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时代,教育企业要做人工智能该怎么收集数据?
3月21日,由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上海市经信委、嘉定区人民政府指导,飞马旅主办,e3131电子商务创新园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创业节暨智能化服务创业者大会”在上海召开,在以“教育行业正从IT时代走向DT时代”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上,TutorABC首席运营官汤峥嵘、学霸君副总裁苗广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东帆就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话题展开讨论,主持人为飞马旅新产业服务中心总经理蔺华。
主要内容如下,经亿欧文创教育频道编辑整理:
蔺华:请每个人用2分钟先介绍一下自己是做什么的,解决哪些问题。
汤峥嵘: 大家下午好,我们主要做成人在线英语,也包括青少年英语、数学编程等,今天这个会议的主题是人工智能,我们和现在市场上大部分做人工智能的公司有非常大的差异,我们相信老师不可被替代,我们是通过人工智能的方法让学生和老师实现个性化匹配。
苗广艺: 大家对我们的印象可能停留在在一个拍照搜题的软件,其实这是我们几年前做的事情,现在我们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校内、校外两块,我们通过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把线下的一对一辅导搬到线上,还有一块是我们面向校内的服务,给学校提供一个系统,让老师和学生用我们的系统上课、考试等等,通过这样的系统收集数据,帮老师提高效率,帮学生减负。
去年6月份高考,我们的高考机器人和当时6名高考状元分了3组,两人做一张卷子,平均分135分,我们的高考机器人做了134分,比他们低了一分,这个分数是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解题方面最好的成绩了。
陈东帆: 我来自华师大教育康复学系,我们在做一个研究,希望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帮助特殊儿童得到更好的教育,让农村偏远的小孩能够得到很好的康复治疗。实际上我们想通过机器人改变自闭症儿童的沟通能力。
蔺华:今天的我们题目叫教育正从IT时代进入DT时代,IT时代教育有什么特点,DT时代又有什么特点呢?
汤峥嵘: 我觉得在IT时代的教育只是从线下搬到线上,线上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今天很多在线教育的企业在学生选老师的环节仍然停留在过去的时代,都是学生选老师,这在线下是很自然的事情,线下机构有几十名老师,排课表出来后由学生选择。但在线教育的模式下一旦开放抢老师,老师会很难抢到。因此我们用算法匹配老师,我们不让学生抢老师,我们通过这个模式做到了市场上唯一一家可以做到动态线上一对多的课程,我们的数据告诉我们,一对多不仅便宜,而且效果更好。
苗广艺: 我比较赞同汤总的观点,IT时代就是从线下搬到线上了,DT时代是效率的提升,每天老师要花很长时间批改作业,学校里一个老师带两三个班级,大概有一两百学生,有了人工智能以后,可能不需要批改作业了,这就是效率的提升,就是生产力的提高,随之演变为生产的变化,一个老师带四个班级,有一些老师生产力解放出来,老师的分工会发生一些变化,DT时代的教育行业是生产力的提高。
蔺华:什么样的数据更有价值?针对我们这种企业,我们搜索什么样的数据才能满足这些需求?
陈东帆: 我们现在碰到的最大瓶颈,是机器人和小孩对话时,机器人本身的传感器的效率问题。
现在我们需要三组数据,小孩不愿意和人对视但是愿意和机器人对视,我们通过测试小孩对视的秒数实时在线拿到数据,课程结束孩子走出课堂的时候,家长的手机才能收到这个信息。第二是对话,和小孩对话的时候,对话是有效的还是无效的数据,我碰到一个小孩,6岁了,他只会说好和不好,这2个字的语义测试是很难的。第三是模仿,孩子有效沟通的数据,我们也等待业界的精英一起做成这个事情。
苗广艺: 我说一下我的感受,我觉得比较好的数据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全面,收集校外学生某一次的辅导数据,还是要收集学生24小时一周7天的数据。另一个特点是精准,我举个例子,比如说收集到学生一次考试的数据,我们只知道这个学生考了80分,我要知道每个学生做的每道题的分数,知道每个步骤的解答过程,哪个步骤犯了什么错误,如果我们只收集简单的分数,数据就太单一了。数据需要精准覆盖到学生每个动作,有这样的数据我觉得是非常好的大数据。
蔺华:有没有一些想收集,但是技术达不了的?
苗广艺: 目前很少有技术达不了的,要看产品怎么设计,技术怎么做。
汤峥嵘: 从教育的角度来讲,我觉得在知识传递上,通常从数据上看题做对还是做错了,从而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两个考了80分的人,其实有不同的个性,最深层的数据是探究什么原因导致学生有这样的差异,对不同的孩子的教法是不一样的,当一个孩子答1+1等于3的时候,如果他的个性比较害羞,那他是需要鼓励的孩子,能收集到这些数据的话能让教育再往上走。
蔺华:我们实际做项目的时候有没有什么经验或者教训可以给大家借鉴的?
汤峥嵘: 我们收集很多学生的收据,其实老师的数据同样重要,今天教育的问题是我们几百年来把教育批量生产,因为以前工业时代把人生产出来要在工厂做工人的,教育要标准化。今天到了信息爆炸的时代,书多得读不完。所以我们的做法是同时给教材、学生打标签,来做更有效的匹配,我们是把老师的资源利用起来不是浪费,同时可以规模化,做到个性化,所以我们一对多业务也这样衍生出来了。
蔺华: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汤峥嵘: 还是数据的收集,其实人工智能看上去是高大上的科学,其实大部分的顶尖专家就是在写数据,没有数据,人工智能是没有作用的。
苗广艺: 我们也是认为数据收集是基础,然后我说一下我们的经验,我们一开始做教育市场的时候,我们发现市场上大部分公司是通过拍照把学生的数据收集上来,还有一些在通过iPad答题收集数据,这些方法在收集数据的时候都是比较落后的。我们采用方法是让学生使用我们的数码笔,在纸上写字,数码笔可以同步把学生写字的信息采集到iPad上,我们就能收集到学生更精准的数据。
蔺华:现在人工智能+教育处于什么水平?阐述一下目前人工智能在教育行业应用的情况。
汤峥嵘: 人工智能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比如练习英语的发音。但是我们认为成人学英语的本质目标是沟通,和其它国家的人沟通,发音是否标准没有关系,影响沟通的是对文化的了解,在我们的课程中,我们希望把这些内容引入进来,教我们的用户如何和不同的国家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不同场景下沟通,这种时候真人是更有效的,因为真人靠脑子回答你提出的问题,AI没有到这种程度。但如果说到相对标准化的知识传播,我认为人工智能会快很多,比如教英语的语法。
苗广艺: 人工智能讨论得有点过热,我觉得人工智能是说和产品深度融合在一起,不是你看起来有很多人工智能的东西在秀肌肉。我们更应该讨论行业在做什么事情,针对哪些痛点做哪些技术,这些技术包括人工智能技术,但最后都是和教育、教研融合在一起的,我们觉得人工智能技术对于教育行业是非常有帮助的,可以改变教育行业的生产关系,但现在还处在非常早的阶段。
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政府指导,上海市长宁区青年联合会和亿欧公司联合主办的 “2018全球智能+新商业峰会” 将于2018年6月13-15日在上海长宁世贸展馆举办。
峰会期间,将于6月15日上午同步举办 「智能+教育峰会 」,围绕AI在教育行业中的具体应用,探讨自适应学习能否做到个性化?教育+AI才是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