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研发这场持久战,药企能继续打下去吗?
说到 新药研发 ,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烧钱”。的确, 研发一款新药比不容易,需要大量的资金,需要优秀的人才,需要充足的时间和精力。 回顾我国医药行业的创新历程,经历了从仿制到原创的发展,且正朝着创新强国不断前行。不过,由于起步晚,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在新药研发上还有很多不足。
首先,研发创新的开展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 而我国医药企业大多规模较小,且主要以仿制药生产为主,经营利润不足很难帮助企业开展有意义的新药研发工作。
其次,国内优秀的医药人才较少, 毕竟医药学是项复杂的学科,要想有所研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去钻研,而我国在医药学方面的发展与国际水平还有一些差距。因此,急需通过培养人才的方式为这项事业注入新的动力。
最后,医药企业之间的核心竞争力不足。 笔者了解到,在我国,医药企业之间的竞争策略往往是基于价格竞争,这种模式进一步削弱了企业的盈利空间。虽然低价竞争可以带给企业一些效益,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长此以往反而会让企业止步不前。
为了加快本土医药企业创新研发药物的速度,国家也在采取措施,一系列医改政策的发布就是最好的证明。 例如,人社部于 2017 年 4 月 19 日发布了《关于公开征求建立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动态调整机制有关意见建议的通知》,拟通过建立药品目录动态调整机制来及时满足临床用药需求,促进医药创新。
国家旨在通过政策来提高医药行业的集中度,并通过市场机制淘汰一批实力较弱的企业,提升行业的盈利能力,改善行业的创新水平,从而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药企业。另外,企业也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尽可能地开展创新研发工作。
笔者了解到,截至 2017 年底,共有 55 个新药 ( 化药 1.1 类 + 生物药 1 类 ) 获批临床,其中化药 26 个,生物药 29 个。纵观历年数据, 本土企业获批新药临床批件数目正逐年增多。 此外,在今年 1 月,就有例如泽璟制药、开拓药业、复宏汉霖等创新药研发企业拿到融资,而且金额都在亿元以上级别。由此看来,国内药企正加足马力,力求 2018 年能够在新药研发上取得进一步的突破。
从目前国内药企研发的状况看,大概有这几大现象:
第一,创新型医药企业大多集中在长三角地区。 其实,早在 19 世纪后期,中国医药产业集群就已经在长三角形成。到了 21 世纪初,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余温,国际资本逐渐向长三角汇聚。目前,长三角已经形成以上海为主轴、江浙纵深腹地为依托的整体性、一体化的医药产业构建。
第二,年轻企业逐渐显露。 这个社会需要年轻的血液,同样,新药研发中也需要不断注入新兴力量。据悉,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黑科技等新技术和新理念在医药行业中的深入,新兴企业创新药获批的临床进度不断推进,研发驱动型小型药企颇受投资机构的青睐。
第三,新药研发多集中于肿瘤及癌症领域。 我国癌症病人多,新发癌症病例就占据世界的 1/4 ,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市场。虽然目前国家在加快进口药审评审批的速度,但想要在中国上市还需要一些时间。因此,这就给国内药企一个契机,若能赶在进口药在国内上市之前研发出新药,或许占据更多市场份额。
总体而言,国内新药研发的环境向好,医药企业也在努力创新。尽管大家都知道新药研发的难度以及风险之大,但笔者觉得,创新是主流,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医药企业就应该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毕竟这是场持久战,高投入,也有高回报,谁能坚持下去,谁才会笑到最后。
2018年3月23日,亿欧将在广州举办
GIIS 2018第三届医药未来领袖峰会
,就跨界玩家、创新药研发、产业基金、CRO、两票制、处方外流、医院和药店管理运营等热门话题,携手业界大咖进行交流分享,以期在认知层和方法论给行业带来新思考、新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