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新能源连庆锋:新能源汽车二次破局,箭在弦上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北汽新能源连庆锋:新能源汽车二次破局,箭在弦上

6月12-14日,为期三天的“2019全球新经济年会”在上海长宁世贸展馆顺利举办。本次大会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政府指导,上海市长宁区青年联合会、亿欧公司联合主办。大会以“科创引领智能新时代”为主题,聚焦科创板、5G、智能制造等新兴 产业创新 热点。

新能源汽车 产业峰会作为此次大会其中一个分会场,受到广泛关注。 大会现场,来自北汽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广汽蔚来、威马汽车、蔚来、博世中国、比克动力电池、大陆集团、车主邦能源、奥动新能源、普天新能源、电动生活在内的十余名大咖嘉宾带来了精彩分享 ,就整车制造、三电系统、基础设施、出行服务、氢燃料等方面展开了激烈讨论,对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给出了真知灼见。

其中,北汽新能源党委副书记、新闻发言人连庆锋,带来了以“新能源汽车的二次 破局 ”为主题的演讲,其主要观点如下:

1.只有把握行业向好发展的大趋势,才能有信心、有定力,才能知道未来前行的方向,才能坚定不移地走好新能源汽车前进之路,而不是当逃兵。

2.在当前行业发展的节点上,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淘汰赛。未来是美好的,但能不能活下来才是关键,企业只有先保证生存,才有机会赢得未来的蛋糕。

3.实现二次破局,不能将视野局限在静态的行业现状中,要跳出小圈子,把新能源汽车拉到跟燃油车等同的竞争位置上来比较。


以下是其演讲实录:

大家好,非常高兴在这里跟大家分享关于汽车行业的看法,以及我们北汽新能源在其中的一些探索。

刚才杨老师谈到,新能源汽车处于“中局”这个时间节点,我觉得也差不多。过去几年,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以及行业内外不同因素的促进,中国汽车行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可以说完成了从零到一、从无到有的建设。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导入过程已经结束,行业发展进入了全新的2.0阶段,产品竞争力将逐步达到可与油车同台竞技的水平。在2.0阶段,竞争格局不同于以往,行业内外、国内国际、产品品牌的竞争态势都会产生变化,新能源汽车领域将出现异常复杂的形势。

正如杨老师所说,在这个阶段中,汽车行业内外、社会内外可能都处于比较消极的状态。对于行业今后走势如何的问题,存在着盲目乐观和盲目悲观的极端态度。在行业发展过程中,总会有各种问题不断出现。如果我们不能对关键问题做出清晰判断,企业乃至行业的发展可能面临严峻挑战。当前大家讨论的行业问题多涉及工艺技术路线选择、新能源汽车安全性提升,以及补贴退出造成的影响等等。

个人认为面对这些问题应当掌握两大原则: 一是认清趋势,只有把握趋势才能有信心、有定力,才能知道未来前进的方向,才能坚定不移地走好新能源汽车发展之路,而不是当逃兵,这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从行业发展规律来看,当前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的渗透率应该已经达到5%,而在通常情况下行业发展将在渗透率达到10%时迎来拐点,从导入期进入高速发展期。从产品技术突破的角度来看,以续航里程为例,两年前新能源汽车续航都在300公里以下,现在我们的产品基本都能实现500甚至600以上,关键技术的突破让产品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

原则之二是获取消费者认可。 过去新能源汽车是新生事物,推广起来很难。我们2014年在北京销售破冰,尝试了百城千店等各种各样的方法,目的就是要先让大家认识新能源汽车这个新领域。 如今整个消费群体已经对新能源产品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进入到决定要不要购买的阶段,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变化趋势。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政策的影响至关重要。财政补贴不断退坡,很多人恐怕已经不再看好行业前景。但我觉得有一点应当牢记,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在发展的新时代中,产业供应生态、环保要求与过去完全不一样,所以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着不同的节点。过去,政策设计的出发点是给予行业长远的保护和扶持,现在已经变成了更加社会化的概念。比如说蓝天保卫战计划、放开新能源车限购、油车加税、敏感区域限排等等,这些措施会让新能源汽车需求持续释放。面向出租车、网约车等新出行服务,政府同样实施了利好政策,因此全行业向好发展是大势所趋。

看到希望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新能源产业今天面临的挑战。 我认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退补影响。 补贴退坡本身其实不会困扰行业发展,核心问题在于实现成本-收益的平衡。很多业内专家判断,新能源汽车企业大多在2023--2025年才能够实现自身盈亏平衡。

第二个方面是需求和供给的矛盾。 虽然新能源汽车持续高速增长,但增长趋势已经开始放缓。过去限行限购、补贴政策带来的红利基本完全释放,行业发展从而遭遇瓶颈。双积分政策的实施,导致所有车企都加入到新能源的大浪潮里,供给量迅速增加。传统自主品牌,加上造车新势力、国际大品牌,三股势力一起涌入新能源战场,但目前消费总量也就是一百多万辆,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不是过去的蓝海,甚至有成为“死海”的可能。

第三是汽车销售压力。 市场博弈日趋激烈,从去年到现在燃油车增速大幅下滑,对所有细分市场都产生了负面影响。以前新能源车企和传统车企的很多产品能卖到10万到20万之间,压力相对较小。但现在一些二线豪华品牌,价格已经下探到相同水平,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压力可想而知。

在当前行业发展的节点上,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淘汰赛。 未来是美好的,但能不能活下来才是关键,企业只有先保证生存,才有机会赢得未来的蛋糕。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处理好每一个特殊节点、困难点,任何疏忽都可能导致经营失败、品牌退出或消失。

虽然从事燃油车行业很多年,但我认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更有希望。对于北汽新能源来说,我们走到今天,实际上一直在思考该如何去赢得先机、争取行业引领地位。从目前的竞争格局来看,每年实现几千台或者是几万台的销量不算难。去年我们的销量已经超过15万,今年的目标是20万以上。我认为只有积极思考行业大格局,未来之路才能走得更顺畅。

新能源汽车行业如今面临着二次破局的境遇。 实现二次破局,不能将视野局限在静态的行业现状中,要跳出小圈子,把新能源汽车拉到跟燃油车等同的竞争位置上来比较。 在失去补贴支持的情况下,如果不能完成新能源汽车的自我革新,整个行业的发展有可能进入停滞调整期。然而一旦破局成功,新能源汽车有望进一步提高市场渗透率,完全替代燃油车也将成为可能。但我认为这种破局应当建立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之上。

我认为破局的关键点有三,第一点是经济升级。 电动车的生产成本肯定比燃油车高,但从全生命经济周期来看,它的经济性远超燃油车,这一点在10万以下的产品上表现尤其突出。

第二点是环保升级。 很多城市实施燃油车限购、新能源汽车不限购的政策,北欧一些国家会对燃油车加税,我相信在未来的中国,类似政策会越来越多。出租车、网约车大规模实现新能源化,显然是这种趋势造就的现实结果之一。

第三点是 消费升级 ,我认为这是最根本的一点。 发展新能源汽车不是简简单单的电动化,电动化只是一个突破口,要借这个突破口打造全新的造车理念、全新的平台开发、全新的研发流程、全新的服务网络模式,这是新能源汽车变革的新路径。首先,对于机械产品来说,智能化是最根本的进化解决方案。其次是生态的变化,过去我们只讲产品,现在已经演变到出行服务、能源管理、社会城市相互融合的巨大生态。第三是用户体验的改变,从过去的规模化,到现在的定制化、个性化,发生了巨大变迁。在燃油车上实现数字化难度很大,新能源汽车有着电气化的先天特征,是IT产业发展的产物,对于满足用户个性化体验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使得新能源汽车更具竞争力。

我认为在这三种因素的推动下,20万以上的新能源汽车未来将获得更好的市场前景。新能源汽车,尤其是高端智能网联电动汽车,已经成为燃油车的消费升级解决方案。我们可以看到,特斯拉在欧美的销售表现已经超过某些豪华品牌,我认为就是这个道理。

围绕这三个破局点,新能源汽车新格局正在形成。客观来说,新能源汽车行业走到今天已有十余年。过去,在整个行业发展大势的带动下,我们也实现了高速增长。同时还有另一个重要的推动力,就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 这种初心和使命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坚持绿色出行;二是坚持创新渠道,围绕社会出行,推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三是坚持服务驱动、围绕便利出行,打造全方位的出行解决方案。 整个过程推动比较快,2014年,我们打开了品牌市场,实现首次破局,此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

既往成绩来源于企业在技术、产品上的投入,以及服务商的积极探索。今天,全行业发展到了新的节点,坚持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不可获缺。我们将围绕产品、品牌做相应布局,回归到没有补贴、跟燃油车同台竞技的条件下,去思索完善新的布局安排。

具体安排将涵盖如下几方面:第一,降本增效。事实上我认为几乎所有新能源车企都能很好应对补贴退坡的问题。第二,发力解决新能源汽车发展痛点,进一步提高产品续航能力。第三,上水平。我们已跟麦格纳进行合资合作,以期提升产品品质。第四,创一流,围绕智能化进行拓展。对于刚才谈到的10万以下、10-20万、20万以上不同价格层级的产品,我们也做了调整和结构安排。在生态布局方面,我们将全面铺开产品、服务、出行、能源管理、智慧城市相结合的多维度业务,形成传统燃油车所没有的优势。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发展中遇到很多问题,我认为这是一个爬坡过槛的过程,就像改革开放四十年谈到的话,“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难处在于全新格局的打开。 我希望在座的各位同行可以坚定初心,聚力解决未来发展的瓶颈问题。我们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一定能从更高的起点出发,保持高速、可持续的发展。谢谢各位!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随意打赏

北汽新能源lite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北汽新能源车北汽新能源如何破局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