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跳动的新品Lark如何参与海外竞争?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字节跳动的新品Lark如何参与海外竞争?

必须要说, Lark 是真好用。

张一鸣经常说,“我们同时在做两个产品,一个是业务产品,一个公司产品,公司本身就是一个产品。”

Lark就是业务和公司这两个产品的结合点,是一个追求高效率的沟通工具,集成了聊天、共享日历和协作文档三项主要功能。

字节跳动的主业是信息分发,公司内有一个效率工程部门,专门优化公司内部的信息流动。Lark就是为公司内的在线协作服务,启动页曾经的Slogan是Developing a company as a product,将公司像一个产品去打造。

科技公司靠产品服务外部用户,靠工具服务内部员工。

王淮曾经分享过Facebook的工具文化,“不断发展、改进公司的内部工具,可以极大提高每个员工的工作效率,可以减少运营人员的数目;这样既改善了整体协调,又减少了整体开支。工具带给团队更高的效率、最终帮助公司做出更好的产品,更好的服务用户。”

如将内部业务外部化,开放会给公司带来新的收入,改变公司收入结构,还能倒逼产品追求极致体验。

Lark来自字节跳动的效率工程部门,就像是亚马逊的AWS、阿里巴巴的阿里云和支付宝一样,现在字节跳动也开始将内部工具外部化,参与到更激烈的市场竞争里面去服务更多用户。且一开始,Lark就将目标锁定在更成熟的海外市场。

Lark是鲜少中国公司仅在海外市场发布的 企业服务 产品,那为什么是toB,为什么是海外?Lark是看到什么不一样的机会,打算用什么特别的路径来做增长?

一,出海,逃出重力

16年底,张一鸣做客央视《对话》,当时有位叫黄峥的嘉宾,说“如果我是张一鸣,我会更加激进的做全球化。”

因为我们这一代互联网创业者跟上一代相比,会比他们更大的全球化视野,更早的接受国际资讯,全球化的机会也更大。第二,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来讲,带领中国的资讯走出去,包括中国的产品走出去,这一点本身也是为BAT也好,为整个国家也好,创造的价值是最大化的。

去年钱颖一对话张一鸣,问了关于下半场新用户红利消失,头条如何应对的问题。

当时张一鸣的回答是从深和宽两个维度入手: 

深:场景更丰富+价值链更深

宽:全球化+拓展网络边界(e.g. IOT)+2C转2B(底层基础设施) 

关于从2C转向2B,张一鸣是这么说的,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维度,也是我对中国互联网科技企业比较期待的,过去我们做to C的业务,其实更有难度的是B端业务,to C端的产品用的数据库、云计算还是芯片、支付系统,其实是ICT产业的更底层,如果C端做完可以往上游进入B端基础设施,如果能做成,是对中国科技企业的提高。无论是获取用户红利还是市场营销还是社交传播,更多要打全球化,才能够进入上游更有难度的工作。”

字节跳动的国际化思考,就是借助移动互联网,放大企业杠杆→扩规模→杠杆到一定程度,让企业进化为公共基础设施。

在Lark海外上线之前,字节跳动已经收购幕布,朝夕日历,投资了石墨,Lark作为头条公司内部办公软件已经运行了两年。

头条希望在2020年,能够有超过一半用户来自海外。 

二,实时 IM VS 异步邮件

SaaS的核心是服务。

一是服务能力,美国SaaS通过配置满足个性化需求,中国SaaS通过定制开发满足需求。

二是服务效率,公司的服务流程能服务多少家企业。

除了阿里云以外,国内SaaS行业没有好的2B产品。

美国有Slack, Zoom ,Workday,ServiceNow等一批好的SaaS产品。

原因可能是:

1、海外好做营收,中国企业服务市场付费意愿还不够成熟。

2、互联网人不够了解国内的企业管理需求,2B产品经理对如何管理好一个企业缺乏了解。

3、2B人才水平不如2C。

4、具体到企业生产力工具这块, 中国IM为主,美国是邮件为主。

5、chat是用来沟通的,文档是用来协同的。

6、IM和邮件的实时和异步,是中美交流信息的一个差异点。

一位在美工作的工程师对比过差别:

国内公司是IM实时沟通为主,但沟通很多时候是毫无章法的,基本上是想什么时候说话就什么时候说,想找谁讨论就在群聊里喊一嗓子,在说话之前缺乏深入思考。比较习惯灵活,约了事情双方记得就可以了,会觉得在日历上记一下多此一举。

美国公司是offline 异步沟通为主,online 实时沟通为辅助。比如硅谷很多公司的沟通有明确的guideline,员工手册里面就有,何时沟通,采用何种方式,写得很清楚。邮件、trello、slack、IM 何时该用、怎么用都是很明确的。

产品和技术是企业服务的表象,其内里是企业的管理经验以及组织理念。

海外的企业的管理意识以及需求更清晰,更注重规则。将规则沉淀到产品中,通过流程自动化,用软件制造软件,提高效率。国内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快,协作主要靠IM以及面对面沟通解决问题。

字节跳动的工具和企业管理文化跟硅谷很像,经验跟海外成熟市场是适配的。因为Lark最初立项目的是为了保证头条内部信息流通的速度和透明度,所以Lark向外输出的不仅是产品,也可以从中看出头条的企业文化,如何做公司内部系统和管理机制的经验。

三,价格与体验

钉钉在国内体量巨大,Lark出海有避开阿里的意味在里面。

不过IM跟办公套件本身就是两种产品。办公套件追求的是沟通协作效率,在公司管理方面功能弱很多,基于文档协同的目标用户更多是互联网人。而钉钉从开始瞄准那些带厂房的小微企业,到能够做出学习强国,其服务最广大复杂中国社会的能力也是其他产品目前不具备的。

Lark一开始对标的就不是钉钉,而是G suite。 Lark的协作文档和共享日历功能分别与Google Docs和Google Calendar非常相似。

既然Slack/Zoom/G Suite都是全球化的,所以Lark一开始的想法就是global launch。对Lark的问题就是如何参与全球竞争。一家中国公司在global的企业服务市场上,份额能有多大, 为什么能说服大家用Lark的产品。

Lark的解题思路是体验与价格。

字节跳动的新品Lark如何参与海外竞争?

从价格来说,Lark相对Slack与G Suite有比较大优势。同样对比基础版本,Lark的价格,不到Slack的三分之一,不到G Suite的一半。

Lark:2.5USD/user/month 

Slack:8USD/user/month

G Suite:6USD/user/month

*均是basic版本

Lark的定位是做移动时代年轻的office365与谷歌G Suite 。面向海外,产品主打移动化,轻量化。

Slack等美国IM产品还是以桌面端为主要场景,其初衷是希望将用户从邮件转到IM。

Slack移动版是其桌面版的延伸,首屏是信息,而不是联系人。

Lark一开始就是生于移动的产品,桌面登陆需要手机扫描二维码。

比如在文档分享上,Lark对于权限的设置就比G Suite更细致。

字节跳动的新品Lark如何参与海外竞争?

四,挑战与新市场

在产品层面,在海外面对Google(G Suite),微软(Office365)这样的对手,Lark缺乏杀手级应用入口。当然Slack最初也没有。

社会层面,因为事关企业核心数据安全,Made in china 如何在欧美赢得信任?可参考的案例是,Zoom的创始人袁征(Eric S.Yuan)也是Chinese,研发团队大多也都在中国。

办公软件迁移成本高,用户粘性其实比较强,就像公司如果用了微软全家桶基本不可能换。在一个追求效率的场景下,面对一个新的有学习成本的产品,迁移时的痛感是很强的。

所以产品更可取的策略是面向成熟市场的新公司以及新兴市场。比如Lark现在的宣传口径已经直接定义自己是下一代企业协作了,就像当初Slack做的一样。

综上, Lark主打的产品功能,其实在美国并不缺相关很好的产品,竞争对手也都是一线大厂。所以Lark的海外竞争策略,可能是用性价比和产品体验来吸引新用户,主打移动化来满足欧美办公场景差异化的新需求。


字节跳动的新品Lark如何参与海外竞争?

产业互联网如同大基站,在“新政策,新技术,新理念”三新战略的倡导下滋养更多新兴项目落地应用,在传统行业、互联网行业的转型之路上扮演了助推器角色,正值亿欧2019全球新经济年会期间,特此设立产业互联网峰会,力求从全球视角解析IT服务智能发展,邀请国内外一线企业分享行业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

您在本场论坛可以了解到软件、硬件、物联网、5G、ABC的服务进化史,了解到新资本新市场的走向。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技术,或许整个全球市场、服务商、用户都应该对之有更深的思考。

峰会报名链接: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802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随意打赏

shark吸尘器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