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选择多点执业医疗机构的葵花宝典来了!
随着国家层面进一步推广多点执业,越来越多的中青年医生开始关注起私立医疗机构、医生集团以及多点执业的法律法规等热点。笔者也逐渐从只给医疗机构分享到给医生群分享私立医疗机构从业者的些许小体会。正如这个酷夏,无论是投资机构还是国家政策,都让“多点执业和私立医疗机构”的热度只增不减。因为有太多的医生朋友们经常再问我如何选择合作多点执业的问题,那么就想着写一期周氏葵花宝典,供圈内好友医生们参考。
国家关于多点执业的定义是指”符合条件的执业医师经卫生行政部门注册后,受聘在两个以上医疗机构执业的行为。” 在现有公立医院事业编制下的,行政许可的执行往往是通过第一执业地点(主要执业点)的行政体系对医生实施管理。
曾经有律师在论坛上分享过:目前医生和主要执业地点之间并不是平等的民事合同关系,而是一种不平等的行政化人身依附关系。体制内有编制的医生,在原则上不受劳动合同法的规范,而是受“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规范。当然,这种看似不平等换来的是稳定和有保障的事业编制。2012年笔者出国时,能主动放弃事业编制的医生几乎凤毛麟角(以至于医院HR反复多次问我,你确定要放弃事业编制离职?)。但随着这些年突飞猛进的政策和利好消息,越来越多的中青年医生选择放弃事业编制而投身私立医疗发展中。当然,这部分吃螃蟹的勇士们仍是冰山一角。在我们国家公立医院主导的模式下和短期内缺少优质医生的前提下,可预见大部分小型私立医疗机构发展模式可能仍会按照自有少部分优秀医生和大部分多点执业公立医院医生和医生集团的合作。作为绝大多数仍在公立医疗体系下的医生们,选择合适的多点执业医疗机构需要做到“知己知彼,才能互惠共赢“。
一、做好机构背景调查
医生,现在绝对需要开始做自己的品牌。 尤其对于已经有一定口碑和品牌的医生,更需要谨慎筛选多点执业机构。品牌形象对等,甚至给自己形象加分才是一个值得纳入参考范围的多点执业机构。打个比方,倘若把主要执业点XX三甲医院比喻成高级餐厅,如果去了一家类似沙县小吃一样的执业点肯定不合适。当然,我们多点执业的医生主要执业点都在医院,可能会自然内心看不起非医院类型医疗机构,觉得庙不够大,这种想法也是错误的。私立医疗机构,不论大小,可以从环境和服务流程、硬件设备、医疗安全文化、股东结构(如果你愿意深入调查)这三个大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切忌不能以规模论好坏!
环境和服务流程 :建议是以路人甲的身份随便过去看看,不需要刻意,才能发现一个医疗机构日常运行中的真实面貌。员工是否热情、保洁是否干净、现场是否有序都能反映出一个医疗机构的日常管理水平。且环境和服务是私立医疗机构最起码要做好的两点。
硬件设备配备 :俗语说好马配好鞍。硬件设备不是说要多高大上,但起码应该使用的是国内外业内认可的主流品牌。这个其实通过硬件配备可以旁敲侧击知道资金实力和愿意在医疗上投入的程度。
医疗安全文化 :私立医疗机构的医疗安全必须放在首位。是否护士接触患者前后有洗手、是否走廊有自动給皂机、是否有通过和医护人员交流了解到机构的医疗安全细节等都可以从一定程度反映出医疗安全的细节。
股东结构: 这是普通医生不会去查的东西,可以去网上查询。个人觉得,在资本层面,如果股东结构反复转让-出售-变更说明股东对于医疗机构未来不肯定,至少如果我去多点执业会持谨慎态度。这三年见了太多接盘侠1.0和2.0,坑太多。
二、面谈管理者
如果第一步看下来觉得还合适,那么可以约相关负责人一起聊一下。虽然不是每个医生都有机会见到大Boss,但和部门负责人直接沟通是了解整个医疗机构是否正规和可以安全执业的最直接方法。管理者的谈吐、言语和专业度代表了Ta将会以什么样方式方法管理机构。管理者探讨的机构运作模式和企业价值观将代表了医疗机构长久的发展模式。想短期增长现金流?想增加或建立行业口碑?想进行学术共建?都可以从与管理者的探讨中分辨一二。此外,建议看一下整个管理团队的背景,管理团队的背景,管理团队的背景(重要的事说三遍,尤其是有没有医疗人在核心岗位上把关)。
聊三观 :医疗机构的价值观、使命和愿景。三观和才能长久共事,这是精神层面上的绑定。有时哪怕最后收入没有达到预期,但只要三观相符,足以支撑走过艰难的困苦时期(共同成长)。
聊合作背景和模式 :既往有哪些合作模式和成功合作案例分享。机构有没有购买医疗责任险?有无过去重大医疗纠纷和处罚(反正现在网上都能查到)?医疗机构对于多点医生的准入资格及有无标准医疗服务流程培训?( 优秀医疗机构都会进行完整培训以保证多点执业医生在该机构执业期间代表着该机构的企业服务标准)。
聊商业流程和合法程序 :具体需要聊清楚分配比例和付款周期(税前税后需明确,我们体制内医生基本没有税的概念)、多点执业流程如何办理、发生医疗纠纷如何处理等等。
好的合作机构就是能够共生共赢、细水长流、持续改进、坚持做医疗品质和服务品质的私立医疗机构。这样看看,市面上可供选择的优质医疗机构其实已经不是很多了。那么如果尝试着真觉得不错,想终有一天离开体制外,需要做的准备请参考我以前分享的文章 《论青年医生走出体制的必备技能》 。最后,我想说,该藏的藏不住,想要长久多点执业,千万不要偷偷摸摸,时刻牢记培养你和发你工资的主要执业机构。尊重主要执业点管理者的想法,多沟通多交流,就一定有办法”光明正大多点执业“(此处是否医院医务处和各位科主任们需要给我些鲜花和掌声?)。最后备注一下以上所述仅代表本人个人观点。
本周精选文章推荐:
1、全国十强药店入驻的京东到家,靠什么撑起医药O2O的大旗?
2、时隔一年,高举处方外流旗帜的“梧州模式”又有哪些新进展?
3、「非公医疗100+」专访丨杏仁医生马丁:跨过两道坎,诊所不做差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