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朱民:金融科技向传统银行表内蚕食只是时间问题
金融科技 对传统金融服务体系的革新与颠覆,已经成为行业共同的问题。瑞士 银行 UBS交易大厅的交易量翻番了,而工作人员数量已经由2000年的一千多人缩减到了2016年的几个人;高盛银行的交易大厅也从当年的600名交易员缩减到今天的4位。
在近日京东金融和 红杉 资本联合主办的首届“JDD-2017京东金融全球数据探索者大会”上,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 指出,金融科技对传统银行的冲击是颠覆性的,它正在肢解传统金融业务体系,并且其擅长的表外业务在大举扩张的同时,也向传统商业银行的表内业务蚕食和进攻。
越来越多的人被机器取代, 机器人 投顾通过分析客户的风险偏好、低成本的ETF资产配置、全自动资产中心化配置组合、降低纳税敞口、线上自助管理等一系列服务系统,能够看得更广、更快、更精准、门槛更低、效率更高。例如,美国的 理财 产品以前起点为50-100万美元,而今天降到了5万,服务费也从5%下降到0.3%-0.5%。
支付领域同样如此。朱民指出,商业银行的体量较大,但交易量和交易量增速已经远落后于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2016年商业银行的互联网支付交易量2085万亿、257亿笔,增幅分别为27%、3.3%;而非银支付机构同期为54万亿、663亿笔,增幅分别为99%、124%。2016年的 移动支付 ,商业银行交易量158万亿、257亿笔,增幅分别为86%、46%;而同期的非银支付机构大51万亿、970亿笔,增幅达143%、132%。
此外还有借贷领域, P2P 也打败了传统商业银行。在获客和产品设置、风险控制等环节,商业银行的传统借贷模式主要通过网店、自有网站销售预设的产品,利息由市场决定,信审由信贷部门审批,风险自己承担;而P2P由网站销售特定目的的贷款或基金的模式,借贷双方协定利息,通过深度的数据与算法驱动实现信审,而风险则更多由借方自己承担。
金融科技“肢解”传统金融
风险控制是金融科技的典型优势, 人工智能 可在贷前、贷中、贷后进行客户跟踪管理,而且在数据层面突破了传统银行只看企业负债表、数月才更新一次参数的局限,将企业的收益表、库存、流量等信息纳入系统,每几天更新一次,风险管理的严格性和精准度大大提高。
朱民指出, 金融科技对金融业在7大基础功能产生了巨大冲击: 1、存款功能方面出现了一系列“宝宝类”产品,余额宝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货币基金。2、贷款功能方面出现了各种消费信贷、微小信贷、产业链贷款等。3、支付功能方面,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个人支付的主要渠道。4、融资功能方面出现了各类众筹。5、投资管理功能方面,人工智能资产管理开始出现。6、 保险 业的颠覆更为迅猛,不仅保险业的传统服务方式在科技化,更是科技改变了保险业的场景,带来形态的变化。7、金融市场的信息资讯管理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传统金融机构以前的产品设计、生产、风控、资源配置、销售等环节完全是在一家金融机构内部产生和进行。虽然他们的规模有大有小,但产品和服务生产的流程是“内生的”。
而金融科技打破了这个内生环节,不同的金融科技企业从不同的角度和环节切入生产过程。传统的产品服务链条被金融科技公司完全肢解成一个个垂直、细分市场,然后整个行业的合力实现各个击破,切入整条产业链。
例如,余额宝从存款环节的派生切入,各种微型信贷从贷款环节的派生切入,各种众筹从融资环节的派生切入。
“金融技术把传统金融产品从产品设计、生产、风控、销售的整个过程从‘内生’变成了‘外化’,把金融业的生产链条拉长、拉细;从而,金融科技企业通过专业化和细分市场并入这个生产链,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金融机构的组织架构和经营模式。” 由此,传统的内生体系不复存在,内生的生产过程被外生化、社会化、商品化、产业链化,金融业变成了一个产业链,变成了一个市场化的过程。
这是对传统商业银行的产品理念、经营理念、管理理念、组织架构理念的根本性颠覆, 其赖以生存的的4大支柱:合作伙伴、组合产品、专业的风险管理、以及物理的网络机构,都被金融科技所颠覆 。战略合作者变成无数产业链合作者;产品由整个产业链的无数供应链来供应,而不单是银行供应;专业的风险管理几乎80%以上可以被机器取代;分支机构已经变成所有人手中的手机。
金融科技是一个智慧金融的过程,它从“数字世界”“物理世界”两个方面,在金融云服务平台上,通过生物识别延伸金融服务的空间、人工智能提升服务效率、 大数据 风控提升资产安全、硬件安全提升客户服务安全性、 区块链 驱动金融互联网自动化可信化扁平化,从而大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金融科技向传统银行表内蚕食只是时间问题
颠覆由此开始。如下图所示,朱民将以金融科技为主的网络金融,从纵向零售、商业中小客户和大公司客户3大类客户,来对应银行的 账户管理、贷款、支付、金融资管/资本市场经营4大基本业务 。
朱民指出,2015年零售的支付业务,科技金融已经占到了全球市场份额的25%,零售贷款业务占14%,零售的金融资管/资本市场经营占13%。这个比重虽然才刚刚开始,但已经是非常大的比重。
再从传统商业银行的表内业务和表外业务两个部分来看(表外是指银行利用其资产负债表做产品销售,不承担表内的资本金风险),全球商业银行2016年表内业务的总收入20000亿美元,占比54%,表外业务17500亿美元;然而,表内业务的净利润只有4300亿,表外业务却达到了6200亿,占比59%。而且,银行资本的占用率和回报率,表外业务的资本回报率达到了22%,而表内业务只有6%。
低资本高回报的表外业务已经成为行业的“肥肉” ,而金融科技企业向表内业务的蚕食和进攻只是时间问题。
朱民指出, 传统商业银行在表内受益最多的业务依次是:贷款、账户管理、存款、投资银行 。这也就是为什么监管规定,金融科技企业不能做大公司贷款、不能做账户管理和现金账户管理、不能做存款。然而,技术表明金融科技都可以做,贷款、账户管理、存款、投资银行、交易和资产管理6大业务都可以做得很好。
金融科技一方面以平台为基础,一方面以垂直细分的产品提供者切入传统金融的产业链。颠覆由此开始,这给 传统商业银行带来的很大挑战是,摆脱传统的内生系统,通过平台面向众多的服务提供者,走向生产链的合作 。朱民指出,
人工智能已经遍布银行所有的垂直领域和职能部门 。银行内部管理中,前台的销售、银行、客户、聊天;中台的风险管理;后台IT、审计和财务,都贯穿人工智能技术、语音识别、搜索处理、规划和探索、语音生成、图象生成,导航和行动——这是传统商业银行,也是金融科技的未来。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亿欧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北京亿欧网盟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