的KOL牵头,院士、组委等进行动物或临床试验,然后CRO公司进行服务,快速推进。
剩余的注册报批、生产、推广环节,都有专业的服务机构。这样大大减少了弯路,鼓励有想法有技术的人才进行医疗器械创新。
政策层面,器械注册人制度带来的利好是,它激活了大批CDMO平台,二类器械通过CDMO生产能更好地帮助企业减负,医疗器械领域的“富士康”们能够为企业进行更好的生产。但由此带来的弊端是,二类以下器械的投资门槛会低很多。
我个人觉得,两票制对于创新性医疗企业并没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它的主要针对流通和代理商。药界的“4+7”已经来到了,我个人觉得耗材类的也不远了。此外,我更关注的是持有人制度,还有一些绿色通道的制度,这个会对创新企业有影响。
总体来说,我认为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非常好,尤其对于小型企业。在欧美国家,小企业和大企业竞争非常困难,因为大企业在对应科室倾注了很多资源,有非常多的利益绑定,小企业的退出以并购为主。
而国内,即使很活跃的医疗器械机构创新力仍然不足,很多创新通道的产品并不是这几个中国巨头生产出来的。中国创新医疗器械厂家可以上市,比如说安翰、启明等,这在美国是不可能的。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处在非常好的机遇期,等到中国创新企业真正成长起来,就会产生“大树效应”。
四、比邻星创投投资策略及布局
比邻星创投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专注于医疗大健康的产业资金。我们管理着人民币和美金,关注从天使到成长期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医疗器械、IVD和生物制药领域。
对于医疗器械投资,比邻星创投主要有三大投资策略和关注重点:
1、专注重大的急需的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摒弃普通的产品
重大临床,比如说瓣膜,生命支持。还有一些脑神经、肺部、泌尿消化等,这几个临床急需多病人多,但还没有解决方案的领域我们会进行投资。
我们重点关注头部企业,比如拿到创新通道,或者有重大创新,有国家重大专项支持的企业项目。
2、已在欧美市场得到相应验证或者正在被验证的原理
这个理论或者相应的器械原理已经在欧美市场得到了相应的验证,或者在验证过程当中。比如拿到了FDA认证,或者有大规模的临床数据,然而在中国又还没有。
传统的国产替代,我们已经不太敢投资了,我觉得 国产替代其实有时候也是伪命题。 其实大三甲,高价值三甲,还是以进口器械为主,国产品牌很少能进入他们的采购目录。想进入人流量大的三甲医院,还是挺难的,且有风险。
3、高值耗材
高价值耗材,比如说一个瓣膜20万,或者是一个神经调控DBS30万。另外,中国在药界会有“4+7”,但我认为耗材“4+7”已经不远了,高价值耗材还是有一定的避险风险。低价竞争我觉得以后会被打压,高价值耗材还是有的巨大投资可能性的。
围绕三大投资策略,比邻星成立以来进行了相对完善的产业布局,覆盖了肺部、血管、消化道、骨科、生物材料、NGS、生物技术及制药、心理服务、运动服饰等。第一期基金,我们投了17家大健康企业,器械占了14家。
除了投资,比邻星还建立了6个创新基地,在武汉、杭州、郑州、成都、无锡、波士顿,培育了非常多的医疗企业,希望和大家一起攻克27个比较重大的疾病领域。
五、2019年值得关注的重点
医疗器械细分赛道非常多,我个人觉得2019年,心脏病、神经介入、肺部值得被重点关注。
在心脏方面,心血管一直估值非常高,但是心血管可做的不多了。重点可以关注瓣膜特别是二尖瓣,还会有非常多的企业涌出,因为二尖瓣的市场足够大。对于支架,特别是金属支架和带药球囊,我觉得并没有很好的投资窗口。可降解支架还在关注当中,因为我在美国做过可降解支架,美国的临床试验并不好,医生不会接受。我不确定中国医生会不会接受这个事情。
在神经介入方面,我觉得并不止于弹簧圈和取栓支架。神经介入国外还有更好的产品,国内也有人开始在做了。
在肺部方面,我觉得也会涌现出一些比较好的器械公司。因为中国是肺病大国患病人数非常多,这是我们和国外的不同之处。结合医疗与临床,我觉得国内的创新有可能优于美国。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发布和医改政策纵深发展,我国医疗服务行业也正迎来一个新的升级阶段,即是从“规模”向“价值”的变革。医疗产业与新技术逐渐融合,单纯“走量”的医疗项目不再是投资首选,大量“伪需求”将在消费者“用脚投票”下出局……如何能够转危为安,借力打力,最终在资本寒冬后的2019脱颖而出?
2019年7月25日-27日,亿欧大健康将主办 “GIIS 2019第四届中国大健康产业升级峰会” ,峰会以“雁栖健谈——从【规模】到【价值】的医疗变革”为主题,围绕医疗大数据、医药创新、非公医疗和科技医疗四大细分领域的市场环境、投资热点和产业变革等话题展开探讨。与此同时,亿欧大健康将会在3月-4月陆续举办: 医药创新产业沙龙(3月22日) 、 医疗大数据产业沙龙(3月29日) 、 非公医疗产业沙龙(4月26日) 、 科技医疗产业沙龙(4月19日) 。欢迎大家关注!
活动报名链接: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785
本文系投稿稿件,作者:青桐资本;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